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好心情胜过保肝良药

乙肝患者大多有心理障碍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所有慢性乙肝患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障碍。心理压力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

我国对慢乙肝病人患者的歧视不仅普遍,还很严重,仅次于艾滋病,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社交,更影响到求学、谋职、提升等,此为外界压力。患者对恋爱、婚姻、生育、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心存担忧,这种内在压力同样严重。长期生活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发生心理障碍就成为必然。当然,心理障碍的程度也因患者自身性格、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患者的任务:做到5“不要”

好心情胜过好药。很多患者就是因为不能正视慢乙肝的很多现实问题,从而没有好心情,并形成恶性循环,反而加重了疾病。因此,勇敢和正确地面对与慢乙肝相关的任何问题都很重要。在此,提几点“不要”供大家参考。

1、不要自卑。慢乙肝患者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工作和一般生活接触不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目前,已经有很多有效治疗和阻断手段,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甚至治愈疾病,也可以打断对后代的“传播链”。

2、不要比较。不仅不要拿乙肝与其他疾病比较,而且不要与其他乙肝患者比较。不同的患者,其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是相同的,比较没有意义。

3、不要求快。既然是慢性病,治疗起来就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4、不要惧怕。患了慢乙肝绝非走上了不归路,不少人能自愈,更多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5、不要急躁。有一些患者常常被告知“暂时不需要治疗”,那是因为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必要的等待是负责任的表现。

找个好医生:带来好心情

其实,医生是最能给患者带来好心情的。能给患者送去好心情的医生,通常有以下特征:

1、认同患者。

了解慢乙肝这个特殊疾病群体的心理状态,并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就诊患者的心理问题。

2、有耐心。能给患者足够多的沟通时间,并善于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和打消患者的不解和顾虑。

3、关心患者。能对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访,帮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

4.有社会责任感。经常用语言、文字,用科学和事实让全社会觉醒:不要也不应该歧视乙肝患者。

转自:爱肝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