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大隋朝高祖文皇帝建国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大麻烦,就是手下的官太多了。据正史《隋书》记载,当时有个叫杨尚希的官员,此君官拜度支部尚书。度支部就是后来的户部,是掌管天下钱粮的差事。杨尚书给文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说道:“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

高祖文皇帝看了杨大官人的奏章,那是高度重视,马上就安排裁撤官员。文皇帝撤并州郡,把原来的六百多个州郡,裁撤到120多个州郡。全国的县,也被裁撤到只有1200多个。大家都知道,《隋书》是李世民下诏修撰的,李世民把杨尚希“十羊九牧”这个梗重点提出来,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杨坚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渊建立大唐的时候,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需要安排官职的人太多了。李渊的皇帝宝座,是隋恭帝禅让而来的。大唐江山,名义上是大隋江山的延续。李渊接过了大隋的江山,就必须安排前隋老臣。萧瑀、姚思廉等前隋老臣,就占据了许多官位。

李渊晋阳起兵,一大堆的人把九族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追随李渊革新天命。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希望能博一场富贵。裴寂、武士彠等从龙功臣,肯定是要安排官职的。这些人,也占据了大量的官位。

晋阳起兵之后,一路上又有大量的人投奔李渊。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殷开山和李孝常等。这些人投奔李渊,帮助李渊打进长安,肯定也是想搏一场富贵。他们的官位,李渊肯定是要安排的。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渊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功臣。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那样的武将。他们九死一生上战场拼杀,肯定是为了搏一场富贵。他们的官位,李渊肯定是要安排的。

大唐开国战争,有许多自成一派的军阀投奔大唐。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罗艺和杜伏威。他们带资入股进入大唐,肯定是希望得到回报的。李渊必须安排他们官职,才能稳住局势。

传统的山东贵族和关陇贵族集团,他们世代为官,根深蒂固。代表人物有五姓七望和八柱国十二将军的后人。李渊为了安抚他们,必须给他们安排官职。

前隋旧臣、从龙功臣、开国功臣、割据势力、山东贵族、关陇勋旧都有必须当官的理由。朝廷的官位就那么多,李渊没办法,只好增设各种名目的官位安排他们。这样子一来,就导致大唐朝出现了“十羊九牧”的情况。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大唐的官太多了,就出现了两个方面的不好影响。官员多了,一件事情,你也可以管,我也可以管,他也可以管,结果是谁也不想管。这样一来,就导致人浮于事,朝廷的事情反而不好办了。这就叫“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官员多了,朝廷要发的俸禄必然就多了。朝廷发俸禄的钱,必须从老百姓的租税里面出来。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越多,老百姓承担负担就越重。贞观初年,刚刚经历了隋末唐初的大规模战乱,大唐朝十室九空。整个大唐朝的户口,只剩下了二百多万户,相比于隋朝的800多万户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三。大唐人口凋敝,却要负担那么多官员的俸禄,老百姓有些不堪重负了。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李世民、长孙皇后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是一个想创立一番伟业的皇帝,他决定改变十羊九牧的情况,就和群臣讨论裁撤官员的问题。裁撤官员,就动了官员们的蛋糕,自然有许多官员反对。李世民知道,要成就一番盛世伟业,裁撤官员就必须实行。李世民为了裁撤官员的政策顺利实行,只好先拿自己和太上皇李渊开刀。李世民先是裁撤太上皇宫中和自己宫中的属官宫女,李世民一口气就裁撤了三千宫女,并且任其嫁人。

李世民接着拿自己的兄弟们开刀,李世民一口气把几十个堂兄弟的郡王爵位减等,降为县公爵位。李世民还拿长孙皇后家族开刀,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由宰相降为益州刺史,长孙无忌也罢免了官职。李世民拿自己的老爹、兄弟、亲戚开刀,给天下官员做了表率之后,就开始了雷厉风行的裁撤官员行动。

李世民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减到只剩643人

程咬金剧照,感谢原作者

裁撤官员的行动,李世民坚持三裁三不裁原则。真正有功的官员不裁,真正有能力的官员不裁,影响朝廷正常运转的官员不裁。李世民裁撤官员,一裁没有功劳的官员,二裁没有能力的官员,三裁滥竽充数的官员。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顶着巨大的压力,把大唐朝廷的官员裁撤到643名。(此事典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唐纪八》,原文是“上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

李世民把大唐朝廷(不包括地方官)的官员十去其九,造成大量的官员失业了。李世民为了安抚失业的官员,就把杨尚希和隋文帝裁撤官员的史料抬出来,劝失业的官员们要顾全大局,要舍小家为大家。从那以后,就诞生了一个成语“十羊九牧”。

李世民裁撤官员的善政,极大的减轻了百姓负担,提高了大唐朝廷的办事效益,成就了伟大的“贞观之治”。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改变十羊九牧的情况,成就了伟大的“开皇之治”。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也改变了“十羊九牧”的情况,成了千古一帝。皇帝有庙号,比如高祖和太宗。皇帝还有谥号,比如“经天纬地曰文”。大隋朝和大唐朝的两个文皇帝,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大力裁撤官员,真的是有“经天纬地”的魄力啊!

大唐太宗文皇帝曰:“官不在多,而在得人”。此至理名言,振聋发聩耳!

参考书目:《隋书》《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