04.11 舌尖上的民勤:“嘘喽嘘喽”面条下肚

放学了,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蜂拥而出奔向校门口,目标就是那家店面不大的面条店!好像那个面条店有魔法一般,总是会吸引着腹中空空的学生们。当然,我们宿舍的姑娘们也不例外,一下课说去哪里吃,回答总是老地方,老地方就是我们经常光顾的这家面店。

小店虽下,可是各种面食都有。炒面条,汤面条,鸡蛋面条,羊肉沙米面条,焖面条,面疙瘩汤……他们的面条应有尽有。每次你稍微步子放慢点,就要排队等上二三十分钟。因为我们是北方人,因此面条受到了我们的偏爱,更因为他们家面条和家里的面条差不多,到了这儿,好像有了些家的味道。

说到家里妈妈做的面条,我们民勤人有捞面,汤面,总之都统称为面条儿。民勤的小芹菜面条,西红柿面条,茄子面条,米面条,和民勤揪片子一样,加入什么菜就叫它什么面条。当然了,没有加菜的有甜面条,酸面条,看吧,能干的民勤人,种类多多的民勤面条,养育了天下民勤人!

其实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据记载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我们民勤人应该知道,我们农闲时候会做擀面条,农忙时候做挂面面条儿来应饥,可即便是挂的最好的手工挂面也比不上那手工面条儿。

在民勤夏季人们多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或阴阳水(开水掺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萝卜丝红辣子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在春秋季人们多吃卤面(民勤人春季里种了小菜蔬,比如小白菜,油菜,菠菜,萝卜儿做卤面的卤)。而到了茄辣和豆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喜欢用茄辣西红柿和豆角做面条。因为这些菜是做面条的固定菜,当然葱秧和豆角上市的时候,也是人们吃面条最多的时候,平时三两天里最少要吃一顿面条。或者调入葱花吃汤面条,或者开水烫葱秧伴着醋吃。

现在民勤市面上出现了彩面,顾名思义,营养彩面并非靠色素来添加颜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面条里面,让面条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同时又能拥有普通面条所不具备的营养。

然而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多吃汤面条、拉面条、烩面条,里面放些干菜、酸菜或新鲜青菜。有些地方的人爱吃清水面条,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条汤内搅入面糊,这种带糊的面条,人们俗称为“糊汤面条”我记忆里奶奶就喜欢做这样的面条,将san yue煮的烂烂的,糊糊地就是香。

总之啊,民勤人吃饭,尤其是吃面条时候,端上碗“嘘喽,嘘喽”三下五除二面条下肚,舒舒服服地。到了此刻,是不是应该来一碗了呢?等着,最后一种面条,说出来大家肯定会口水三尺。那就是人家过事情处的那一碗大锅饭面条儿。人多,锅大,下上米,咕嘟嘟地将米煮开花,再加入羊汤,切上些羊肉蛋儿,保你三碗不过岗!

好了,我已经听到有人咽口水的味道咯,我也要去做一碗面条喽!

“嘘喽,嘘喽,嘘喽”……

舌尖上的民勤:“嘘喽嘘喽”面条下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