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李世民也会磨洋工——任你王世充如何进攻,我就是岿然不动

前文提要:就在河南有王世充、河北有窦建德形成南北双雄局势之时,北方的刘武周和梁师周也在突厥的支持下开始向李唐的势力范围逼近,这三方的行动就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而这一局面,和李渊诛杀刘文静这一事件似乎也不无关系。


而李世民在武德二年的表现,就很有些磨洋工的意思在里面。武德二年的上半年,李唐与王郑(王世充于武德二年的四月篡夺隋的洛阳杨侑政权,建国号为郑,称帝,年号开明)两政权争夺的战场主要是在两个方向:


其一,是河南道的谷州一带——也就是隋代河南郡的新安县附近区域,此处距离洛阳城大概只有二三十公里。唐在这一区域的前线负责人主要是史万宝(先后任谷州刺史?(应该是熊州刺史)、行军总管)、盛彦师(大概在南面的宜阳、熊耳一带)、任瑰(任谷州刺史)、张善相(伊州刺史,在伊阙、陆浑一带,即今河南伊州附近)等人。


李世民也会磨洋工——任你王世充如何进攻,我就是岿然不动

▲图/网络。


由于自陕县至东都有运河经渑池和谷州(新安)直达,因而谷州(新安)必然成为唐军东出潼关之后取洛阳的总攻出发地域,而王世充一方对此要地也必然拼死以争。所以武德二年的上半年,双方就在谷州(新安)附近爆发了多次激烈的争夺战。


但是王世充在这一区域的作战并不顺利,虽然和史万宝、任瑰等人的战事互有胜负,但是其军中却多次发生集体叛变,先是前述的龙骧大将军秦琼、将军程咬金、吴黑闼、常何等人阵前投唐,接着骠骑将军李君羡、征南将军田留安又阵前叛变,没两个月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又因谋杀王世充不成被杀,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将军罗士信帅千余人在谷州前线降唐,担任了唐朝的陕州道行军总管,紧跟着左龙骧将军席辩与将军杨虔安、李君义又率部跟进。至此原瓦岗军系统的骨干核心除去单雄信之外几乎都脱离了王世充集团。(另外,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骠骑将军张孝珉也是降唐的王世充部将,他在武德二年的闰二月突袭了王世充的后方——虎牢汜水城,对老王的后勤运粮线造成了相当的破坏。搞不好这人也是和秦琼等人前后脚投唐的。)


唯一算得上亮点的是,老王终于击破了伊州,杀死了唐的伊州刺史张善相,为以后突破西南方向的包围圈连接朱粲势力打开了方便之门。


李世民也会磨洋工——任你王世充如何进攻,我就是岿然不动

▲王世充剧照,图/网络。


其二,则是河东道的河内郡一带。隋代大业年间的河内郡在唐武德二年从东至西大约分为北义州(包括河内郡的新乡县和原汲郡的汲县,治汲县)、殷州(治原河内郡的获嘉县)、陟州(治隋河内郡修武县)、西济州(治原河内郡的济源县)、怀州五个州————所以说武德时期的刺史不值钱,当时李唐控制的仅大致相当于隋代河内郡一半的区域,就设置了至少五个刺史(《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与此不同,因为殷州第一次的设置时间非常短,武德三年后是重设),而河内、河阳、温县的这个铁三角区域还在王世充的控制下,也就是说每个刺史的统治地域平均也就比隋朝一个河内郡的县令大那么一点。


王世充在河内的攻势一开始还算顺利,先是在二月份攻克了殷州和陟州(也就是获嘉和修武一带),然后到四月份拿下了北义州(新乡和汲县),搞定了东面的事情后再回过头来向西面的西济州(济源县)进攻,时间已经是五月份了。


李世民也会磨洋工——任你王世充如何进攻,我就是岿然不动

▲图/网络。


面对王世充的攻势,李唐作出的反应是派遣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为河内行军总管前往增援。当时谷州前线的第一次大逃亡已经发生,投唐者当中有一个叫常何的大概因为对王世充的底细比较熟悉,就被派去跟随刘弘基一起行动,刘弘基抵达后,唐军有了充足的兵力,先是巩固了这一带的防御,然后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比较成功的一次是武德二年的七月,刘弘基派遣部将种如愿攻击河阳城,虽然没有夺取河阳,但是烧毁了连接黄河南北岸的河阳大桥,差点导致王世充势力在河内的覆没。只可惜由于北面宋金刚南下,形势吃紧,刘弘基无心恋战,打完这一仗就收工北上了。常何则留下来帮着黄君汉(还记得这个人吗,就是放翟让出狱的那个狱吏,由于对翟让有救命之恩,所以后来在瓦岗军中步步高升,但是李密入主瓦岗军后黄君汉属于靠边站的人物,李密死后就投降了唐朝)守怀州(柏崖,位于隋河内郡济源县的西南)——当时怀州设置有总管府,黄君汉为总管,实际上相当于原隋朝河内郡的太守。


李世民也会磨洋工——任你王世充如何进攻,我就是岿然不动

▲图/网络。


纵观这两个方向的战事,我们几乎看不到李世民的身影:河南谷州方向的史万宝是游侠出身,原先是李神通的人;而任瑰这个大概比屈突通还老的老头,论出身是南朝旧官僚,论辈分是爷爷级的,论政治归属则很可能和李建成走得比较近——后来玄武门之变,任瑰还因为弟弟任璨的事情受到牵连被贬官。这两人和李世民都没啥子交情。倒是从洛阳跑过来的瓦岗军旧部,李世民是统统笑纳收至麾下了。总之一句话,就是送死你们去,好处我来拿。倒是在河内郡方向的刘弘基算是早期的李世民干将(太原起兵时候的右军三统军之一,据说在太原的时候和小李两个人好得同乘一匹马,同睡一张床(太邪恶了,又发现一对搞基的,吐一下先……)……),不过刘弘基这时候的官职是右骁卫大将军,名义上是朝廷的官,不是秦王的属官,所以搞不好这也是李渊自己派出去的。


这种情形,既不符合李世民身先士卒的一贯风格,更不符合唐朝廷设置陕东道行台的目的。但是它确实发生了。任你形势怎么变化,就是不动弹。


刘文静事件的前前后后,对于李世民整个的战略部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当现实尘埃落定以后,李世民必须做出决断——河东、河南、河北三道的大部分新占领区域已经丢失,如果外部的局势不能挽回,长安朝廷内的争斗无论胜败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历史又翻过了新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