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文人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温润如玉、风流倜傥的,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喝着美酒,时有绝美歌姬歌舞助兴,恍如仙人。

可是你们知道,魏晋时期,文人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们即将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一、流行服食五石散

每个时代的都有属于它独特的印记,魏晋也如此。那时的文人喜爱服食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此物原是治疗伤寒病用的,是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它主要成分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散不可多食,过量会导致五脏损害,严重会危机性命,有多少魏晋名士死在他的威力下。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要服食他呢?他又是怎么会流传开的?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何晏

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人,对《老子》、《庄子》的学说颇有兴趣,时常在家翻阅。

何晏这个人又及其的好色,身体日间消瘦,可自从服用五石散以后,顿觉神清气爽,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他觉得“疗效”不错,就推荐给自己的好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服食五石散成一大风气。

按照现代的说法,这叫“蝴蝶效应”,各个都蜂蛹而上,争先前后的大赶潮流。可想而知,所触发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某位明星使用某品牌的化妆品,效果还不错,就会引得无数爱美人士追捧。

这种爱跟风带节奏,无论是何时何地都存在。如历史上:“楚人爱细腰,宫人多饿死。”,还有从宋朝到清朝女人裹小脚的陋习。每个时代审美都不尽相同,是可能在当时人看来这种就是风雅,就是个性,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在我们的眼里这就是糟粕,对它不屑一顾。仔细想想,无论古今都有令人不解的事情,在流行文化冲击的年代,我们“风雅”是否会让人忍俊不禁呢?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何晏

二、性格塑造太极端

每个人的个性都与众不同,正因为如此世界才会多姿多彩。

关于这点,魏晋也出现了诸多性格迥异的人;与其说迥异不如说是极端。 虽说人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但如果刻意地去突显,往往会得不偿失的。下面介绍这个名士是典型的代表,嵇康为人有些邋遢,脸和头发好几日都不洗,行为放荡不羁。

他要是洗头,除非痒的难受,这是典型的“宅男思想”,在写个山涛的绝交书中,就自称头每隔一个多月才写一次,小便也忍着憋着。

嵇康性格直爽让人没话说,如此风趣的文人惹得许多人垂爱,可说真的头一月十五日不洗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这要是到了炎炎夏日,难道就不怕会生虱子吗?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被彻底的带坏了。有人见到他儿子的逢头垢面的,就对说:“你现在的可样子真像野鹤站在鸡群当中呦!”要是我,早就跑回家洗个够,毕竟谁不要脸面啊!可这小子却说:“那是,你没见过我老爸。” 想不到嵇康的儿子竟也这般如此,可想而知家长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教育孩子一定要教授正确的观念,不然孩子会有样学样,对今后的人生都有或多或少影响。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嵇康

下面我们再说一说刘伶,比起嵇康的不洗头,他这样的举动更让我们瞠目咋舌。

刘伶与嵇康其名,酷爱饮酒,每日酒不离口。他其貌不扬,憔悴感十足

,我想应该是喝酒的缘故。走路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刘伶时常乘鹿车,携带一壶酒,叫人用荷也包裹掩埋在地下。还说:“死了就把我埋了。”,实的本质了。

他有一个好妻子。每次劝他少喝点酒,可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每次喝的酩酊大醉。先前也发过誓,说再也不喝了,可每到饭点便又开是喝起来了。这些都反应出他嗜酒如命的性格,有人觉得洒脱,其实不然:洒脱是出于性格上的真实,他这种就过了,就脱于真实的本质了。

无论是嵇康还是刘伶,我觉得追求个性本无过错,若是刻意去突显反而适得其反。 性格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是要刻意去突显,那样就变的很“作”,引得人反感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刘伶

三、清谈为任故国毁

清谈误国,这成语是说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士大夫,虚无妄谈,不问国经最后导致国家衰败的惨剧。

那个时候王衍被任命为尚书令,不过他却不干实事,整日里与朋友相互清谈,由于他位高权重,许多大臣都开始效仿他。自此清谈也成了一种风尚,这和服食五石散如出一辙,都是由一些权贵推动的。他们主要清谈一些玄学上的著作,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这让我想起先秦人写的的一篇《庄子与惠子游濠梁》。话说庄子和惠子走在濠水的桥上时,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这一来二去,反反复复,丝毫不流一点余地。

魏晋名士就是如此,他们整日里清谈为任,不问国事,人民的日子难过。为官者昏昧,百姓遭罪,以致于后来:“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后来王衍临死前悔悟了,但为时已晚,他这样说:“ 哎呀!我虽然德行不如古人,如果我不干些虚无浮夸的事情,努力为国家设计着想,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 这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苏轼还写了一首诗来讽刺他:文非经国武非英,终日虚谈取盛名

至竟开门延羯寇,始知清论误苍生。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建设国家可不是嘴头上说说而已,要付出行动,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谋幸福谋发展。

生在新时代的我们,也要时刻反省: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者最终会被现实打败,努力实干才是长存之道。

畸形审美下的动荡时代

王衍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表述,我们对魏晋名士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总结出以三点:其一,魏晋名士受时代风气影响,跟风成群。其二,政局动荡,官员贪图享乐,清谈为任,不顾百姓死活。其三,名士不在追求贤德,而去刻意制造亮点,博人眼球。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 《晋书》 中华书局出版社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出版社

[南朝]《世说新语》 凤凰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