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家長應瞭解的9種幼兒急救常識!

精英訓練營第三十八期

1. 中暑

兒童中暑時,體溫增高可達40℃以上,皮膚乾燥、面色潮紅、無汗、頭暈、口渴、噁心、嘔吐、煩躁、精神恍惚。有時因出汗過多而丟失大量鹽分引起肌肉痠痛甚至痙攣(指由於反射作用而引起的無意識的抽搐性肌肉運動。)嚴重的可有抽風、昏迷、血壓下降、皮膚出血等。

家長應為中暑的兒童做好以下工作:

a. 孩子中暑時,家長可用冷水、冰塊或酒精擦體,或低於體溫3—5℃的溫水洗澡。或在患兒腋下、腹股溝放冰袋,給孩子進冷飲,爭取使體溫將至38℃以下。

家長應瞭解的9種幼兒急救常識!

b. 設法降低室溫。

c. 讓孩子多喝水。

2. 眼內有異物

a. 家長仔細觀察異物是否植入眼內。

b. 如果異物沒有植入孩子的眼睛,家長翻開孩子的眼瞼(俗稱眼皮)讓孩子向下看,用消毒過的棉籤輕輕將異物拔去。

c. 如異物植入眼內,千萬不要去動它,用一塊消毒的紗布墊蓋在孩子受傷的眼睛上,立即就醫。

3. 昆蟲進入耳道

昆蟲類異物因爬行騷動而使兒童產生難忍的疼痛和不知,兒童變現為哭鬧、煩躁不安。

家長應該這樣做:

a. 可用酒精或油類液體滴入外耳道內,將進入的昆蟲淹死,再用兒童兒鑷將其取出,然後用棉籤擦淨耳道即可。

b. 用此方法難以取出昆蟲時,應立即送醫院處理。

4. 燒傷

a. 兒童燒傷時有衣物附在患處,要剝去附著物。如異物貼在兒童的皮膚上,千萬不要強行撕下。

b. 用冷水沖洗冷卻患處15分鐘左右或用冰敷患處。

c. 不要用任何藥膏或藥水塗患處,只能用無菌紗布覆蓋所有的患處,避免感染。

d. 將兒童的燒傷部位抬高,使患處的血流減少。

5. 碰傷

a. 兒童受到的碰擊不是很嚴重,患處沒有出現腫脹等症狀,可以在皮膚的淤血處進行冷敷。

b. 如果傷口出血,要用一塊消毒的棉墊壓迫傷口十分鐘以上,如果傷口不大,在止血後,用冷開水洗乾淨患處,用創可貼蓋住患處。

c. 如果症狀較重,碰傷的部位是頭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現了頭暈、嘔吐、意識喪失、耳鼻有淡黃色的液體或血流出時,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

6. 燙傷

家長應瞭解的9種幼兒急救常識!

a. 應立即用冷水沖洗15分鐘以上,降低局部溫度。

錯誤處理:

用麻油、醬油塗抹傷口。

用牙膏塗抹傷口。

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塗抹藥膏。

7. 切割傷

a. 傷口不深,只是劃破皮膚少量出血,只需用清水洗好患處,消毒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敷蓋患處即可,在清洗傷口時要確保將所有的贓物從傷口處洗出。

b. 不要將棉花或其他絨毛狀的物質敷蓋在傷口處,因為他們會粘在傷口上阻礙傷口癒合。

c. 在包紮傷口時要保證傷口有較好的透氣性,不能包紮得太緊。

d. 每天都要換一次敷料,夜間可以讓患處暴露在空氣中,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8. 扭傷

家長應瞭解的9種幼兒急救常識!

a. 將扭傷的兒童平躺在床上,抬高患處,進行冷敷,以減輕患處的腫脹。

b. 在患處墊上棉花,再用繃帶將患處捆綁起來,注意不要使綁帶綁得太緊,不利於血液循環。

c. 不要觸動受傷的關節,如果兒童的患處有畸形或劇烈的疼痛,說明兒童病情不只限於扭傷,可能發生了骨折,應立即馬上送醫院治療。

9. 魚刺卡喉

首先家長要鎮定,讓孩子張大嘴巴,找來手電筒照亮孩子的喉嚨部,觀察魚刺的位置,如果根本看不到孩子咽喉中有魚刺,但孩子出現吞嚥困難或疼痛,或是能看到魚刺,但位置較深不宜夾出,一定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