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为领导者,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职责。管理好自己,下面还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你,正人先正己,身正令才行,自己做好了,才可能影响到别人,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领导者。

有一天,你成了管理者,也许成为管理者的第一天,你还在升迁的欣喜之中,但第二天你就要进入这个充满挑战的职位。这并不只是一次职位的升迁,更是对你能力的检验——你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你也已成为管理者,但你不一定成为领导者。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首先,领导者必然会有部下或追随者,其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再次,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但并不时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成为领导者。合格的管理者运用的是领导的方式,不合格的管理者则是运用管理的方式。管理者有能力管理的没有任何人,只有你自己,管理者虽然握有职权,但只能通过自己的专长权和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只有做到管理自己,影响别人,这才是合格的领导者。

可见,管理者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或者准则,这个基本准则的核心就是,只有被领导者成功,领导者才能成功。走上管理岗位通常是两条通道,一是有特殊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被委以管理的责任,第二,在管理方面展现了艺术的能力和魅力。当然,也有二者兼备的人才,但微乎其微。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以下的准则:

1.提升你的团队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用韦尔奇的话说就是“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拥有最好球员的球队并不总是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同等条件下,获胜的几率要高,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去创造这个或者优于这个条件或者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是让你变的如何如何的强,而是让你的员工变的更强,变得更会协同。

2.正直,赢取他人的信任

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对某些人来说,成为管理者意味着开始了自己的权力之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同时,他们喜欢对人和信息保持控制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保守秘密,不透露自己对员工及其业绩的想法,把自己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想法储藏起来。这种举止当然可以让领导建立起自己的地盘,但是,它却把信任排斥在了团队之外。

当领导们表现出真诚、坦率,言出必行的时候,信任就出现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你的员工始终应当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如何,公司的业务进展怎么样。作为领导者,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本能,不要试图掩盖或者粉饰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则,你就可能损失自己团队的信任和能量。

3.懂得工作的乐趣

快乐的员工会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让你的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不要施加工作之外的压力,否则会让员工疲于应对不相干的事情。

4.让员工拥有梦想

让进的员工往往会有个人的愿景,有时它会跟公司的愿景相冲突。否定或者排斥它们是大错特错的,因该去引导,为员工制定发展计划,尽量的将两个愿景合二为一,牵引到公司的发展轨道。即使做不到,你也为公司或个人建立了一项资源,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职的还是离职的员工和我们的客户一样,都是我们的资源。

5.学会分享工作的成绩

当你成为一名领导以后,有时不免会感到这样的冲动,你想说:“请看看我做出的成绩。”当你的团队表现出色时,你希望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担任领导并不意味着给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给你赋予了一项职责——使其他人身上最好的潜质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你的员工信赖你。共同分享工作的成绩。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要想获得员工们的信赖,领导们也应该赏罚分明、以身作则。绝不能霸占自己手下的成就,把别人的好主意窃为己有。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理智,不需要媚上欺下,团队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认可,或早或迟而已。

6.善于倾听并敢于承认错误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但并不见得每次都是独立决策,你需要去倾听部下的声音,汇集多家之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话说,人无完人,管理者也不是圣人,犯错误也不足为奇,千万不要因为维护权威去掩盖错误,那会让你更愚蠢。

7.正视相对的意见和建议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正面的意见,对待负面的意见往往会有敌对的心理。但作为管理者,应该善于倾听并正视这个问题,有些需要给与澄清和解释,有些就会成为正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再重申一次,管理着因该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希望身为管理者或者即将成为管理者的人们以此共勉。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亲子教育篇:

孩子若不懂与世界如何相处,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的!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01

前阵子与一位同事聊天,她向我说出她最近的苦恼:

女儿毕业一年了,可是最近又失业在家,无所事事,这已经是她毕业后第三次失业。

女儿以前不是这样的,学生时代,成绩一直相当优秀,我们从小就给她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也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由于成绩突出学校直接保送了名牌大学。

大学期间也拿过不少奖学金,还经常在班会上发表演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工作后就完全变了。

同事忍不住打电话给女儿的前领导问了原因,领导的话让她焦虑不已:你女儿工作态度懒撒,做事不主动不说,安排的本职工作还总是拖拖拉拉,而且还接受不了批评,一说就发脾气走人。

听了前领导的话同事很吃惊:“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女儿,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02

我倒觉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变糟糕的。

这女孩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所以,在她两岁时,你给她做花样早餐、教她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她要懂规矩有礼貌,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她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她五岁时,你让她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她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她霸占公共玩具你由她去,她受欺负你帮她打回去。于是她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她十岁时,你只关注她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她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她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她就大快朵颐,你觉得她吃饱就好。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她转桌,领导开门她上车,领导开会她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她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她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她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她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她就恼羞成怒,你和她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她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她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她二十岁时,你总想着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她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她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她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她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

在社会这片海,她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她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她的惊涛骇浪。

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

她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03

前几年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实习生。

她是国内某个师范大学安排过来的大三实习生,她来公司的第一天,就很主动的帮着前台、行政的员工一起打扫办公室卫生,并且有说有笑,同事们都很喜欢她。

她的工作是每周末给来补课的小学生上课,通常,她会在上课好几天前就把教案准备好,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借资料交流教育方法,有些时候也会主动来我办公室,把她的思路和方法说给我听。

记得有一次发生一件很好玩的事,她说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住,我问她怎么了,她吐吐舌头笑道:“我看见您正在聚精会神打喷嚏,我爸说不要打扰正在打喷嚏的人。”

短短两个月实习,她就已经很独立的带孩子上课。我曾悄悄观察过她上课的样子,激情投入,在以往的新人中是很少见的。

我至今认为,这姑娘无论在什么单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会深受欢迎。而她的教养、友善、责任感、主动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劳。

记得她有次告诉我,她爸妈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几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到老师?有没有认识新朋友?自己有什么收获?我想,能问出这些问题的父母,跟那些只会问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04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并且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为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长大后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和谐地生活、工作。让孩子从小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沟通、合作。在合作活动中,孩子们培养了互助互爱的情感,而且在社会活动中,他们相互制约,对培养自制力很有效。

要记得,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


想要当领导的你,这些做到了吗?(二)

  •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 了解更多企业管理、家庭婚姻、亲子教育、人际交往请继续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