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真正散養土雞的成本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8月28日,養雞第95天。

晴。

天空持續晴朗已經快一個月了,天氣預報上總是報著明天、後天有雨,可是就是下不來雨。今年乾旱高溫農民種的玉米大片大片的枯死,本以為今年的玉米收購價怕是會有所上升,結果玉米收購價卻只有八毛五,去年還是一元一。這對我養雞來說可以降低成本,算是好事,可是農民卻可憐的很,今年小麥收購價只有五毛、七毛,花生、芝麻嚴重減產,聽說今年的稻穀收購價也只有一元,產量還不知會怎樣。農民今年的日子怕是又要緊著過了。

這幾天一直在給果樹澆水抗旱,先要把魚塘的水用抽水泵抽進大水桶裡,再用三輪摩托車運到山頂,給乾旱得嚴重的桃樹澆水。山頂上有些桃樹的葉子都被曬焦了,好像被火烤過一樣,看著心裡著急。母親看著我著急得厲害,擔心我口不擇言,跟我說:娃子,再急也不能罵老天爺,罵不得的。是的,作為農民始終對老天爺保持著敬畏之心。

前幾天去看別人的飼料土雞,也是散養,四個月不到便開始初產,公雞母雞均已達到成年體重,而且公雞也長出一定長度的距齒,可以出售了。反看我的雞們,三個月了最大的公雞才兩斤重,母雞還不到一斤來重。不知道雞們要多長時間才會給我回報。

昨天開玩笑和母親說,咱們也給這小雞喂個兩個月的全價飼料,說不定也會很快就開產了。沒想到母親義正言辭地道,你既然決定原糧養殖,就要有所堅持,自己得站正不要歪了,多喂幾個月只有那麼大的事情,名聲壞了可就撿不起來了。

母親說得有道理,名聲壞了就撿不起來了。可是,多喂幾個月真的就只有那麼大的事情麼?別人的飼料土雞四個月就可以出售,算下來每隻成本不上20元。我養的公雞以目前來看最少得五個個月以上出售,母雞至少得七個月以後才能出售,僅糧食成本就在50元以上,按照現在的市價,賣出去每隻都是虧的。目前存欄產蛋母雞400只左右,公雞100只,鵝54只,每天耗糧110斤,雞長大後食量也會跟著增大,稻穀是去年存著沒賣的,去年的價格是1.2元每斤,玉米0.85元每斤,稻穀玉米混在一起給雞們吃,不算人工電費運輸,光食糧每斤都1元。

況且,在養殖,雖然糧食成本佔的比例最大,但其它費用,比如人工、場地、運輸等等也不可小覷,還有一些隱性費用,更是可大可小。

 養雞投入大大超出預計。從5月26日到現在,儘管是儘量節儉,建雞舍所用的鋼材,二手市場能用的就買二手的,雞舍是我跟父親自己建的,只是給房頂蓋石棉瓦時請過兩個人,儘量將錢用在最重要的雞糧上,但是到現在也花去了三萬,這其中還不算那輛代步運輸的三輪摩托車。這還只有500只雞、54只鵝,而且還都未成年。要想等雞有回報,還不知道要投多少資金。

果園兩年投資七十多萬了,到明年才會有收益,手上的資金本就不多了,本來想著下半年果園沒多少事,可以騰出手養些雞,賺些家用補貼,養雞之前聽人說,散養雞在外面會吃蟲子草,要不了多少食量的,成本不高的,養了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你不給雞們吃飽,雞們壓根就不長,還會生病。

銷售的瓶頸還沒來得及體驗,養殖的瓶頸已先辛酸備嘗。

我的預算也快到盡頭,堅持的信念還在,可堅持的希望卻渺茫。

醒在黎明前,心情也黯淡。太陽照常又升起來,新的一天開始,繼續放雞餵雞,給果樹澆水抗旱,該幹嘛幹嘛。呵

真正散養土雞的成本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真正散養土雞的成本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