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朋友的苦惱:接納養出熊孩子?

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最近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她感到特別失敗:

  • 孩子很懦弱,被比自己小的孩子欺負,也不敢還手;
  • 孩子特別自私,有好吃的東西全部留給自己,別人吃一口都不行;
  • 孩子不能被拒絕,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就大哭大鬧;
  • ……

我安慰她說:“這是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的問題,給孩子和自己一點時間,別太焦慮,是可以解決的。”

可是朋友卻說:“我也是這麼安慰自己的。一開始,我相信只要方法正確就行,所以學習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並且儘可能做到溫柔而堅定。

我尊重孩子,努力去理解、接納他的各種行為。可是孩子呢?各種壞習慣反而愈演愈烈。

“我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把他慣壞了?如果我使用教育專家所摒棄的打罵教育,是不是更有效?”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朋友的苦惱:接納養出熊孩子?

我完全理解朋友的苦惱:教育理念指出,家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但是到底要怎麼無條件接納呢?

接納孩子的缺點,接納孩子的本然,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行為,甚至還要接納孩子的錯誤……

這種毫無原則的接納,是無條件的接納嗎?可是似乎並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更容易培養出熊孩子,怎麼辦?

其實,這是朋友的誤解,是她沒有弄明白,什麼是接納。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到底要怎麼接納?是很多媽媽的苦惱。

​如何理解接納這一概念?

接納,是指一種心態,接納的是孩子這個人,而不是行為。孩子亂髮脾氣,家長任其發作,不加干涉,並不叫接納,叫放縱,兩者不在同一個維度,根本沒有可比性。

事實上,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就對“接納(否定)/控制(允許)”這兩個維度做出了研究,並進行交叉匹配得到四種教養方式:接納/控制型(權威型)、接納/不控制型(縱容型)、否定/控制型(專斷型)和否定/不控制型(忽視型)。

請先看下圖,我再詳細進行講解。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到的教育方式。

橫座標代表父母對於孩子是否接納:

“接納”就是“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表現出什麼行為,父母的愛永遠不變;

“否定”則是“有條件的愛”——只有孩子聽話、乖巧,你夠好夠優秀,爸爸媽媽才愛你。

縱座標代表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是否進行了積極干涉:

積極的干涉方式是“合理的控制”——父母幫助孩子找到方法或制定規則,並堅定實施;

消極的干涉方式是“忽視”——父母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策略,讓孩子缺乏管教。

而這兩個維度組合出來的四種風格,其實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教養方式,在生活中也特別常見。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父母的接納,對孩子至關重要。

4種養育風格,道出接納的真相

第一種是專制型父母:這種父母不接納孩子,認為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就需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即使孩子努力,也會不斷否定孩子,防止其驕傲。

第二種是權威型父母:這種父母願意接納孩子,並且會用積極的方式指導孩子,讓孩子在正確理念與方法的幫助下,變得更加優秀。即使孩子沒有變優秀,也接納這一現實。

第三種是忽視型父母:這種父母不接納孩子的缺點,覺得孩子哪哪都不行,又放任自流,不願意做點什麼幫助孩子,懶惰不求上進,卻認為一切都是孩子的錯。

第四種是縱容型父母:這種父母可以接納孩子的缺點,但同時也會忽視孩子身上的問題,對孩子的要求比較低,一再縱容,讓孩子不知道行為的底線。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4種養育風格,道出接納的真相。

權威型父母比較難做到,做得過多容易成專制型父母,做得少了容易成縱容型父母,所以專制型和縱容型父母特別常見。

專制型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但是卻不願接納孩子,孩子雖然不會被“慣壞”,但長期的否定卻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真的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

縱容型父母是對孩子接納了,但是接納之後,去不對孩子的行為加以要求,或者進行積極干涉,導致孩子沒規沒矩。我那個自稱接納了孩子的朋友,就是這一類型的父母。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孩子被“慣壞”,原因並不是“接納”太多,而在於在心裡接納了孩子後,是不是及時做出了積極的干涉!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孩子被“慣壞”,原因並不是“接納”太多。

舉例說明,接納是怎麼回事?

以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這個最常見的難題為例,專制型的父母會認為,孩子不能慣著,哭鬧是不對的,便用懲罰、冷暴力等方式,阻止孩子哭鬧。

這種不接納孩子的做法,雖然一時有效,當孩子有能力反抗時,就會失去效果。

而且,孩子表面上是服氣了,也改正了哭鬧的行為,可實際上情緒並沒有得到認同和理解,反而有可能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

如果是接納孩子的父母,會怎麼做呢?

這類家長會有這樣的認知:孩子哭鬧,是因為情緒控制不好,有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是可以理解的。

權威型和縱容型家長表面上都做到了,但一個是接納孩子,一個是接納孩子的行為,這也導致做法的差異,導致結果的不同。

權威型的父母會對孩子提供正確的幫助,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孩子平靜後,再和孩子討論解決辦法。如果孩子下次又出現類似行為,也不否定,繼續這一行為。

縱容型家長則會選擇消極地應對問題,要麼在孩子一哭鬧時就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利用其他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兩種應對行為一比較,前者更能幫助孩子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被接納的孩子,成長中會更快樂!

接納加後續教育,不會養出熊孩子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接納了孩子後,我們還要給孩子提供積極的管教,這樣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熊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個需要系統學習的事情,一個教育理念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即使家長的做法全都正確,也不能保證,孩子就不會出各種么蛾子。

但是,如果我們能從內心接納孩子,並積極努力地管教,相信孩子不會被慣壞。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接納孩子,並且進行積極幫助,成為權威型父母呢?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接納加後續教育,不會養出熊孩子。

如何正確行動,接納出好孩子?

1. 接納孩子,對不當的行為淡然處之

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高的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需要給予反饋和注意,而不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我們允許他犯錯,並且也相信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我們也要和孩子講清楚,他錯在什麼地方。大人和孩子的理解力是不一樣的,孩子未必能夠領會到錯誤,或者並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的錯誤。

如果我們不把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孩子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雖然即使孩子犯錯,我們也會接納他,但是有方法讓孩子少走彎路,我們又怎麼會拒絕呢?

比如,孩子剛剛學習了新的生字,練習書寫時總是會寫錯,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可能是因為對方法掌握不熟練導致的,我們會陪著他多練習,肯定可以寫對。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接納孩子,對不當的行為淡然處之。

2. 不主動懲罰,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科學研究已經表明,

與錯誤行為無關的額外懲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雖然會迫於大人的壓力進行改正,但當外界壓力消失後,又會恢復本來的面貌。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承擔事情帶來的自然後果。

所謂自然後果,是指事情持續發展下去所造成的自然結果,比如不吃東西會餓,不穿衣服會凍感冒,不按時起床就會遲到,不好好學習考不到好成績等。

昨天,小侄子又揹著我們,拿了幾個生雞蛋玩,結果,雞蛋破了,滿地都是蛋液。媽媽要幫忙收拾,我攔住了,拿了紙巾遞給小侄子,讓他打掃乾淨。

一開始,小侄子還很排斥,說自己擦不乾淨,滿臉的不樂意。我告訴他,先要紙巾擦一擦,再用拖把拖乾淨。

結果,小侄子照做了。我想,他以後即使拿雞蛋玩,也會變得小心翼翼的了。因為這次自己收拾殘局,已經讓他認識了後果。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不主動懲罰,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3. 堅持立場,執行統一而穩定的“政策”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都會出現立場不堅定的情況。對於之前訂立的規則,也是說打破就打破,完全看心情。

這種行為,意味著家庭教育“政策”不穩定,對家長影響是不大,可是對孩子的危害卻非常大。

比如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家長心情好,就沒有計較;下次孩子又犯了,結果被家長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這使得孩子無法得到一致的教育,也讓家長喪失了權威。

如果提前和孩子定好了規矩,並堅持執行,孩子就會對自己的各種行為結果有一個合理的預期,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學會,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

堅持立場不等於不接納孩子,而是在接納的基礎上,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心情好一切都好說”的教育,要不得。

4. 教育出現失誤時,及時向孩子道歉

我們都希望能接納孩子,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人無完人,很多時候事情並不順利,一些棘手的問題,也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教育出現失誤時,作為家長,我們要及時向孩子道歉。在做了一個好示範的同時,也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其實,處理孩子的問題,親子關係很重要。關係好了,家長說什麼,孩子也願意聽,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關係不好,家長磨破嘴皮子也沒有。

當然,向孩子道歉,還是有風險的,萬一孩子不原諒自己,我們也毫無辦法。有的孩子甚至還會氣鼓鼓地說“我永遠不會原諒你”,讓家長特別難堪。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總是提倡接納,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瞭解這一原理,接納出好孩子

教育出現失誤時,及時向孩子道歉。

接納孩子,這4個字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並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因為後續行動沒跟上,導致孩子被慣成“熊孩子”。

接納孩子,也是在接納自己,希望我們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最能促進孩子快樂成長的合格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