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在开战之前,交战的双方即袁绍和曹操的力量对比是比较悬殊的。袁绍此前已经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瓒,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有精兵十万,骑万匹,粮草充足。而曹操当时在前线的军力是“兵不满万”。在此形势下,袁绍志得意满,不可一世,急于要消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面对日益迫近的战争威胁,曹操集团很多人都认为袁军势盛不可敌,所以人心惶惶。而曹操也很忌惮袁绍的地广兵强,因此他先后向谋士郭嘉、荀彧、贾诩请教如何破局,得到的回答都是曹操能打赢袁绍。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绘这段历史时,将郭嘉、荀彧、贾诩三人的回答总结为“十胜”。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曹操剧照

于是,曹操派钟繇去安抚关西,又南破张绣,东擒吕布而定徐州,把周围敌对势力或安抚、或清除,在周边环境稳定后,进军官渡,与袁绍展开决战。

反观另一方,虽然急于想消灭曹操的袁绍是强势一方,但其内部意见是不一致的。袁绍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灭公孙瓒,六月就决定进攻曹操。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官渡之战形势图


沮授一劝袁绍

谋士沮授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向袁绍建议:

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舡,缮修器械,分遣骑兵,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

沮授的建议实属万全之策。在兵疲民困的情况下,先务农息民,然后借向天子献捷的机会,剥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权,再去经营河南,练兵修战备,并分兵骚扰敌人边境,以逸待劳,可坐操胜券。但是,如此稳妥的建议,却遭到袁绍的另两个谋士郭图、审配的反对。袁绍不听沮授之良言,而接受了郭图、审配的冒进意见。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袁绍剧照

沮授二劝袁绍

袁绍在其大军进入黎阳后,派其大将颜良攻击东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对袁绍派颜良攻白马表示反对,说:“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袁绍不听。

曹操率军北救刘延,他接受了荀攸的诱敌分兵之计,西渡黄河攻击袁绍的后方,袁绍于是分兵向西接应。曹操率军直趋白马,颜良惶恐应战。担任先锋的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斩杀颜良于马下。袁军溃败,遂解白马之围,曹军大胜而归。

沮授三劝袁绍

此时,袁绍欲渡河追击曹军。沮授对袁绍说,现在应让大军留驻延津,分一部分进驻官渡,如果战胜,再来迎接大军,如果失利,还可退回。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沮授剧照

袁绍不听沮授劝阻,仍执意追击曹军至延津南。曹操布下诱兵之计,命令曹军骑兵解鞍放马,扔下辎重。袁军追兵到后,都争抢辎重,阵容大乱。曹操乃命骑兵上马,乘乱袭击,杀袁军大将文丑。

两次前哨战,袁军皆败,并损失两员大将,按说袁绍应有所收敛,但袁绍并无所悟,仍认为自己是强势一方,继续向曹军进攻。袁绍此时已进军阳武,准备与曹军决战。

沮授四劝袁绍

这个时候,沮授又站出来,劝说袁绍应以持久战应对曹军。他对袁绍说,我方军队虽然数量多但是战斗力不如曹军,而曹军的缺点是在于粮草短缺、军需匮乏,因此急于开战有利于曹操,要想获胜就得“宜徐持久,旷以日月”。袁绍不听。

此后,袁绍与曹操两军陷入激烈的攻防战。眼见曹军逐渐不支,曹操准备后退,但是关键时候荀彧站出来,建议曹操坚守不退,等待良机。

机会果然来了。建安五年九月,袁绍有数千辆运粮车将至官渡。袁绍大意轻敌,守备很差。曹操派偏将军徐晃和史涣共同率卒截击韩猛,韩猛败走,其运粮车全部被烧毁。袁绍受此沉重打击,仍不吸取教训。同年十月,袁绍再次运粮,命令淳于琼率兵万余人送,屯驻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荀彧剧照

沮授五劝袁绍

沮授见乌巢守备不足,于是建议袁绍另派一支部队在外围巡逻,以防曹军偷袭,袁绍又不听。

后来,许攸从袁绍那里叛逃到曹营,向曹操说明了乌巢疏于防范的情况。曹操听后大喜,决定留曹洪、荀攸守营,自率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每人都抱一捆干柴,从近路小道直奔乌巢。曹军包围了袁绍乌巢的屯军,放火烧营,袁军大乱。天明之后,淳于琼等见曹军不多,出营反击,曹操率军急攻,袁军退守保营。

在曹军猛攻袁军屯粮营时,袁绍却不急于救援,而提出要攻击曹军官渡老营,派大将高览、张郃率主力军进攻曹营。曹军皆殊死奋战,大败袁军,斩淳于琼等,尽焚其粮谷,杀袁军士卒千余人以示众。

郭图虽自知其失策,反而向袁绍诬蔑张郃。张郃忿惧,遂与高览一同投奔曹营。袁军大溃败,袁绍遂与其子袁谭率八百骑兵渡河逃走。官渡之战,曹军先后共杀袁军七万余人,以曹操胜利而告终。

官渡之战中,此人五次向袁绍建言献策,袁绍哪怕听一次也不会惨败

东汉末年形势图(官渡之战)

纵观此役,袁绍的军事实力是远大于曹操的,兵多粮广,而以沮授、许攸等为代表的智谋之士,都为袁绍提出过很好的建议,但袁绍对以审配、郭图为代表的阴谋集团偏听偏信,最使自己屡陷困境,直至招致大败,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沮授是袁绍账下乃至三国时代最顶级的谋士,曹操就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但沮授的结局是可悲的。袁绍大败后,沮授被曹操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结果事败被杀。


参考资料: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双方胜败原因试探(朱绍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