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淨界法師:當我們找到大佛頂性以後,要怎麼修

淨界法師:當我們找到大佛頂性以後,要怎麼修​ 當我們找到大佛頂性以後,要怎麼修呢?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真妄的問題。《楞嚴經》認為,一切的東西都是心的問題。他為什麼會造惡業?因為他心有障礙,跟他的嘴巴沒有關係,跟他的身體沒有關係。

你說:“誒!我這個人的手喜歡去造惡業,把手給剁掉。”沒有用!問題不在手。所以,祖師常說,拜佛是誰?唸佛是誰?你的嘴巴不能唸佛,你的身體也不能拜佛,是那一念心在拜佛,那一念心在唸佛。所以,我們今天要知道,一切的問題都在那一念心:一切的罪業的根本在妄想心,一切功德的根本是真如的心。所以,當我們的心調整好以後,這一切的修學就上路了。所以,《楞嚴經》的觀念就是返妄歸真——怎樣把現在這個妄想的心轉成真如的心,這當中的關鍵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

我們過去聽《楞嚴經》時,海公長老曾說,倓虛老和尚講到,修首楞嚴王三昧有“六字真言”,我在這個地方提出來給大家做參考——倓虛老和尚說整個《楞嚴經》的修學,就是修學不迷、不取、不動。

“不迷”是智慧,你要經常保持覺照。觀察妄想是緣起性空的,它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真實,它是由外境的牽動產生感受,由感受產生想法。假設外境消失了,這個受也消失了,想法也消失了。所以,它離開了外境,沒有真實的體性。所以說,這個地方的不迷是智慧。

第二個,“不取”。對於妄想,當你知道它是緣起性空的時候,你對它絕對不要取著,你知道它存在,但是知道它緣生緣滅就好,不要取著。

第三個,“不動”,你的身口二業不要亂動。

這裡包括了整個大乘的戒定慧。

“不迷、不取、不動”的修學有兩條線:

第一個,如果是利根人,智慧觀照力特別強,修學先從“不迷”下手。首先你發現煩惱,觀察它的不真實,它是由外境的刺激才產生的。你不迷,然後不要取著,最後你的身體不要亂動。所以,利根人是先從智慧觀照,而產生安定的力量,最後收攝我們的身口二業。

另一種人根機比較鈍,屬於中下根的人,智慧力薄弱。沒關係,我先求不動:我發覺了煩惱,它要來引導我去做錯事,我沒辦法把它照破,沒辦法照見煩惱是畢竟空。沒關係!我先保持不要亂動,慢慢地不要取著,最終不要迷惑,也可以。

總而言之,這個“不迷、不取、不動”,你是先從不動下手,或者先從不迷下手,都可以。你都可以慢慢地把妄想的勢力減少,把真實的心開展出來。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你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時,你根本的依止處還是大佛頂性,就是你的清淨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