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公元6世纪左右,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牧羊人加尔第(Kaldi)突然发现羊群疯狂地喧闹起来,这些绵羊不分昼夜,一直都很兴奋。经过多次探查,他发现每当羊群吃了一种野生灌木的果实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呈兴奋状态。

看着羊儿们欢快的样子,加尔第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决定要亲口尝试一下这种似乎具有某种魔力的漂亮、艳丽的果实。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成熟了的果实,仔细地品尝起来。加尔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些小小的红色果子是那样的甘美香甜,吃过之后余香满口。这还不算,他还感到自己的身体忽然轻松舒爽起来,精神也格外地兴奋,加尔第禁不住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起来。

后来,他将这件事告诉给附近修道院的修士们,这些修士们品尝过这些果子后都觉得神清气爽;此后这种果实被用做提神药,这种果实就是最早的“咖啡豆”。从此,当地人开始试着嚼咖啡豆,用水煮咖啡喝,这种风气由埃塞俄比亚吹起,并传到阿拉伯各国,很快就迷倒众生,成为伊斯兰教国家的代表性饮料。

——【黎巴嫩】浮士德-内洛尼(Antoine Faustus Nairon))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味最近在魔都红的发紫的“Arabica”咖啡的前世今生。

最近,这个咖啡店占据了上海各大吃货的朋友圈。武康路,外滩,从咖啡到烘焙,这个咖啡店走到哪里红到哪里,排队2——3小时标配哦。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网

不好意思,小女生我……咳咳……时(Nang)间(Zhong)宝(Xiu)贵(Se),还无暇去品尝,不过根据“前线”来报,普遍反应“偏甜”。某些自媒体还因此下结论:这“偏甜”的咖啡口感来自迪拜,与阿拉伯各国人民甜腻的甜点一样,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甜甜”的口味骗好。

因此,我今天要说的主题,告诉大家真实的,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拉伯咖啡。

首先声明,Arabica咖啡和我今天说的阿拉伯咖啡是两回事:前者是指该咖啡豆的品种原厂埃塞俄比亚,后在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大量引种。之后由阿拉伯商人传至欧洲,因为该咖啡豆来自阿拉伯地区又从阿拉伯商人处购得,因此欧洲人称其为Arabica咖啡豆,中文正确的翻译是“阿拉伯种小咖啡豆”,与其他种类的咖啡豆相区别。今天的Arabica咖啡本身,与阿拉伯地区已没有特别大的联系,与阿拉伯咖啡顶多只能说是同源。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图片来源:tricurioso.com

有一点必须承认:阿拉伯民族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饮用咖啡的民族。饮用咖啡的传说来自谢赫·欧麦尔,因为号称通过念经可以治病,当时他被从也门的摩卡(Mocha)港放逐到乌萨布(Wusab)地区,当他经过一个沙漠洞窟时,饥饿难耐,就抓了路边的果子嚼着吃,发现是在太苦了。

他尝试将这些咖啡豆进行烘烤然而又发现这些咖啡豆变得十分坚硬。因此他便用随行的水将咖啡豆煮沸以使咖啡豆软化,同时他也发现煮咖啡豆的水变成了咖啡色的液体。靠喝这些液体,欧麦尔重新振作精神。之后,这个“奇迹之药”的故事被传到了摩卡,从此之后饮用咖啡的习俗被传到了阿拉伯各国。

目前可以确定的饮用咖啡的最早记录来自十五世纪中期的也门。在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宗教仪式上,咖啡曾被用来保持清醒,十五世纪之后,咖啡逐渐传入欧洲,也门的摩卡港成为当时咖啡贸易的重要集散中心,来自也门的“摩卡咖啡豆”享誉欧洲。之后,虽然也门的摩卡港逐渐衰落,但是由于和摩卡咖啡豆冲泡出的咖啡颜色类似,“摩卡咖啡”的名字逐渐流传开来,并沿用至今。

其实,在海湾和其他中东各国,阿拉伯咖啡并非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阿联酋阿布扎比街头巨型咖啡壶雕塑

“咖啡”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Qahwa(قهوة),在阿拉伯半岛(包括海湾国家和沙姆地区)的餐厅里,有时会用Qahwa一词专指” 阿拉伯咖啡”,而我们平时的咖啡用英语音译,以表示二者区别。

“阿拉伯咖啡”主要流行于阿拉伯半岛,包括海湾地区和沙姆地区,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阿拉伯国家似乎不多见。 在海湾和沙姆地区(包括埃及),咖啡并非是一种特定阶级的饮料,而是男女老幼,人尽皆宜引用的饮品。去阿拉伯人家里做客,一杯“阿拉伯咖啡”代表主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当男主人和朋友们在客厅聊天时,女主人经常会在厨房里煮“阿拉伯咖啡”。同样,当女主人和朋友们聊天时,身边也缺不了“阿拉伯咖啡”的身影。

与我们通常对于咖啡的甜腻口感不同,阿拉伯咖啡的口感略苦,口味也略淡,在阿拉伯各地华人圈内经常被称为“中药咖啡”(因其苦味似中药,有时在咖啡中还能发现一根咖啡树的小茎)。2015年,由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和卡塔尔四国联合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拉伯咖啡”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拉伯咖啡有几个特点:

1、原料:即使已研磨的阿拉伯咖啡,颗粒也较大,香味较浓。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研磨后的阿拉伯咖啡

2、做法:烘烤-研磨-煮沸几个步骤,几乎没有加奶和糖的习惯。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沙特阿拉伯人在家中煮咖啡

3、饮用方法:有点像中国人酒的饮法,由主人用特制的咖啡壶为客人倒咖啡以示友好,或者朋友之间自己用咖啡壶倒咖啡。在婚礼、节日等重大活动中,也有专门的咖啡师傅供应咖啡。而咖啡杯子也比较随意。通常会和当地甜腻的甜品混合,正好起到中和口感的作用。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卡塔尔一名咖啡师傅(mugahwi)在重大活动中为宾客倒咖啡

4、饮用地点:随时随地,无论平时还是节日,无论是宫廷还是平民家里,都可以饮用阿拉伯咖啡。

魔都红得发紫的“Arabica”是真正的阿拉伯咖啡?别逗了!

阿曼妇女在帐篷中饮用阿拉伯咖啡

无论是加糖加奶的喝法,还是精致的咖啡杯,以及今天各种繁复的咖啡礼仪,甚至咖啡馆,都是源自“土耳其的咖啡文化和传统”,于2013年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真正的“阿拉伯咖啡”,你喝过吗?

今日主笔 \\ 小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