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訂單消失,業績下滑,曾經的國產鞋業巨頭還能走多遠?

隨著電商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老品牌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而被拋棄,前有百麗、星期六、達芙妮等,現有“紅蜻蜓”。

儘管2017年在鞋履行業低迷時期“紅蜻蜓”逆勢反轉,堅持挺了過來。卻仍在2018年栽了跟頭,尋求跨界合作,訂單消失,業績下滑。

這不禁讓人發起疑問,錢金波的這隻“紅蜻蜓”還能飛多高、飛多遠?

紅蜻蜓或許無人不知,作為一個老企業,自1995年成立,經歷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紅蜻蜓”已經從單一的製鞋企業發展成“一牌多品”的時尚集團。而這離不開創始人錢金波精明的決策。


訂單消失,業績下滑,曾經的國產鞋業巨頭還能走多遠?

時間回到1995年3月,這年,錢金波31歲。彼時,溫州是製鞋之都,已發展得如火如荼,鞋企更是多達上百家。但錢金波卻絲毫不懼競爭,拿著生意場上打拼來的500萬元,租了500平米的廠房,創立了紅蜻蜓。為了能脫穎而出,紅蜻蜓決定從設計入手,請來了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師,這其中就有錢金波機緣巧合下認識的意大利設計大師。

就在這一年6月,紅蜻蜓第一批皮鞋出廠,款式是當年意大利的最新款,可價位僅是對方的1/10,在200~700元之間。於是,紅蜻蜓一炮走火,並走上了快速擴張之路,更將線下實體店開遍了全國!

訂單消失,業績下滑,曾經的國產鞋業巨頭還能走多遠?


到了2012年,紅蜻蜓已然成了女士皮鞋行業的佼佼者。據 《2012年中國品牌力指數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紅蜻蜓在女士皮鞋品牌中位居第三名。

隨著紅蜻蜓做的風生水起,在2015年順利上市,而錢金波身價也倍增,市值高峰時個人身價高達43億元。

上市後的紅蜻蜓一時風光無限,本以為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實現錢金波的百年老品牌夢想並非難事。可惜,天不遂人願,紅蜻蜓開始走下坡路。

“款式老,年輕人不喜歡,適合中老年人;但老年人又不好穿,鞋瘦,還給你來個大高跟兒,賣誰去呢!”於是,它們的好日子全都隨之一去不復返。

百麗,2017年宣佈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達芙妮,從2016開始就開始大規模關店;星期六,2017年鉅虧3.52億元,一年虧損相當於此前七年的利潤總和。


顯然,擺在它們面前的是“如何自救”的難題。打折促銷、積極關店,加碼電子商務、開創意店…鞋王們開始為此忙得不亦樂乎,

但遺憾的是,這些嘗試並不足以扭轉困局!

紅蜻蜓亦如此。

為了探索新零售,紅蜻蜓推出了D.VALLEY、DNEST等多家輕奢、時尚風格的買手集合店。

但是據官網顯示,這樣的改革並沒有使它有顯著成效,紅蜻蜓雖於2017年迎來了業績的反轉,但也不過“曇花一現”。

最新的財報數據卻顯示,2018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91億元,同比增長2.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0億元,同比下降8.49%。

為了使紅蜻蜓能夠發展下去,,今年9月在鞋業深耕二十多年的紅蜻蜓紅蜻蜓欲跨界進軍證券行業,豪擲3.8億投資金融,來彌補損失提升業績。


訂單消失,業績下滑,曾經的國產鞋業巨頭還能走多遠?


不止是紅蜻蜓,這也正是傳統女鞋面臨的危機,那些曾經讓它們引以為傲的門店數量,如今卻成了累贅,存貨高企更是帶來高額存貨跌價計提,嚴重影響業績。

可見,紅蜻蜓跨界金融投資實屬無奈!行業寒冬漫漫,“只有讓自己能活著,才有資格和資本談創新”,而眼下,對於紅蜻蜓來說,顯然保證增收盈利才是頭等重要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