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007)


不論技術如何進步,財富如何增加,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相對窮人。

不過連嶽曾說,我們窮人如今過的生活,已是100年前中產階級想都想不到的:三餐吃得飽、各類衣服、抽水馬桶、冰箱、洗衣機、智能手機,而且,肥胖。

即便如此,我們大多數人還是窮,窮的一場病可以摧毀一個家庭,窮的兩代四家才能買一套房,還得供半輩子,窮的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窮的天天加班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

當然,能一直維持體面生活,就不算窮人了,要什麼自行車。

最怕你拼命工作,卻連生存都難。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01

窮人的困境

一個很難繞出來的死循環


窮人的困境,不在別的,就在窮本身。它會讓你長期處於一個很難繞出來的死循環。

我是山東人,山東農村的中學,教育落後,升學率低。但更讓人沮喪的是,很多人是自己放棄了學業。

有些放棄理由,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2005年我讀初二,我的同桌輟學,他說出去打工一年,回來就能買輛摩托車。

那是13年前,我們那樣的村子,絕大多數家庭,連買一輛新自行車都得商量幾天。所以那些騎著摩托車去校門口接女同學、去網吧、打檯球的輟學小青年,就是我們狹小視線裡的羨慕對象。

100%的概率獲得100萬,50%的概率獲得1億,你怎麼選?你只有一次機會!選擇即刻兌現!

80%的人在經歷痛苦的思想鬥爭後,會選擇100萬。解釋的理由有千千萬,但在我看來很簡單:80%以上的人至今還不曾擁有過100萬存款。

大學畢業後,每年存10萬,10年才能存夠100萬。承擔那50%一無所獲的風險太難接受,100萬和1億比起來差太多,但那種100%的擁有感讓你無法抗拒,因為你不曾擁有過。

有時我會把上面那個選擇題,當成另一種暗喻。

2017年,北京清理低×人口事件新聞刷屏時,朋友的公司出了一個員工關懷政策:正在租住隔斷房的員工,可以申請一次性3500元的租房補貼。

只要在那個表上填個名字,3500塊就打到卡上,公司不會去一一核實。

朋友的兩個同事,合租一個兩室一廳,都不是隔斷間,一個在那個表上填了名字,另一個沒填。

那個虛報名字的員工,家庭條件不好,住在兩室一廳的次臥。那3500元是他無法抗拒的,那可抵得上他爸媽一個月辛苦打工的收入。

這就是窮人的困境,有時他是無法抗拒一些選擇,有時他是根本沒得選。

我做新媒體工作,經常看一些文章,說90後屬於沒捱過餓的一代,那是胡扯,中國很大,廣闊農村,還有不少窮地方,我就是90後,小時候捱餓的日子多了去了。

說95後、00後怎樣怎樣,但其實在今天,中國還有很多農村家庭無力供孩子讀完高中大學。

之前接觸到一個山東菏澤的農村女孩,95年的,很早就不讀書了,來北京打工。

我問她是不是成績不好、不喜歡讀書,她說喜歡,成績也是中上,但母親身體不好,不能外出務工。父親一個人打工,供不了她和弟弟同時讀書。

我說現在不都是九年義務教育麼?她說是,但他們那地方公辦學校的好老師都被私立學校挖走了,她弟弟讀私立學校,一年沒有一萬五供不下來。

我說確實,我姐夫就在一傢俬立學校工作,從小學到高中都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去讀。

然後她又給我講了農村很多家庭正面臨的一個死循環。

因為家裡窮,父母就想通過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改變現狀,然後從孩子上小學時候就外出打工,拼命給孩子攢錢,一年回家一次。結果幾年下來,孩子在老家沒人管教,學壞了,不愛讀書了,最後要麼是輟學了,要麼也是沒考上啥好學校。

有的家庭帶孩子去大城市,父母打工,孩子上學。通過各種辦法終於讓孩子入了學,結果一個外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了,他發現自己跟其它同學的家庭差太遠了,這個孩子的自信心從小學就毀掉了,不知道長大後要花多少年重建。

這都是窮人的困境,有些家庭要花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逃離這個死循環。

我們看過太多窮人的孩子逆襲成功的新聞,但其實比例極低。

有個理論叫倖存者偏差,就是隻有成功了的才被人津津樂道,那些逆襲失敗了的大多數,你根本就沒有機會在文章裡裡看到。

寫這個並不是悲觀,而是讓更多人通過直面現實,來獲得突破困境的力量。

記得2010年從山東來北京上大學的時候,我書包裡裝著一份託關係辦的家庭貧困證明。我眼睜睜看著那些家庭條件比我好太多的人去申請補助,我跟朋友說我很想申請,但貧困證明搞丟了,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很高尚。

我也做過很多錯事,我上小學時還偷過東西,上大學時去做過高考替考給…… 後來逐漸意識到這些對自己的毒害,我開始不停的修正自己,讓自己在更多時候做對的選擇,而不是隻看中一時的慾望滿足,慢慢掙脫那個窮困的死循環。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02

窮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病

這種病叫管窺


世界各地,文化不同,窮病相似。

有專門研究貧窮的學者在全球範圍做了一項窮人大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

你對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答案令人震驚,卻又合乎情理。無論哪個國家,窮人家庭對自己孩子最普遍的期望是:孩子能夠長大成材,做公務員。

窮人們並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職業經理人,成為科學家,更不期望成為企業家。

比如在馬達加斯加,他們調研了640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們,70%的家長認為,孩子畢業後得到一份政府工作是最好的。

這樣的答案細想又是合情合理,全世界的窮人對“公務員”工作的渴望,本質是對“穩定生活”的憧憬,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對公務員工作的心智認知。

中國當然不例外,我大學臨近畢業時,迷茫不知所措,跟風同學買了一套公務員備考的學習資料,一方面這是生於農村的我從小被灌輸的認知結果,另一方面是,人越對未來迷茫時,越渴望確定性的穩定。

長期以來,像我這樣的窮人家庭,從小見證了父輩們因為沒有一個固定收入的工作並因此吃了很多的苦頭的經歷,所以對穩定的渴求比富人家庭的孩子高得多。

其實,清醒且靠譜的認知是:公務員工作竟是最不適合窮人的工作,窮人在那個系統裡,往大了說,改變命運很難,往小了說,改變家庭貧窮現狀的難度很大。

一個家庭,傾盡財力,培養一個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體制,大概率是從不穩定的窮,進入一個穩定的窮。

公務員工作,理性的說,更適合有錢人家的孩子。但這個理論,我回家給農村的父母是解釋不通的。

貧窮是一種病,且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病。這種病是什麼呢?

暢銷書《稀缺》的作者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把這種病稱為“管窺”。

何為管窺?

窮人因為窮導致的種種限制,目光不光不遠,還看得窄,如同從管子裡看待世界,他們只能看到的很小的一個點,而且因為太過於專注於那一個點,對周圍的所有機會都漠不關心。

我想這也是那本書叫《稀缺》的原因吧,你缺什麼,就會一直盯著什麼看。

比如,經常捱餓的窮人,從他的管子裡看到的都是食物。

之前看到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姑娘去到一個村子,看到窮困潦倒的景象,她心痛不已,自己掏錢買了一些羊送給了一戶窮人,儘自己的力量扶貧。

一年過後,她滿懷希望的回訪,以為這家人的生活已經得以改變,羊就是財富,羊生羊可以繼續創造財富。

但到這戶人家後,姑娘震驚發現,這家人的生活跟一年前一模一樣。非但一隻羊都沒生下來,種羊還被吃掉了。這個姑娘氣憤又失望的走了。她沒能治癒這家人的窮病。

這家窮人從管子裡看過去,這些羊都不是財富,更不是財富的種子,只只都是烤全羊。

窮這種病,不理性認識,不及時治療,會愈演愈烈:

它讓你選擇透支未來,比如裸貸的女大學生;

它讓你賤賣自己時間,比如為了省10塊錢在淘寶上比較倆小時;

它讓你只顧眼前利益,比如選工作時更在意哪家多給1000塊;

它讓你不惜拿命換錢,比如你通過透支健康加班加點的售賣體力。

稀缺導致管窺,管窺讓你只看到眼前最重要的事,而放棄長期更重要的事。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03

我們該如何治癒窮病


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芒格說過一個金句: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裡死掉,我一輩子都不會去那個地方。

治癒窮病也是一樣道理:

管窺指引我去的地方,我一輩子都要往相反的方向走。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我理解的賺快錢,不是短時間能賺很多錢,而是投入產出的路徑短。

所有產出路徑長的投入,窮人都不喜歡。

窮,可以腐蝕人的耐心,比如:

教育產出太漫長,於是讓孩子高中畢業趕緊去打工賺錢。

學一項技能產出太漫長,於是就先多幹著“搬磚型”的工作。

改變的產出太漫長,於是我們選擇不改變,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健康的收益短期看不到,我透支身體先多賺點錢,寫到這裡心疼我爸,當年為了多賺一點錢,寧願上夜班,不要上白班。

經濟學家加里·貝克說:擁有財富可以激勵人們投入時間,變得更有耐心。

我們窮人要反著理解:我要先變得更有耐心,然後就能一步一步擁有財富。

耐心和財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相加,是一條增強迴路。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我這幾年做新媒體,出過兩門好課,有盜版商放在貼吧或淘寶上賣五塊錢,有人為了省下那百八十塊錢就去買盜版。

買盜版的省錢了麼?表面上省了,實際上虧得更多。我親自試過買一下盜版。學習體驗極差,因為沒什麼功能,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他永遠享受不了答疑服務,定期直播服務,鏈接同學的服務,課程迭代的服務,留言互動的服務,工作機會的推介。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是付不起那一百塊,就是窮病愛省錢,

學習上省錢,一輩子沒錢。我創業後招的第一個員工,就是一個聽過我課又進了我社群的同學。我的社群裡的分享,也有人往外搬運,但看那些搬運內容的人,永遠不知道社群的核心是什麼。

不該省的錢都不能省,別為了省幾十塊錢在淘寶上沒完沒了的比價比參數,別為了省那“昂貴”的感冒藥鼻涕一把把的一週了都不去藥店,別為了省錢在公司裡摳的一年也不請同事吃幾次飯,別為了省錢連買書都覺得貴,別為了省錢用著卡得半死不活的手機,別為了省錢在職場上連身體面的衣服都捨不得買,別為了省錢住在離公司兩小時車程外的郊區……

人越窮的時候,越沒有必要絞盡腦汁的存錢,因為你本來就沒多少,都存下來你還是個窮人。有個調查數據稱,你一生財富的80%,都是40歲之後賺的。

你現在精打細算的省下的錢,可能五年後啥都不是,你甚至後悔:要知道當初多投資給自己成長就好了。

我從來都不支持月光行為,但大部分人省錢省的太過分。

當然有很多人不省錢,但總是花的不清醒,很捨得花1000塊錢買件衣服,買個200塊的課、60塊的書時,總是糾結的要死。

不月光不透支的前提下,一切能讓你長期變好的錢,都不能省。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阻礙普通人成就更高的,往往是小富即安。

不少人年輕時為了改變現狀,拼命努力,充滿幹勁,每一年都成長很快,你甚至感覺,他這樣下去,將來一定成大器。

但抱歉,大多數人不會一直這樣。從月薪5000幹到了月入三萬五萬,很多人就沾沾自喜,失去了當初的拼勁,覺得這樣就挺好了。記得之前看到個話題,為什麼年薪50萬是很多人的上限?原因不少,但小富即安這個點一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人向上的力量在於那一口大氣不散,那口氣散了,整個人就蔫了,鬥志全無。

知足者常樂,但也不能太容易知足,做人還是要有點追求嘛。只關注眼前之苟且,活著就和動物沒區別。

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社交層次,也是讓自己保持向上的動力源。與虎狼同行者,不會軟綿綿如羊。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的時間不值錢。讓自己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提高自己時間單價,擺脫越忙越窮的重要路徑之一。

你可能說,現在很多窮人都很注重教育。但其實,這裡面有個bug,多數窮人家庭在教育上傾盡全力,培養出一個書呆子。

因為它們把教育但財富這條線畫的太直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裡讀到,印度農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者提供一堆五顏六色的雜誌,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家長要從中剪出一些圖片,然後拼貼在一起,來表達他們對教育的想法,以及教育能夠給他們的孩子帶來什麼。

家長們完成的拼貼畫大同小異:密密麻麻地佈滿了黃金鑽石首飾,還有各種名車的模型。

來自貧窮家庭的家長們,似乎總將教育看成一種讓自己孩子獲取大量財富的方式。

大量的窮人把教育直接等同於可以馬上換取財富。這一點從很多人高考之後填志願就能看出來:大家都在研究,哪個專業畢業後賺錢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名校畢業生進去社會後頗有落差感的原因,因為他們並不是畢業後就一定能拿到高薪工作。

教育的意義,在於開拓自己的眼界,與更優秀的人同行共識,在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判斷力,進而提高自己的選擇能力,在於讓你更好的看清這個複雜的商業社會,同時更容易抓住機會。

學生生涯是短暫的,接受教育是終身的,那些把教育和財富畫的線太直的人,通常畢業後就不再學習了,倘若如此,畢業對這些人來說,不再是獲取財富的開始,而是一生落後的開始。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有人用一萬小時定律讓自己越來越富,有人用一萬小時定律讓自己越忙越窮。

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只要行業沒死,公司沒倒,他才不管什麼未來。其實不論你管不管未來,未來都已來,只是它還沒弄死你。

時代發展不光在加速,加速度也在加速,每一個10年的變化量級都在增加。

以下是1997年、2007年、2017年全世界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榜單。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我們看古裝劇,有個詞叫百年霸業,現在別說百年了,你能領風騷兩個十年就很牛逼了。

過去20年裡,只有兩家公司一直保留在前十名榜單。一家是石油公司,一家是微軟。

同時你仔細看,第二個10年的變化比第一個10年大得多。除了微軟和石油公司,其它8家都是第一次上榜。更可怕的是,其中6家互聯網公司10年前都還默默無聞。

這就是為什麼馬化騰也會焦慮。

從我們直觀想想上,這樣的東西,誰來挑戰它?但是,你看這個表格,你要相信,一定有人來挑戰它,只不過現在,我們和馬化騰都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東西。

下一個10年,20年,會怎麼樣,會突破大多數人想象的邊界。

一個巨無霸企業尚且如此,我們脆弱的個體更應該積極的擁抱變化。

最後以琢磨先生的一句話結尾共勉:

很多人每天只在日復一日重複著,卻幻想著自己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沒有比這再扯的事情了。


窮是一種病,且很難治癒,這種病叫“管窺”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