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治癒患者復陽”頻現:出院標準也該隨“疫”應變

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4日,武漢市江岸方艙醫院發佈了一份《緊急通知》:近期出院患者中復發者較多,導致患者重新入院治療。為了減少病情復發,達到“零回頭”目標,即日對所有在艙擬出院病友抽血加做病毒抗體Ig-M與Ig-G的檢查。

另據媒體報道,最近,成都、武漢與廣東等多地出現了出院患者複檢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的情況,其中廣東14%的出院患者都存在複檢陽性現象。

而針對患者治癒後復陽的問題,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提出了諸多應對措施,包括確診病例在原有核酸檢測和測序基礎上增加“血清學檢測”作為依據,出院患者“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治癒患者復陽”頻現:出院標準也該隨“疫”應變

視頻截圖


核酸檢測或存在獨木難支的短板

治癒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再次復陽對抗疫提出了嚴峻挑戰。雖然國家衛健委方面曾表示,沒有發現出院後復陽患者再傳染現象;有臨床專家也稱,復陽不等於復發,但其潛在風險仍不容小覷。畢竟,這可能讓疫情防控增加變數,至少會增加防治成本。

對於這種情況,顯然需要探究原因,並提出新的應對方案。現在可以明確的是,治癒病人出現復陽表明,此前的多次檢測病毒核酸陰性可能都是假陰性。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治癒後體內仍有少許病毒殘留,殘留病毒在提取物中沒有提取到因而未檢測出。

導致產生假陰性原因有多種。一是提取病人的樣本存在不規範,有的是病人自己提取,有的是醫護人員提取;二是檢測試劑盒質量不穩定;三是病毒在人體中聚集和存在的部位有不同,因而難以提取到足夠樣本的病毒量;還有一種就是病毒可能發生變異,或者是病毒很狡猾,有避免被檢測的方式。

無論如何,多例治癒病人復陽現象的出現,將現行出院標準太寬的嚴峻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對此有必要採取更為嚴格的出院檢查標準,就眼下看,很多省市也已調整了相關標準。

例如,上海有自己的診療標準。對於治癒和出院的標準,除了要求符合肺部滲出性病變明顯吸收、臨床症狀改善和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標準,還要求出院患者的肛拭子(糞便)核酸檢測為陰性。

此外,上海的診療方案還把此前的要求出院者第2周、第4周到醫院隨訪、複診的建議,改為出院後第1周、第3周進行復查。這也能及早發現出院者是否復陽。與其讓患者兩週後再複查,不如讓患者第一週就回來複查,如果發現復陽,也能更早採取措施。

上海在出院患者的標準上比其他地方嚴格,但進行咽拭子和肛拭子的病毒核酸檢測,仍有可能存在遺漏。

因為新冠病毒主要是侵害肺部細胞並聚集於下呼吸道及肺部,因此,即便多次進行咽拭子和肛拭子提取物的病毒核酸檢測,也有可能因為沒有提取到足夠量的病毒而出現假陰性結果,病人出院也可能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出現陽性。

這也意味著,確診新冠病人的核酸檢測這一“金標準”,已經顯示其獨木難支的短板,不足以完全充當新冠肺炎診治和判斷治癒標準的重任,需要其他方式來幫助,以避免核酸檢測的單槍匹馬難敵病毒的變化多端。

檢測核酸之外,引進和參照其他標準

此前已經有研究人員提出,儘管檢測病毒核酸是診治的金標準,但也不能唯檢測核酸是從,而是要引進和參照其他標準,如肺部CT圖片,如果CT圖片呈現正常,再與核酸檢測陰性對照起來,才能確診,也可以判斷是否治癒,反之,就要懷疑病人是否治癒,以及是否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還有些醫生建議,3次核酸檢測陰性才能出院。

而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做出了回應,提出了不少新的應對之策。其中出院標準的第4條增加“痰,鼻垂鼻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連續兩次一致,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改為“至少間隔24小時”。

第七版診療方案也在病原學檢測方面有了改變,增加採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或/和高通量測序(NGS)方法進行核酸檢測,同時提示“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去除物)更準確。

但下呼吸道標本不太好提取,因此可以結合另一個標準,即增加血清學檢測,以排除疑似病例。簡單地說,就是增加採取血樣來檢測IgM抗體,如果是陰性,則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也可以作為治癒的一個標準。反之,陽性則是證明新冠病毒感染的一個標準,也是沒有治癒的表現,也不能出院。

同時,通過科學評估,還可以用新的檢測病毒核酸的方式來替代或兩者共同使用,以確診病人,以及確認病人是否治癒,是否可以出院。

例如,一種新的試劑盒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採用間接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只需採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鐘內肉眼觀察獲得檢測結果,而且患者的血漿稀釋500-1000倍後,仍能檢測出陽性條帶。當然,採用這種方式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

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複檢陽性的問題,第七版診療方案也修改了出院後注意事項,將“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同時要求放置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接近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目前的治癒病人出院後復陽,並非再感染,而且出院後再陽性病例的比例不到0.1%,按照平均數標準差來算,是在可控範圍。至於出院病人病毒檢測復陽是否因為病毒發生變異,或者是病毒很狡猾,有避免被檢測的方式,還需要科學研究才能確認。

因此,對於治癒病人出院後復陽,公眾無需恐慌。在診斷標準和出院標準做些改進,採用多種方式來確認病人是否治癒,以及加強治癒病人出院後的觀察和及早複診,就有可能把治癒患者出院後復陽的危險性減少到最低。

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 陳靜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