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為什麼做手術時,切開的皮膚不會流血呢?

怎麼可能會不出血呢?出的血少一點而已。我們全身遍佈毛細血管。皮膚也是。切破真皮是肯定會出血的。只不過為了減少出血,醫生會盡量避開大血管。但當避無可避一定要切的時候,醫生也會切斷稍大的血管,大不了後面再結紮,再縫就是了。總不至於為了避開手術劃出個“S”型來吧?雖然如此,醫生仍然會做一些措施來儘量避免損傷。

為什麼做手術時,切開的皮膚不會流血呢?

1、能不損傷就不損傷原則

手術當中,醫生肯定會注意儘量不損傷血管,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傷口血供,進而影響到傷口的癒合。皮膚也就算了,最多脂肪液化、傷口裂開,至少看的見還能處理,要是肚子裡的傷口裂開,事情可就大嘍~

其次,也是為了手術風險考慮。手術當中出血少可以有效減少手術風險,手術視野也是重要原因。血管損傷越多,出血越多,手術視野越模糊。試想,組織都被血擋住了還怎麼操作?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血管損傷了以後醫生還要負責把它縫紮起來,要是損傷太多不是自費手腳嗎?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醫生在手術當中破壞血管過多,人家醫生比你還急吶~

為什麼做手術時,切開的皮膚不會流血呢?

2、儘量避開大血管

在手術當中,對於難以避免一定要“動”的血管,存在“兩害相較取其輕”原則。在同時存在大血管和小血管時,切開組織一般會避開大血管,選擇切小血管。這主要有以下幾個考慮:a.大血管出血多,切斷了怕止不住血,收不了場,b.很多大血管都供應重要的組織器官,切斷了怕影響器官局部血液供應,有造成局部器官組織缺血壞死的危險,c.怕組織血供少了影響手術切口癒合。

3、結紮充分,縫合仔細

在手術過程中,每個出血的部位醫生都會仔細的結紮縫合仔細。不出血的部位,醫生也會視情況而決定是否還需要縫上一針。畢竟人命關天,現在不出血不代表馬上不出血,萬一外面都縫好了裡面再出血可就糟糕了,所以要倍加仔細。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都縫上了,那組織不會缺血壞死嗎?不用擔心,醫生縫住的只是血管中的一小部分。人體有一個巨大的血管網,一邊縫住了,還有其他地方的血管形成側支供血。只要關鍵的大血管不要被縫住,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缺血壞死的事情的~

為什麼做手術時,切開的皮膚不會流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