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四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Elsevier旗下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联合发布了《城市健康: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告。报告由清华大学联合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和高校的45名专家学者参与,历时两年完成。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报告分析了在中国快速、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健康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当前应对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并对中国建设健康城市提出了五点建议,具体包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跨部门合作,设定因地制宜的建设目标并定期评估进度,以及加强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和教育,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计划提供了明确的途径。据悉,这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合作。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进行经济改革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村人口(约7.9亿),自1978年经济改革启动以来,快速的城市化使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化社会,从那以后,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拥有最大的城乡人口迁移率,1978年至2015年间,城市化率从17.9%增加到56.1%,城市人口从1.7亿增加到7.71亿(图 1)。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再加上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预计城市人口将会长期持续增长,到2030年城市人口预计会达到10.7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增长率最快,而东北的城市人口净流失。预计2030年左右北京的人口密度(比2010年密度高出25%)和上海的人口密度(比2010年密度高出36%)达到峰值。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图1 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总建筑面积(1978 - 2015年)

报告也指出,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为城市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获益。2016年,城市人口中约93.8%的城市有医疗保险,而在1998年仅4.1%有医疗保险。2010年男性城市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估计农村长7.09年,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长6.64年。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图2 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各省的预期寿命和城市人口比例

慢性病负担

在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是2015年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易感老年群体增大,同时,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变化使得非传染性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

自2010年以来,中风在三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一直被评为中国人群最主要死因。其他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也是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以及由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正在升高。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到每10万人259人,占全因死亡人数的41.9%,较2003年(每10万人174人)死亡人数增加69%。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环境问题。 根据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2016年338个城市中只有84个(25%)达到了目标执行水平。在过去十年中,PM10,SO2,二氧化氮(NO2)和PM2的浓度· 虽然臭氧(O3)浓度继续上升,但已开始减少。 这些趋势反映了中国为减轻SO2,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排放所做出的值得赞扬的努力。 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

重磅!清华大学与Lancet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健康报告

图3 2003-2012年31个主要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年浓度

身体运动不足

成年人的工作和家庭体力活动水平在20年内(1991 - 2011年)下降近一半。一项关于11个城市9-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只有22.6%的男孩和11.3%的女孩符合每天至少60分钟的中等运动强度的身体活动建议。

此外,传染病、水污染、道路伤害、精神疾病、失衡的生活方式、烟酒伤害以及极端天气影响等等,都是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的挑战。

建议

针对中国健康城市实现中的重要障碍,充分考虑到中国城市的独特性和结构以及来自不同国际环境的经验。报告提出以下五项建议: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国家层面,城市和区域规划不能再作为一个孤立的部门运作。它需要纳入涉及整个社会的跨部门政策框架。这一变化将需要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提高公众参与度。让公众参与健康管理是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一项高度优先任务。中国的城市通常遵循一种模式,其中计划和项目由政府领导,公众参与。然而,对当前实践的分析表明,公众被动地接收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所有信息。加强自下而上的方法将补充中国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方法,并鼓励个人更积极地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健康和社区的健康。为在中国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健康城市项目奠定了基础。

促进跨部门行动。保证城市健康的挑战之一是城市设计和管理任务的隔离。基于短期考虑的城市设计或管理决策可以修复建筑环境的特征,但可能会长期产生健康问题。

设定因地制宜的建设目标并定期评估。目前中国的城市在健康城市发展的行动程度和满足公民健康需求的程度上差异很大。但是,到2030年,所有城市都应至少达到国家目标,这将需要针对每个城市的短期和中期目标和计划。

加强健康城市的研究和教育。中国城市面临的健康挑战的规模远大于欧洲和北美。 在这种背景下成功应用健康城市方法将需要新思维和新思想。需要进一步推进基于现代技术,跨学科研究和定量建模的综合监测的研究,以支持健康城市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