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鵬偉:快遞,防疫中不可忽視的物流擔當

2020年春節以來,雖有疫情因素干擾,但快遞企業在做好有效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已在2月份便運轉了起來。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全國郵政行業復工人員達246萬人,復工率達90.2%,快件日攬收量和投遞量分別達到1.62億件和1.6億件,復產率分別達到81%和80%,超額完成“2月底產能恢復六成”的復工復產目標。(《證券日報》3月4日)

大年初一,很多快遞公司都表示,開通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救援物資的特別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關物資運輸,並提供全程免費運輸和配送服務,優先確保各類醫護用品第一時間送達武漢。往小了說,很多人從網上緊急購買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物品,也是通過快遞才早日拿到手中。商鋪關門歇業、小區嚴管出入,可全家人的生活還要繼續,“買買買”的需求甚至比平時更強烈。因此,快遞業在旺盛的需求下顯示了其市場價值與社會擔當,更為不少復工企業打開線上銷路提供了便捷。

曾幾何時,快遞業被視為網絡購物的配角,如今卻更像是中國經濟的一部發動機與助推器,同時還吸納了數百萬人就業,已無人可以小視。近十年,快遞業其實一直深刻改變著國人的生活。即使2014年業務量超過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之後,仍然保持快快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630億件,按照14億人口來進行計算的話,平均每人就買了45個快遞。這背後,是消費者的巨大需求,當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後,網購和訂外賣也日漸成為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剛需。此次疫情,就是一次集中展示。

“便宜且快”是快遞業的價值所在,快遞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較發達國家低得多;同時,中國城市的人口密集度更高,這意味著快遞員的投遞成本會降低,可以做到“薄利多銷”。因此,在經濟崛起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快遞業的異軍突起絕非偶然,而且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設想,如果此次沒有成熟發達的物流和快遞業救急,很多人的生活質量恐怕會大打折扣,而消費者不得不頻繁外出採購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更是難以承受。

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的快遞業,經受了考驗,展示了力量,且必將在復產復工和新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