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贝勃定律",当心养出"白眼狼"

"贝勒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比如5毛一份的报纸突然涨了1元,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元的MP3也涨了1元,甚至10元,你也不会太介意。

有些人总抱怨朋友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勒定律"在作怪--------陌生人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感动不已,所以很多爱情总在旅途中发生;而你的亲人怎么宠爱你,你都可能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平淡如水。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事情的变化,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

"贝勒定律"在咱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在父母和子女身上。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孩子长大变成"白眼狼"的新闻,比如长大还依赖父母,榨干父母的钱财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再比如经常和父母提过分的要求,一旦达不到就拳打脚踢,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让人感到很痛心。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也觉得自己养的孩子就是一个白眼狼,喂不饱养不熟,一点也不知道体谅一下自己。其实孩子变成白眼狼,和父母从小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的。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庭行为会导致孩子的"白眼狼"现象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一些家长的错误做法。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贝勃定律",小心养出"白眼狼"

1、 太把孩子当回事儿

孩子的言行是父母日常行为习惯的反映,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处处把孩子"供起来"。有求必应,仿佛是家里的小皇帝。所以,孩子不会把家长当回事儿。

曾经有个研究机构对美日中的孩子进行"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调查问卷,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排在最后一名,第十名。

母亲更惨!!跌出前10,在第11名。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赵薇曾经在综艺节目《中餐厅》中和几个妈妈交流育儿经,有个妈妈说:"昨天问孩子,以后要不要跟我一起出去玩,孩子说不要。"

赵薇问:"为什么,他看不上你哪里?"

妈妈说:"哪都看不上,我在家里的地位被排到最后。"

赵薇说:"你不能让一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这么高,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没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地位越高,父母的地位就越低,教育孩子时就越困难。

当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自然而然地认为:在这个家庭里唯他独尊,他的要求,父母要满足,父母的要求,他学会了抗拒。

时间久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自私冷漠不自知。

所以,别让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否则,等你老了,就会尝到自己种的苦果。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2、 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自己学会做家务事,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美

国蒙特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 Seldin曾这样评价做家务的重要性:教孩子自己动手做,无论是盥洗、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

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3、 家长不要过度满足孩子

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一岁前,他们的表达与各方面能力很弱,在这个阶段,如何及时满足一切要求都不过分;一岁到两岁,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可适宜地调整或延缓;但从两岁开始,对孩子们的要求就要开始适度地说"不"了。

一个在家里要什么都能轻易得到的孩子,长此以往,会把宠溺当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自主的精神。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孩子记忆里没有达不成的愿望,没有得不到的满足,会使他从没有渴望感,更没有挫折感,他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呼风唤雨,仿佛得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孩子,不懂得父母的付出来之不易,学不会感恩。甚至当父母未能满足他的心愿时,产生埋怨、憎恨的心理。

因为家长不给买新款手机,就对家长拳打脚踢,甚至威胁不准进家门的新闻案例屡见不鲜。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童年时代被过度满足的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童年时代被过度满足的孩子,长大后总是习以为常地对生活、工作、对身边所有人事物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不去考虑如何通过自我约束、提升自我来寻找出路。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见过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的

品质,急功近利,喜欢投机取巧,只想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经不起等待、蛰伏。

不要过度满足孩子,因为他可以对你无限提要求,但对生活不能。一定的缺失感,才是促使孩子去努力争取的动力。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适当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满足,让他们适当体会"受挫"感才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孩子的情商教育要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让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较高的情商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家孩子在3岁前经常看《0-3岁行为习惯绘本》。里面教会孩子学会相处、分享、承认错误、学会帮助、懂礼貌不说谎,讲卫生,要坚强。里面的故事非常贴近生活,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非常有吸引力,一套30本,能读2年!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最近在陪女儿看一套幼儿情商的启蒙绘本也很不错,针对3-7岁的儿童,分享给大家,书中的故事着重培养孩子的内心品质,共10,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家长这3个行为要杜绝,了解

这套绘本现在我非常的喜欢,重要的是孩子很喜欢,无论是内容还是图案都很让人喜欢,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