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今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它創始於1993年,是“通達系”中成立時間最早的快遞企業,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中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它就是申通快遞。然而,申通快遞並沒有將先發優勢發揮出來,在最近幾年相繼被“通達系”同行們趕超。

快遞“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今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直到融入阿里生態體系,逐漸從“通達系”掉隊的申通才開始踏上覆興之路。阿里巴巴入股後,申通快遞將數字化和信息化作為企業發展戰略,業務量及市場規模持續提升,多次領跑“通達系”陣營。

“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自成立之後,申通快遞曾經穩坐快遞行業頭把交椅十多年,直到2014年,申通業務量仍是行業第一,佔比16.52%。此後,“通達系”同行們相繼崛起,中通快遞一家獨大的局面成為了歷史。

雖然申通成立時間早於“通達系”同行們,但圓通在2016年搶先登陸資本市場,成功將“A股第一家快遞上市公司”的頭銜收入囊中,申通快遞顯然了慢了半拍,而圓通上市之前就已經從申通手中奪走了業務量第一的桂冠。

在圓通上市前的2015年,申通在國內快遞市場的份額從2014年的16.8%下降至2015年的12.4%,此後三年,申通快遞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10%左右。從快遞業務量行業第一到市場份額逐步落後於“通達系”同行們,申通快遞在“低谷”中度過了一段艱難歲月。

在這幾年裡,“通達系”同行們紛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尤其重視轉運中心的直營化,申通似乎有些跟不上同行們的步伐。申通快遞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中轉直營化的重要性,董事長陳德軍也提到了這一點,只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資金方面並不寬裕。

快遞“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今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數據顯示,2015年,申通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為負4.2億,相當於全年營收成本的6.5%。在2016年上市之後,申通資金緊張的情況有所改善,年末營運資本達到37.26億,相當於全年營收成本的47.1%。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這一比例回落至20.3%,說明申通資金鍊再度緊縮。

申通快遞營運資本佔比下滑的同時,其市佔率也在2018年下降到第五位。根據申通2018年的年度報告,全年完成快遞件約51億件,與除百世外的“通達系”同行們存在較大差距。

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申通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困境,但畢竟在快遞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掌門人陳德軍也能夠正確把控企業前進的大方向,所以申通在戰略上並沒有跑偏,即使在資金緊張的日子,申通也保持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

在營運資本佔比較低的2015年,申通建購固定資產1.9億元、投資支出36.4億,合計相當於毛利潤的295%。成功上市後的2017年,申通建購固定資產12.15億、投資支出達94.2億,合計相當於毛利潤的455%。

完善的配送網絡是快遞公司的核心能力,時效性和處理能力也需要完備的基礎設施做保障,申通的努力方向無疑是十分正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自營轉運中心達到60個,自營率88.2%。而申通2018全年中轉業績虧損率8.9%,較2017年降1.5個百分點,也要歸功於轉運中心直營化的努力。

快遞“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今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申通快遞通過鉅額投入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物流配送網絡,自然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阿里巴巴在2019年3月投資46.65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看中的是申通富有經驗的管理層和實力較強的運輸網絡,而申通希望得到阿里巴巴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兩者一拍即合。

在阿里入股申通之前,百世、圓通、中通等同行們均已“站隊”阿里陣營,申通自然也不能錯失良機。申通在成為“阿里系”一員後,可以分享到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包裹業務紅利,直接有助於申通快遞業務量的增長。從財報表現來看,申通也的確表現不俗。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申通快遞業務量完成30.12億票,同比增長47.25%;快遞收入97.38億元,同比增長47.59%。對比行業平均業務量增長25.8%、收入增長18.3%的數據,申通主營業務增速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高速增長背後,是申通正在修煉“內功”,向數字化轉型升級。

早在2019年3月,申通就與菜鳥簽署《業務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的重點便是圍繞信息系統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為此,申通在2019年上半年投入研發費用5362.29萬元,同比增加444.91%。申通下血本之後,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時刻。

2019年雙11是申通以“阿里系”成員身份參加的第一個雙11,相關數據顯示,申通快遞攬收率、簽收率以及菜鳥裹裹數據表現亮眼,多項指標位居“通達系”榜首。雙11亮眼數據背後,是申通投入超過15億元在雙11前對60餘個大型轉運中心進行全面升級,申通快遞在核心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快遞“帶頭大哥”一度掉隊 今被阿里帶上覆興路

申通加大投入力度無可厚非,只是成果喜人的同時運營成本也會大幅上升,這對於轉型期的申通而言並不是好消息,將對申通快遞的數字化進程產生阻力。阿里巴巴投資申通的初心也包括降低物流成本,這一點值得申通認真考慮一下,增效的同時降本同樣重要。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申通並沒有停下腳步。申通快遞總裁陳向陽透露,未來三年,申通還將投入10億元研發經費重塑申通技術。截至目前,申通快遞訂單平臺、巴槍系統等核心業務系統已穩定運行在阿里雲上,雲上日處理訂單量近3000萬,或將成為首個全面上雲的快遞企業。

在中通和韻達的年業務量相繼突破百億大關之後,申通如果能夠順利成為首個全面上雲的快遞企業,無疑是在與“通達系”同行們的對抗中扳回一局,告訴對手們申通又殺回來了。

不僅如此,目前智慧物流技術正在廣泛用於快遞行業,如何藉助數據技術和IoT等技術提升效率,已經成為各大快遞企業的核心議題。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誰能在數字化技術方面佔得先機,無疑將贏得突圍而出的籌碼。如此看來,申通或許已經離實現復興、再次加冕“通達系”王者的日子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