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孔子的学生子贡做好事不收报酬,反而被老师批评,为什么?

孔子的学生子贡做好事不收报酬,反而被老师批评,为什么?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曾经花钱救人做好事却放弃领取政府的奖金,这事反而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这是为什么呢?《了凡四训》给出了答案,下面我就把这个故事整理如下:

春秋时的鲁国定有法律规定,凡是鲁国人被别国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领取官府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很有钱,他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鲁国却不肯接受赏金,照说这是做好事不图回报。

孔子的学生子贡做好事不收报酬,反而被老师批评,为什么?

但是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并说圣贤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要考虑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的事才可以做。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

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贡做好事不收报酬,反而被老师批评,为什么?

以上是《了凡四训》中讲到的故事。

《了凡四训》 又叫《命自我立》, 是一本种德立命之书。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来讲解自己是如何改变命运的。作者是明代官员袁黄,后改名袁了凡,他通过其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改变命运的过程。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呢?其实,许多人做的所谓好事,很可能就像子贡那样做的是坏事,而自己却不知道。再比如,许多人连什么是真正的善都没弄清楚,却天天说自己在行善积德,遗憾啊!

孔子的学生子贡做好事不收报酬,反而被老师批评,为什么?

《了凡四训》这本书对什么是善,什么是大善、小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大恶、小恶,都作了详细的讲解,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大家一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