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鈕文新:中國金融精細化的“先導動作”啟動

鈕文新:中國金融精細化的“先導動作”啟動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應當說,這是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完備、全面的金融業綜合統計系統意味著中國金融發展的目標更加精準,金融管理更加精細,金融改革更加精緻。可以肯定地說,只有建立起真正“全覆蓋”的金融數據系統,中國金融業才能成為一個系統,金融機構才能更加精準地看清業務風險與收益是否匹配,政府決策才能更加精準地發現系統中的問題,才能更為及時、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還記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所以發源於泰國,原因很多,但一個特殊的原因讓人迄今難忘。這個原因就是,泰國金融開放之後,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加劇,但泰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根本不掌握市場數據,以至於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泰國政府甚至不知道需要多少外匯才足以應對資本逃逸,這樣的不確定給亞洲金融危機平添巨大推力。與之相對的是中國香港,基於強大的數據系統,使得中國政府幫助香港金管當局擊潰金融衝擊時顯得很有底氣。

鈕文新:中國金融精細化的“先導動作”啟動

亞洲金融危機讓國人看到了“國際熱錢”的厲害,甚至一度“談虎色變”,但其實大可不必。正如一位金融專家所說:“熱錢”之所以厲害,關鍵是它來無影去無蹤,但只要我們有辦法看到它的行動路線,統計到它的具體數量,那就有辦法控制它,它也就無法施展武功,也就沒什麼可怕的。

所以,中國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建立“全覆蓋”的數據統計系統,對於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尤其在滿足前瞻性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方面,完備的金融數據系統顯得更加迫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必然要有高質量金融預警監測系統,而這個預警監測系統必須建立在“全覆蓋”的金融數據系統之上;要科學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做到心中有數,金融監管者必須具備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的能力,而這個能力也必須建立在“全覆蓋”的金融數據系統之上。

所以,建立全對象、全業務、全內容——“全覆蓋”的金融綜合統計數據系統,其對中國金融健康發展的意義,不管怎樣強調都不過分。當然,除防範和化解之外,建立這樣一個強大的數據系統,對管理者“有效監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提高服務效率”也提供了關鍵性的信息基礎。同時,對支持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金融體系,包括貨幣政策執行和宏觀審慎監管同樣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