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因为汪曾祺,爱上高邮味道,一菜一掌故,一花一世界

因为汪曾祺,爱上高邮味道,一菜一掌故,一花一世界

所有汪曾祺作品的铁粉们都把江苏高邮作为心目中的一个文学“圣地”。

在老作家平淡而又神奇的笔下,故乡的旧式人物依次而出,五行八作的能工巧匠、小巷里的平常人演绎着各自的传奇故事,无不让人向往和亲近。

汪曾祺更是真正的美食家,会吃更会做,高邮的菜品在他笔下出了名。

汪曾祺纪念馆收集一个较为全面的“汪味菜谱”,含淮扬和京城两大谱系的六十多种菜肴。高邮还有一个“汪味馆”,主营汪老先生的拿手好菜,品尝正宗的“汪家菜”便是此次高邮之行的重头戏。

高邮最出名的是咸鸭蛋,汪曾祺曾撰对高邮的腌蛋赞不绝口,“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果然,高邮咸蛋入口细腻,又沙又软,令人回味无穷。

因为汪曾祺,爱上高邮味道,一菜一掌故,一花一世界

汪味八碟里的油浸蚕豆油绿喜人,嚼起来清香满口,不禁使人想起汪曾祺对蚕豆的描述:“我的家乡,嫩蚕豆连内皮炒。或加一点切碎的咸菜,尤妙。”

更令人难忘的是一道凉拌马兰头,与豆干一起剁碎摞成圆柱,用筷子撮一小箸,一股奇异的菜香和着又嫩又韧的豆干,越嚼越上瘾。“马兰头用开水焯过,加酱油、醋、香油凉拌……”汪曾祺几句简单的描述,真的像是“吃到了春天”。

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异秉》中的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蒲包肉刚上桌,并未引起众人的关注,及至服务员报出菜名,众人才恍然,如果不看装它的蒲包,光凭想象很难理解蒲包肉妙处。

汪老自己发明的一道拿手绝活“塞肉回锅油条”别具一格,特别吊人胃口,吃到嘴里才体会到那种外脆内糯的口感。店里把油条揣肉配着汪豆腐一起上,汪豆腐黑白分明,起了个很美的菜名叫“日月同辉”。

一道干贝萝卜头,尽显汪老做菜的不二法门,“粗菜细作”。小红萝卜入口即化又吸收了干贝的鲜美,不由得想起汪老请人吃饭做菜时花的小心思,“做菜看对象,要做客人没有吃过的,才觉新鲜。”

因为汪曾祺,爱上高邮味道,一菜一掌故,一花一世界

汪曾祺曾说:“我是在水边长大的。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沉浸在高邮这个水乡小城,一路走走停停,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汪曾祺笔下的场景。只要你读过汪曾祺,看到这些店铺,你的记忆之门就会打开,眼前出现的各色人物,音容笑貌真切动人。一菜一掌故,一花一世界,如同穿越到旧时光的人间烟火之中,最终到达的已经不是地理上的高邮,而是童真和感动。 (文/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