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国演义里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

大傻6


刘备作为西汉的支庶宗亲应该是能明确的。但是他是西汉的宗亲,和东汉皇帝关系并不大。



刘备的季汉与东汉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汉景帝,这也是刘备总是强调自己是孝景皇帝之后的原因。



东汉皇帝的祖先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刘备一脉的祖先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刘发、刘胜都是汉景帝之子,到刘备的时代,这两支已经分道扬镳三百多年了。刘备如果也是刘发之后,还勉强能算东汉的远门宗室,但刘备是刘胜之后,五服之外就不再视为亲戚,三百年过去了刘备和东汉皇帝基本已经没啥关系。



刘备和献帝的血脉之疏远,远远超过南朝萧齐与萧梁,萧齐取代萧梁尚且属于改朝换代,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也应该属于改朝换代了。



综上所述,刘备的季汉顶多算是西汉复辟,和东汉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关系了。


子曰爱人


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不可信的,按着三国演义的族谱是这样排列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潁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弘之子也。

刘邦(汉高祖)→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其中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多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后来汉武帝借着酎金事件为借口,削去了刘贞的候位,降为平民百姓。后来刘贞这一系移居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去了。而后面的族谱中的人物在正史中没有了记载。其族谱记载的也是错漏百出。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作为正面的人物形象而出现的,为了给刘备塑造良好的身份,就给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


怀冰先生


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在演义中汉献帝查看了他的家谱,一排辈分,结果发现刘备是自己的叔叔。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刘备随曹操剿灭吕布后返回许昌,曹操向汉献帝引荐刘备。汉献帝问刘备是何人,刘备对答,“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一听刘备是汉室宗亲,于是让官员拿出宗族谱系查验,结果官员从汉景帝一直念到刘备,整整有二十代人,家族脉络清晰,并无差错。然后汉献帝一排辈分,发现自己应该叫刘备一声叔叔。

汉献帝喜出望外,引刘备入偏殿行叔侄之礼,并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此后,世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

所以从演义的角度来说,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

刘备在历史中也是如此,不过他并不是什么皇叔,而且他从来没有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自居过,因为汉室宗亲这个头衔在当时并不值钱,而且也查不清楚。

首先,这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可想而知刘胜这一脉有多少人,刘备的先祖刘贞只是其中之一,再加上传到刘备这里已经近20代人,中间到底是个啥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再者,刘备说到底是西汉的宗亲,并不是东汉的宗亲,在社会上并无特殊地位。

所以刘备在历史中并没有打出“汉室宗亲”这个旗号,别人也没有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对他另眼相待,叫他“刘皇叔”,而是以刘备的官职相称,诸如“刘豫州”、“左将军”等。

但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头衔并不是完全没用,等到他夺下汉中之时,汉室宗亲成了刘备称王称帝的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


石头说历史


不管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正史里面,刘备都是汉室宗亲。

我们首先来看三国演义的说法

曹操联合刘备一起攻打下下邳城的吕布,吕布最终被手下绑了投降,曹操也最终杀害了吕布。曹操向汉献帝表刘备的军功,引刘备见汉献帝,汉献帝就问刘备说,你祖上是什么人呀?

刘备说,我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我的祖父是刘雄,我的父亲是刘弘。汉献帝一听,就派人找宗族的世谱来看。

宗正找到之后,就宣读,汉景帝刘启生刘胜,刘胜生刘贞,刘贞生刘昂,刘昂生刘禄,刘禄生刘恋,刘恋生刘英,刘英生刘建,刘建生刘哀,刘哀生刘宪,刘宪生刘舒,刘祖生刘必,刘必生刘达,刘达生刘不疑,刘不疑生刘惠,刘惠生刘雄,刘雄生刘弘,刘弘生刘备。

汉献帝对照一下自己的家谱,发现刘玄德比自己还大一辈,很开心,就以叔侄之礼相待,汉献帝想,现在曹操把我当傀儡,我现在有如此英难的叔叔,如有天助呀。

于是就派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于是人人都叫刘备为刘皇叔了。

所以,就三国演义来说,因为有族谱为证,刘备确实是刘皇叔,自然也是汉室宗亲了。

三国志的说法

三国志刘备传的第一句,就指出了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所以刘备在正史里面也是汉室宗亲,刘备后面称汉中王,称帝也都是打着这个名号的。

另外刘璋,刘表的先祖是汉景帝的另外一个儿子,鲁恭王刘余,所以是刘璋与刘表的血缘跟刘备相当。

但是刘备并没有比汉献帝高一辈,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是刘邦的二十一世孙,而汉献帝是刘邦的十六世孙,所以汉献帝其实要比刘备要高五辈。


历史简单说


答案是肯定的。刘备是汉室宗亲。


证据一、《三国演义》里说:“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

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

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

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

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证据二、《三国志》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

胜之后也”


证据三、《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证据四、现代作家刘少卿1990年出版的《刘氏新族谱》基本认同《三国演义》的世系。


证据五、百科《刘氏家谱》里说,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客家刘氏,全部认同刘备是

刘胜的后人。


好了,有了这五大证据,刘备肯定是汉室宗亲,没毛病。

不过,当年中山靖王刘胜天赋异禀,不算女儿,光儿子就生了120个。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到了刘备这里,血缘跟汉献帝得有孙悟

空一个筋斗的距离,就跟隔壁老张和隔壁老王,他俩都是黄帝宗亲,差不多了。



回答完毕。


书虫吐丝


《三国演义》仅仅是一部小说,其内容不能作为根据。在小说中,刘备是汉室宗亲,而且罗贯中还列出了所谓世系。算来算去,汉献帝还得管刘备叫声叔,小说中“刘皇叔”的称呼便是这么来的。



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刘备真的是汉宗室吗?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有疑问的。因为王莽篡汉和绿林赤眉之乱时间并不久,很快江山便又重新姓了刘。所以,刘氏家族的宗谱(或者用后世的叫法,称之为玉牒)和许多相关的皇室档案并没有完全丢失,大部分还是被完整保留了的。从光武帝刘秀能够追溯到祖上长沙定王刘发并可以列出完整的传承世系来看,刘备所谓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和刘发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而且都是小宗。刘秀可以追溯到刘发这个先祖,想必刘备家的传承世系应该也是有据可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可以作证。刘备虽然被称为织席贩履之徒,与普通百姓无异。可是,年少时却能和出身贵族之家的公孙瓒一道拜入刘宽门下就学,这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做得到的了。刘宽是谁?汉宗室,曾经官居太尉、爵封乡侯!一个家道中落、织席贩履之徒却能和贵族子弟一道就学,而且还能拜入刘姓宗室高官门下,只能有一种解释,他姓刘,是汉宗室、是刘宽的远房亲戚!不是吗?虽然落魄了,但毕竟还是老刘家的后代,这点儿特别优待还是有的。



因此,刘备作为汉宗室的身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他这个汉宗室与东汉大宗的血缘太过疏远了……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之后,虽然国号仍然为汉,但是实际上东汉与西汉除了皇帝是一个祖宗,已经没有太多继承关系了,唯一与西汉的联系就是刘秀的祖上长沙定王刘发,他是汉景帝的亲儿子。而刘备唯一能和刘秀系扯得上的关系就是他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和刘秀的祖上长沙定王刘发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都是汉景帝的儿子。从景帝到光武帝,已经过去了上百年,再到汉献帝,三百年都过去了。用现在的话说,刘备和汉献帝早已出了五服,都数不清出了几个五服了!其血缘关系已经极度疏远了。就好比你家三百年祖宗的某一个后代和你现在的关系,试问你还认识几个?



刘备之所以被汉献帝认可为自家人,说到底,汉献帝还是看中了他的现实作用,无非是想拉他抗衡曹孟德而已。只可惜,刘备压根儿就不是个“忠君爱国”的主儿,除了姓刘,他和曹孟德并没有太大区别,惦记的也是老刘家的皇位和天下,又怎么可能让汉献帝当枪使?经常看到一些人一厢情愿地说什么汉献帝禅位后为什么不投靠本家刘备?且不是汉献帝身不由己,即便曹丕放了他,刘备怕是也不想留着他。到头来,汉献帝的下场恐怕还不如留在老曹家!


农民工歪说历史


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是,但是很勉强。

刘备是皇亲有出处。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是汉景帝的儿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汉景帝的儿子,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祖先也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备和皇室扯上关系,不是出不出五服的问题,而是要上溯到近400年前的西汉汉景帝。与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套近乎的说法也差不多了。

东汉并不祭祀汉景帝之后的皇帝,包括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由此可见,刘备的皇室宗亲的身份在东汉是很不值钱的,与东汉皇室的血缘太远,皇家基本是不鸟这门亲的。东汉类似宗人府的机构,应该不会记录刘备的。刘备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不上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刘晔倒是光武之后。

刘备的祖先在元狩六年,已经被贬为平民,也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就不是贵族了。

史书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刘备也许伪造家谱呢?也许刘备的先人伪造家谱呢?

陈寿《在三国志》里写刘备能看到他的两个耳朵。可能吗?照镜子,谁都行。

我相信陈寿肯定没有看到刘胜到刘备的全部家谱。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是块招牌。

说一个历史之外的东西,你信不信?

传说:刘备是刘邦转世,曹操是韩信转世,关羽是项羽转世。曹操统一的北方,是当年项羽的地盘,是韩信打下来的,归转世的曹操。刘邦原前拥有蜀地和汉中,所以转世的刘备,也就只能拥有蜀地和汉中。项羽不恨刘邦恨韩信,因为是韩信搞了四面楚歌骗了他,所以转世的关羽武艺高强,但宁愿跟刘备也不投靠曹操。


龙久于池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改变不了刘备是汉室宗亲的事实,就连汉献帝刘协也直言不讳的叫刘备一声刘皇叔,可见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三国志·蜀书·先祖传》的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从《三国志》的开篇就可以看出,刘备是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还有东汉的建立者刘秀,也是汉景帝的后人,所以刘备与东汉皇帝的血缘关系更近。

有人可能会问,刘备既然是汉室宗亲,为何编草鞋为生,家里这么穷他是皇亲国戚吗,按理说皇亲国戚都很富有啊!其实,汉武帝即位后对封王实习了“推恩令”,诸侯王会将自己的封地一代又一代的分给自己的子弟。所以,诸侯王的儿子越多,他的封地就越来越少,官衔也就越来越小。

比如光武帝刘秀,同样是汉景帝的后裔,他更接近西汉。但是,到刘秀的父亲那一代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南顿县县令,到了他这一代虽然保留着汉室宗亲的身份,但是已经没落,可以说无官可封。到了刘备那一代与汉室就更加疏远,虽然宗谱上面还保留着汉室的名号,但是刘备和普通人一样需要下地劳动。

还有,古代的宗族观念是很强的,一个家族有族长专门管理宗谱。从出生白纸黑字记录在宗谱之中,这个无法造假,尤其是与皇帝同姓同宗的,都有宗庙祭祀。如果造假,除非他不想活了。此外,刘备的父亲曾在州郡做过官,而且同宗族的刘姓成员也在做官,与京城的人都有联系。况且刘备从小就与同宗族的小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这些身份是无法造假的。

最后要说的是,在汉朝很多刘姓家族都是同宗同源,尤其是东汉末年,很多刘姓基本与汉室沾亲带故,即便是现在如果要往上追溯十几二十代人,大多数是一个祖宗。况且汉朝人口不多,刘邦后人经过几十代的繁衍,早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所以,在《三国演义》当中出现的刘姓,凡是做官的,有权有势的,基本上与汉室沾亲带故,而刘备只是汉室宗亲当中那个没权没势的人物罢了。但是,刘备有才能,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招贤纳士,以至于称霸一方,最终成为蜀国的开国君主,其实这一切都与他汉室宗亲的身份离不开的。


谋士说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刘邦与刘备到底有没有关系,其实,汉室江山,一脉相承,刘备与刘邦是有关系的。如此说来,汉可分为刘邦的西汉,刘秀的东汉,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就有刘备的蜀汉。

汉高祖刘邦生刘恒(汉文帝),文帝生刘启(汉景帝),景帝生刘胜(中山靖王),靖王生刘贞(陆城亭侯),刘贞生刘昂,刘昂生刘禄(漳侯),刘禄生刘恋(沂水侯),刘恋生刘英(钦阳侯)。



后来,刘英生刘建(安国侯)。刘建生刘哀华(广陵侯),广陵侯生刘宪(缪水侯),刘宪生刘舒(祈邑侯),刘舒生刘谊(祈阳侯),刘谊生刘必(原泽侯),刘必生刘不疑(丰灵侯),丰灵侯生刘惠(济川侯),刘惠生刘雄,从此代开始沦为庶人,刘雄生刘弘,刘弘生了刘备。



刘备的成长环境是很恶劣的,母亲以编草鞋为生,自幼刘备也是十分懂事。在魏蜀吴三国中,只有刘备是草根,所以他千方百计想证明自己以前是皇室之人,作为汉室宗亲,他直接用汉命名自己的封地。在历史上,汉朝也成为汉室江山的代表时代。


历史密探


在有汉一朝,刘姓作为国姓,不但在政治经济上有绝对优势,而且通过规模化繁衍,在人口数量上也名列前茅。但是汉朝的刘姓,并非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因为刘太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刘博,次子刘仲,三子刘邦,四子刘交。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不但分封了自己的儿子为诸侯王,还分封了自己的兄弟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繁衍生息,子孙后代逐渐遍布四海之内。东汉末年,距离开国已经过去了四百余年,但刘备的汉室宗亲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汉朝400年中,刘姓人口基本上都是刘邦及其兄弟们的基因传承。而除此之外的刘姓家族及人员,都因为时间和地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空间里。

族谱首先从开基祖开始,然后分支为户,户下分房(大房),大房分小房,族谱世系一般会记到各大房之祖。家谱则只从开基祖,户祖,大房之祖开始,不会记载其他户和其他户的情况。这个早已经说不清了,但是有极大可能性是真的。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个根本无从考究,据记载,当时光这一脉的人就多不胜数。最主要的是在黄巾起义时,在董卓乱政前他就早表明身份了,这个时候都是自号大义的时候,根本没人会去用这个假名号招兵买马,这是造反,是不义。顶着这个名号办事是弊大于利,所有人都要掂量下,毕竟还是汉室天下,跟着这个一无所有的刘玄德有何出路。综上所述,刘备是刘胜之后可能性更大,只是以后汉室倒台后,他巧妙地利用了他这个身份去办事,还有了恢复汉室的大义之旗。

只是时世之乱,刘给自己拉山头兴兵打天下的借口罢了。一个编草鞋的,要扬名立万还得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古时候礼义廉耻可是看得很重的,你师出无名,乱造反,是个人都能压死你,刘戴着汉室宗亲这顶高帽可拉了不少人才进入麾下。那时期打起战来,不都是先把叛乱的黄巾军和董卓搞定才开始收兵分三国打内战的。关于刘备的来历,这个不需要怀疑,古人对族谱是看得很重的,刘备爷爷再不济也是一个县令,父亲再不济也是一个小官,叔父家族还算是有点儿小钱,刘焉治内幽州也算平定,能师从卢植也算是有点小资源。总体来说,这样的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中,族谱是一定会有的,而且一定保存得住。只不过刘备就如同楼主说的,从来就没以身份当作标签。因为这身份,压根儿就没什么可吹的。

可能有些人忽略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不止是古代,就是近代也重视族谱的修订。以前每隔二十年约一代人的时间,各族姓就会以丁(男性宗族人口)之名征钱修谱,如我们陈姓从舜为始祖下延至陈霸先当皇帝人丁开始发展到江西义门世家拆分至陈友谅兵败族人四散分居都考证的脉络清晰,何况皇室有宗正管理,当年宋高宗找太祖后裔不也是在民间寻访到宋孝宗的吗?所以不了解中国宗族观念的人才会质疑刘皇叔的身份问题,当然也有人为了抬高民望拉拢名人挂靠身份的事情,比如朱元璋发迹了曾想投在朱熹门下,后来见手下的都不屑论出身才作罢,这也从侧面说明当皇帝想伪造出身名门望族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另外从当时的一众豪强对手没人否认刘备的身份来说,刘皇叔的辈分还是可信的,只是不是东汉光武帝的近亲一族罢了

一百二十个儿子,开枝散叶快,很快就都会酎金失侯的,又经历那么多年,皇家支系旁系多如牛毛,族谱一定是查不到刘备的,汉献帝一个傀儡皇帝手边缺人,哪怕明知刘备是冒认的汉室宗亲,也没有拒绝承认的理由,曹操则抱着更有利于控制刘备做事,孙权从孙刘联盟开始,怎么会去否认刘备和皇室有血统关系。刘备是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同意了,是。皇帝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皇叔,皇叔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中山靖王知道有多少后代吗?55个,其中35个儿子,发展到刘备这,可能上千人,他卖草鞋旁边,比如卖炊饼的,卖糖葫芦的,卖被里被面的可能都是皇叔,皇侄,不姓刘的也可能是是外甥什么的关系,反正皇帝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