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晋亡国之后,东晋是如何迅速建立的?

尹禾



两晋因为前者建都洛阳位置偏西历史称为西晋,后者因为建都南京位置偏东而成为东晋。两个都是司马氏政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西晋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晋武帝建立的。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是雄才大略的英雄,可是后来的儿孙们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蠢,因此西晋政权仅仅51年就被外族推翻了。西晋政权的覆灭给远在江南的司马睿带来了天大机遇,他迅速建立东晋王朝,从而让司马政权又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百多年。





东晋之所以能迅速建立政权,一是南京也就是建业城本来就是孙权经营多年的都城,基础设施相当坚固,建都不费吹胡之力,只需打起一个旗号就可以了。二是孙氏政权灭亡之后,司马炎把江南豪强世族都迁到了洛阳,司马家族已经在江南站稳脚跟。司马睿爷孙三代经营江南,江南没有战乱,人民富裕满足,司马睿又会拉拢人心,因此从上到下都拥护司马睿登基当皇帝。加上西晋一大批逃到江南的官员,东晋人才济济,真可谓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兵强马壮,民富国强,加上所有人都一致拥戴,司马睿不当皇帝谁当皇帝?所以东晋迅速建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东晋建立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我们知道,曹魏是篡夺了汉家江山,曹操知道将来锦绣江山一定姓曹。他也怕有人取代曹家江山,有天夜里他梦见三马同槽,他把马腾马超马岱赶得无影无踪。快去世时,他又梦见三马抢槽,当时他手下只有司马懿,司马懿当时正辅佐曹丕。曹操想收拾司马懿,可曹丕却处处保护司马懿。司马懿韬光养晦,到所有英雄豪杰都灰飞烟灭,司马懿终于出人头地了。他掌握了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他知道曹魏江山迟早得姓司马,他也担心有人争夺司马家族社稷,当时不知那儿挖出块石头,石头上写的是马后牛代。正好有个后将军叫牛金,司马懿用了个奸计把牛金毒死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的后代司马靓不争气,娶了夏侯妃子。这个夏侯妃子可能是嫌司马靓功夫不行,就和一个姓牛的小官勾搭成奸,激情万丈之后有了爱的结晶,珠胎暗结竟然怀上了牛家骨血,这个生下来孩子就是司马睿,而那个姓牛的小官原来却是牛金的小儿子牛小金。

所以司马懿千算万算还是被牛家后人夺了江山,只是这个司马睿不敢说是牛家的子孙,因为这样他就失去了司马家族的名分,自己的江山也就做不成了。因此司马睿到今天还叫司马睿,而不是叫牛睿。

早在司马懿在世时候,符石上就明明白白说江山将来是牛家的了,司马懿还要硬抗天命。咋样?枉费心机而已,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铁打的江山流水的皇家,中华五千年封建历史,就是这样演绎过来的。谁要想千秋万代统治这个世界,无疑是白日做梦!秦始皇做不到,司马懿做不到,你,我,芸芸众生,更是做不到。我们只有在历史长河里游泳撒欢打滚的份,古今多少英雄事,都付江湖笑谈中!


蝉鸣梧桐


我觉得东晋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不算太短的过程,从司马睿307年南渡经营建邺,到317年称晋王,318年正式称帝,经历11年左右时间。

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庶出的儿子,是司马炎的堂叔,由于在279年平吴战争中立有战功(当时孙皓是向司马伷投降的,并且在江南民间建立了不错的口碑),被司马炎封为琅琊王,司马睿和他老爸都是世袭了爵位。

司马睿在首都洛阳时,结交了自己封国内的琅琊王氏-王导。由于琅琊国和东海国相邻,八王之乱的中后期,琅琊王司马睿投靠东海王司马越,帮助司马越照看大后方,取得出镇徐州的军权。后来北方大乱,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于307年出镇建邺,开始经营江南。311年永嘉之乱,司马炎一支和其他40多个王爷及亲属被刘曜和石勒屠杀殆尽,司马炎23子吴王晏的儿子司马邺在长安即位,封司马睿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最高军事统帅)。司马睿在王导和族兄王敦的辅佐下结交江南士族,得到了一些大族的支持。王导主内,坐镇建邺,王敦主外,坐镇荆州,手握重兵,王氏子弟遍布朝廷,所以说“王与马,共天下”并非虚言。

民间有“五马渡江,一马化为龙”的说法,司马睿是司马炎的堂侄,并不是直系亲属,和其他渡江的四个王爷相比并没有特别优势,正是由于琅琊王氏的支持,才能最终登上帝位。不过司马睿这个皇帝当得也很窝囊,老是被自己的堂姐夫-大将军王敦欺负,差点就被赶下台,所以也只当了5年皇帝就郁郁而终。


耗电快


西晋亡于公元317年末,第二年(公元318年)的三月,司马睿即帝位于建康,东晋建立。

看似东晋迅速建立,其实其基业的开始要从当时还是西晋琅琊王的司马睿镇守建业开始算起,那一年是公元307年,整体算来,东晋基业的建立至少花了十二年的时间。


在这十二年中, 中原陷入极端的混乱状态,匈奴汉国刘渊、刘聪、刘曜的多次侵扰,洛阳和长安几度被攻占,西晋怀帝、愍帝相继被俘,西晋最终灭亡。


司马睿凭借着长江险阻,在这十二年中,任用王导及其从弟王敦,先安定江左,以固根本,然后西向平定长江中上游的荆湘地区,谋求中兴基业的扩大。其实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与三国时吴国的创业。


东晋以建康、江州、荆州三地为核心,王敦、陶侃、庾亮、桓温、桓玄,都曾经在荆州镇守,除了外戚庾亮外,其余大将都因为实力足以威胁东晋皇室,皇室必定要谋划控制之术。所以东晋立国以来,多次发生变乱 ,最后大将刘裕以消灭桓玄的功劳,受晋恭帝的禅让(公元420年),结束了东晋百年的历史。


东晋立国百年总比享年五十左右的西晋要略好一些,不过也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一点研究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司马睿,字景文。司马宣王司马懿嫡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可以说,如果没有八王之乱,贾南风乱政。无论如何也轮不上司马睿一脉当皇帝,而在当时史载:司马睿有帝王之气。龙凤之资。唉。这牛皮吹的。这只能说明司马睿有运气。天大的运气。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裹挟大傻皇帝司马衷和琅琊王司马睿部分宗室逃到邺城。司马氏家族也许血液不干净。都快亡国了,司马颖还在大肆斩杀宗室,司马颖的行为让司马睿十分惊惧,怕哪天自己也被宰了。于是连夜冒雨逃出邺城。司马颖下令严守黄河渡口,必须活擒司马睿,侍从好不容易掩护司马睿渡过黄河。来到建业。此时晋怀帝已经登基,下旨让司马睿坐镇建业。 司马睿初到江东,当时的江东基本上已经是门阀政治了,豪族,士族基本把持的上层社会。东晋皇帝没有实际上的权力。这样就导致也就无法再次统一。江东世家豪族既有本土,也有北方南迁而来的,主要是临沂王家,太原王家,谯国桓氏。颖川陈氏,廋氏。这些家族基本把持东晋政权,直到东晋亡国。也就是说南朝直到隋朝统一也始终是门阀政治。由于江东聚集了大量的豪族,有了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为东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环境。



公元318年4月,晋愍帝被杀,在江东各个士族,豪强,以及逃到江东的西晋旧臣的拥戴下,41岁的司马睿正式登基为帝。就是晋元帝,改元太兴。江东王家为东晋的建立有着最大功勋,是东晋第一豪族,王马共天下不是虚言,而是实际情况。这里的王不是指王导一族。而是所有的江东门阀世家。东晋朝廷有新贵,也有旧臣,有强龙,就有地头蛇。新旧贵族争夺的就是政治与经济利益 。司马睿对此一味的搞政治平衡只能解决一时,但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再说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皇帝也用处也不大。新旧贵族包括与宗室之间斗争的很激烈。




东晋历经,王导,王敦,廋亮,苏峻,桓温,谢安,刘裕。数个权臣军阀掌权。皇帝就是个‘’符号‘’而已。如此一来,就注定了东晋历代皇帝都是傀儡皇帝,这就注定了东晋一开始就是门阀政治,东晋所有皇帝轮流做,但从来没有掌握实权。始终是傀儡皇帝。世家和军阀始终掌控东晋朝局。东晋立国103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司马氏皇族无善终,被刘裕杀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 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八王之乱使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被大将刘裕所平,刘裕拥恭帝,掌握东晋大权。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岳剑


能力平平的琅琊王司马睿之所以能在西晋灭亡仅百余日,便迅速而顺利地重建晋政权,绍续晋统,皆赖“仲父”王导之力焉!

同室操戈,骨肉相残,长达十六年的西晋宗室诸王争夺皇权的“八王之乱”(291—306),闹腾得晋室元气大伤,气数将尽。内迁的各少数民族乘势而起,形成了“五胡乱华”的狂潮,316年十一月,西晋王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走进了坟墓。

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十五岁嗣爵琅琊王,累迁左将军。晋怀帝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马睿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假节,镇建业(313年改称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九月,安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睿入驻建业。安东将军府司马王导与司马睿同龄,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司马睿推心置腹引为亲信、谋主,凡事必咨询之。司马睿为皇族疏属,中才之质,威望素轻,江东世家大族并不买他的账,不愿归附,以致司马睿到任多时,也没有一个士大夫前去拜访表忠心。王导见状甚是忧心,便设计抬高司马睿的威望,借机说服笼络江东士族顾荣、贺循等辅佐琅琊王,顾、贺等名士归至琅琊王麾下,参与军府政事;由此,江东士族倾心竭力共事司马睿。311年六月,汉(304年七月,匈奴族刘渊起兵反晋;十月自称汉王,建汉政权)将刘曜攻陷晋都洛阳,中州士族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司马睿采纳王导的建议,礼贤下士接纳其中不少贤能人才,与之共图国事。在王导的指导下,司马睿礼名贤、纳贤能,联合江东豪门大族,苦心经营江东,为日后顺利上位奠定了坚实基础。316年十一月,汉军围攻长安,晋愍帝降汉,西晋灭亡。

转年正月,晋弘农太守宋哲南奔江东,二月末,赶到建康。宋哲称受晋愍帝诏,令琅琊王司马睿统摄万机(据侍御史王冲称,晋愍帝出降前一天,曾说:朕已诏琅琊王时摄大位)。有了愍帝的诏令,琅琊王承继晋统便名正言顺,有了过硬的政治基础了。三月初九,司马睿于建康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开始委任百官,立宗庙,建社稷,初具政权规模——东晋政权正式建立。

318年三月初七,晋愍帝罹难(317年十二月,愍帝为汉主刘聪所害)的消息传到建康,晋王司马睿身穿最重的丧服为愍帝服丧。原晋帝遇难身亡,文武百官请求奉上皇帝尊号。初十,司马睿即皇帝位,建元大兴,是为中宗孝元皇帝。

司马睿之所以在西晋灭亡后仅百余日,便能迅速建立政权,绍续司马氏皇统,皆赖王导之力。若无王导为他笼络江东世家大族,稳稳立足东南,有块可靠的开基之地;若无王导指导其招纳中原望族、士大夫,并领导南迁门阀、联合江左士族,形成拥护辅佐力量,司马睿是根本不可能如此地迅速顺利重建晋政权,为司马晋续命一百零四年的。

司马睿当然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怎样到手的,因此,即位之时,命王导登上御床与自己同坐——千古未有之奇事。王导知道尊卑轻重,当然坚决拒绝。以故,时人才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流行说法。


风光艺境


西晋亡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到建康重新建立了晋朝皇统。从血统上来说,仍然是司马 氏。也就是说两晋实际上是一个晋。

东晋的迅速建立,主要功劳在于士族的支持。

王导王敦兄弟俩都是当时顶级的豪门,他们拥有一部分武力,也聚拢起政治集团,所以渡江后能非常快速地打造出皇朝的班底。

王氏辅晋成为东晋政治的基本底色,虚弱的皇权无法压倒士族,所以百余年的东晋政治实际上是权臣政治。田余庆先生概括为门阀政治。

东晋能维持100多年,而西晋只有30来年,毫无疑问,东晋肯定要好于西晋。

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吧。

一是集中的皇权被分散的士族政权取代。政权的支撑点变多了。即便司马氏昏庸,也有士族出来顶门立户。而且是几家士族互相制衡,不会出现某家独大。

二是政治导向鲜明。西晋建国后迅速腐化了,可以说是死在自己手里。但东晋不一样。从国君到士族到百姓,都有北伐恢复故土的意愿,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打打旗号而已,很多人是口号大于行动的。尽管如此,这个政治旗号仍然成为维持东晋存在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把东晋社会团结了起来。所以北方胡族政权屡次进攻而不能战胜东晋。

三是军事力量变强。东晋的军队战斗力,实际上是各家士族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以来都保持了较高水平。不论是桓温的荆州军,还是谢安谢玄的北府军,还有后来刘裕的北府军,都足以与胡人一战。


有历史


严格来说,西晋是亡于八王之乱引发的五胡乱华,西晋最终是被胡人所灭。八王之乱只是引子,真正让西晋走向灭亡的是五胡乱华。

西晋灭亡后,西晋的远支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南北方士族的共同拥戴下,在建康称帝,仍然用晋作为国号,延续晋祚,史称东晋。

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先是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天下大乱。为了躲避战乱,一部分王公贵族逃往相对安宁的江南避难,这其中就包括琅琊王司马睿和一些世家大族。

司马睿虽然是西晋的王爷,也算宗室,但他和西晋皇室的血缘关系非常远,他是晋宣王司马懿的曾孙,晋文王司马昭的侄孙、晋武帝司马炎的堂侄。

论当皇帝,司马睿显然资格不够。论血缘的话,首先要找司马炎一脉的后人,如果找不到的话,再找司马昭一脉的后人。但是司马昭一脉的后人在八王之乱中绝嗣,司马炎一脉的后人在五胡乱华中绝嗣。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司马懿的一脉的后人来继承大统。

当时包括司马睿在内的、渡江的五位宗室王爷,都是司马懿的一脉的后人。最终登基称帝的是司马睿,因为司马睿有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鼎力相助,而其他四位王爷缺乏士族的支持。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渡江活命就不错了。江南地区当然比战火纷飞的北方好太多。

稳定江东

司马睿初到江南时,因为没什么名望,再加上和西晋皇室的关系始终太远,所以江东士族不怎么搭理他,他到江南一个多月了,没有任何江东士族来拜访他。

司马睿想在江南站稳脚跟,就必须取得江东士族的支持和合作。眼下的状况,让司马睿非常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好在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兄弟俩,想了个办法提高司马睿的威望。他们借上巳节之机,让司马睿坐上高头大马出巡,而王敦、王导则率北方士族跪拜之。此举让江东士族大为惊讶,也跟着一起跪拜司马睿。

随后王导又造访了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贺荣、纪瞻,取得了贺荣、纪瞻的支持,随后其他江东士族也纷纷归附司马睿。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

取得了江东士族的支持,使得司马睿在江南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登基称帝

随着西晋最后两任皇帝都俘虏,都城洛阳也被胡人占领,西晋宣告灭亡。西晋灭亡的当年,司马睿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在建康即晋王位,以晋王的身份管理江南事务。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被胡人杀害。消息传到江南后,司马睿在才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太兴。史称东晋。

由于琅琊王氏的巨大功劳,司马睿不得不重用王氏子弟,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也开启了东晋士族门阀政治的格局。

两晋优劣

西晋和东晋,名声都不好,半斤八两。西晋50年的历史,真正的安稳日子只有30年,其余的20年真的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而东晋则是偏安江左,虽然日子相对安稳,但是由于东晋士族门阀政治,士族把持朝政,垄断仕途,底层人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所以,讨论西晋和东晋之优劣,意义不大。都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朝代,也没有什么靓点。


袁卫宇


首先,我们要知道,那个历史年代的一些社会特征。

由于魏晋实行察举制进行选拔官员,土地和权力逐渐向少数人手里集中,逐渐形成了大世家大地主的局面。

东晋南下之初,王与马共天下。后期东晋对前秦肥水之战,东晋出兵八万,意思不是全国只有八万,而这八万是大地主谢家的兵力极限。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在西晋末年,全国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门阀数百个,他们之间力量达到了均衡,所以只好找司马家的后人出来担任国家元首。也正是因为这一大群门阀势力相对平衡,才没有出现像曹操,司马懿一样的绝对权臣,东晋的皇位看起来才不像傀儡。


司徒少雄


晋元帝司马睿在士族的扶持下登基。元旦朝会,拉着丞相王导一起坐宝座,时人曰"王与马,共天下 "。意思是皇帝与士族共享权力。这就是说,东晋之所以能够很快建立,全在于士族出力,所以士族也就成了司马氏的噩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