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榃(tán 坛) 僧村簸箕粉,被公布为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实在广西钦州、北流等很多地方簸箕粉历来也是民间传统一道风味小吃。但南宁横县校椅镇榃僧村簸箕粉却独占鳌头,成为了美食与民俗文化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其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横县榃僧村距离南宁市约100公里,是一个约有300年历史典型的壮族古村落,村中完整保留着48座岭南风格民居,村子看上去古色古香,民风淳朴,生活恬淡,村民们穿着蓝淀壮族服饰, 唱着的山歌很别致、悦耳动听。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簸箕粉,也叫石磨粉,是榃僧村民对他们几百年来一直做的这种米制食品的称呼。广西有青石自然石材,质地密实,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常被采用简单工艺凿割成石磨。榃僧村建有专门的磨坊,用于将大米磨成浆,蒸出劲道有弹性的簸箕粉和糍粑,他们这种历史悠久的壮族民间技艺,传承至今已演绎为鲜活的文化现象。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榃僧村民做簸箕粉,选用当地优质的大米浸泡软化后,用石磨磨成浆,然后一勺勺的摊到簸箕里,上锅蒸制。盖上盖子在蒸笼里的米浆,蒸气使其迅速凝结成晶莹剔透薄薄的粉皮,大约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出锅了。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起锅的粉皮,用筷子或竹片将粉皮剥离簸箕。过去原汁原味的榃僧村簸箕粉不放馅料,拌上铁鸟酱油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原有米香味就妥妥让人胃口大开;后来受广州肠粉的影响,榃僧村簸箕粉也能按游客的喜好,加入大头菜肉末等馅料,让簸箕粉味道多样化。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榃僧村庄保持着原生态壮乡风貌,在这里可以看到糍粑、五色糯米饭,尤其簸箕粉等传统的美食,十分令人难以忘怀。

南宁横县榃僧村簸箕粉“劲道弹性”的鲜活文化现象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与您的作品有雷同之处,请留言以便修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