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情濃粽飄香

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情濃粽飄香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端午節臨近之時。家家戶戶都回家包粽子,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總是坐地一邊津津有味地欣賞媽媽那優美、嫻熟的手法和驚喜地看著那些毫無形狀的原材料在她的手裡魔術般地變成了一個精緻而玲瓏的粽子,不僅我的家人迷戀著媽媽這一手特色飲食,就是鄰里也對媽媽這手“絕活兒”大加讚賞,媽媽自然也是很懂得大家的心思,每年都會多買些米、葉、棗,包上滿滿一大鍋,給老街坊們送去嘗一嘗。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又是一年端午,情濃粽飄香之時,我不由地想起我學習包粽子的經歷。當年父親母親上班都很累,我就想著自己學著包粽子,學會了這一手藝,他們二老就可以吃上我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了。記得最清楚的是在一個週末休息日,我就要和媽媽學習包粽子了,心情還真有點“小激動”。我和媽媽先去了大廟糧店買幾斤江米,又在大廟副食店買蘆葦葉、馬蓮和紅棗,(當時媽媽擔心馬蓮不夠用,以防萬一又買了兩團好棉線),東西買完了帶回了家中,媽媽先把江米泡上,還告訴我說江米一定要多泡會兒,包出的粽子更糯更香;再把蘆葦葉洗乾淨泡了泡,放上水上鍋煮一下,直到葉子變軟變色就行了;然後再將紅棗洗乾淨備用,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學包粽子的時候,媽媽做什麼,我就認真地跟著媽媽做什麼,首先先把葦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拿起一小撮江米往裡面塞,然後放上兩棵紅棗,再塞滿江米之後,最後將葦葉把這個漏斗纏起來,用一根馬蓮或棉線梆住,第一個粽子包好了。這時的我看看手裡包的粽子,再看看媽媽手裡包好的粽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媽媽包的粽子形狀有凌有角,又好看,“顏值也高”,整個動作既連貫又流暢。而我包的粽子卻是凌角不分,沒有形,媽媽說:“你包的粽子放入鍋裡一煮都得變成了稀飯了,拆了吧,重新學習,找技巧,你一定能學會”。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在媽媽的鼓勵之下,手把手地指導著我,我包到四、五個了才有了小樣兒,可我的汗水順著腦門、脖子,鼻子尖一個勁兒地往下淌。我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給自己一點自信,就這樣反覆練習下,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江米,看著我的傑作,我包好的粽子還要和媽媽包的比一比,拼一拼喲,媽媽滿意的笑了,我也高興的不得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更是美美的。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耐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更體會到了包粽子的快樂!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端午節這是個傳統的節日,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而對於我的家人來說,也是個團聚的日子,看著媽媽滿意的笑臉,暗自思忖著一定要多陪陪她老人家。自然一打小就吃著媽媽包的粽子,也不單單是品嚐一種食品,更多的是在品味其中的一個情字,並細細咀嚼包裹在粽子裡面那濃濃的母愛和淡淡的鄉愁。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我的父母雖然已過世幾十年了,但是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包上幾鍋粽子,不僅將媽媽的手藝傳承了下來,而且還學著母親的樣子,將包好的粽子分別送給老街坊們,讓他們也嘗一嚐鮮兒。我的老街坊們,我的老同學們,我的老同事們,都曾經親口嘗過我包的粽子,人人都叫好!一致稱讚為“江米很糯、葦葉清香、紅棗真甜”!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如今粽子口味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和鹹兩種。但我還是最喜歡吃白粽子,永遠記得媽媽那句“單純的味道才是最好的”,一個簡單的白粽子,永遠記得小時候的味道,這就是端午的味道!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幾十年過去了,兒時的端午節仍然歷歷在目,在充滿了媽媽的愛中,心裡仍然留有粽子的餘香。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