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導讀:

明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 武宗暴卒 , 其生前頭號寵臣兼義子江彬在三月十八日被捕 , 成為當時極具影響力的一件大事。 關於江彬被捕的原因 , 眾說紛紜 , 其中以江彬因謀反被捕一說影響最大。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明武宗朱厚照

但其實如果細究的話,會發現這件事如果是因為謀反被捕一說的話,以果推因則會顯得極為反常。那麼,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史籍對武宗死後江彬行為的不同記載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 武宗暴卒。對此變故 , 江彬有何反應 , 史籍所載出入極大 , 概論之 , 主要有以下三種看法: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 1.江彬對武宗亡故毫不知曉。支持這一看法的是來自《明史紀事本末·江彬奸佞》的記載,在這裡的記載中,江彬就是個完全矇在鼓裡的“憨憨”,從頭到尾都被楊廷和等人瞞著,甚至連明武宗早已暴斃都不知道,稀裡糊塗的就被拿下了:

"武宗崩 , 時彬偶不在左右 。皇太后召楊廷和等議 , 恐彬為亂 , 秘不發喪 , 以武宗命召彬入。彬不知武宗崩 , 並其子入 , 俱收之。"——《明史紀事本末·江彬奸佞》

  • 2.武宗猝死前 , 江彬就已調兵遣將 , 以備不測。支持這一看法的人佔據著絕大多數,他們都認定江彬正在調兵遣將,很明顯,就算江彬不知道明武宗已經暴斃,也已經心知肚明自己一旦離開了明武宗什麼都不是,所以為了自保,自己應該佈置軍隊控制京城,然而機智的楊廷和擒賊先擒王,設計誆騙江彬前來宮裡,一舉拿下來這位先皇頭號寵臣:

"時上已不豫 ,彬自知罪大 , 欲將所統邊軍把守皇城諸門 , 意出叵測 ... 楊內閣以彬手握重兵 , 恐其驚覺 , 乃與張永密議 , 假與相好 , 延至坤寧宮 。上崩 , 即啟皇太后 , 傳懿旨 , 將彬擒拿 , 並黨與男婦不走脫一人。"——《繼世紀聞》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楊廷和的畫像

  • 3.江彬圖謀不軌 。支持這一看法的人則認定江彬對明武宗駕崩的事情心知肚明,因為江彬與太監是兒女親家。自己就是在等明武宗駕崩,裡應外合,而自己謀朝篡位的時機就在此刻——結果被太監出賣,加上自己猶豫不決,最後被果斷的楊廷和誘騙活捉:

《明史·孝宗孝康皇后張氏傳》 載:"武宗之崩也 , 江彬等懷不軌" 。

《明史 ·楊廷和傳》 : "平虜伯江彬擁重兵在肘腋間 , 知天下惡之 , 心不自安 。其黨都督僉事李琮尤狠黠 , 勸彬乘間以其家眾反 , 不勝則北走塞外 , 彬猶豫未決 。於是廷和謀以皇太后旨捕江彬 , 遂與同官蔣冕 、毛紀及司禮中官溫祥四人謀 。"

明武宗暴斃後的“封鎖消息”始末

據《明武宗實錄》 載 , 武宗亡故當日 , 即傳 "遺旨諭內外文武群臣" 。同時傳慈壽皇太后懿旨 , 諭群臣曰:"皇帝寢疾彌留 , 已迎取興獻王長子厚熜來京嗣皇帝位 , 一應事務俱待嗣君至日處分 。"

"司禮監溫祥等八人 , 御馬太監谷大用等三人 , 同傳奉慈壽皇太后懿旨 , 令臣等欽遵遺命 , 撰寫詔書 , 頒發各王府及中外文武等衙門並天下臣民知。"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

按照這種記載,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也沒有任何 "秘不發喪" 之舉 。可是大家都清楚,從武宗暴斃到頒發遺詔和懿旨之間 , 對外確實曾一度封鎖武宗暴斃的消息 , 其目的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為了防止江彬知道嗎?

...雲 :̀朝廷亦無他事。'吏部揚言云:`外面滿街俱傳言取白衣 , 安得無事 ....

....諸司禮至閣中具言之 ,且戒守閣門 , 勿納一人。議定 , 奉所擬懿旨並大行皇帝敕書入啟畢 , 出就左順門宣諭 , 朝臣知之 , 眾皆躍然大呼曰:̀ 天下事大定矣!'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嘉靖皇帝影視劇劇照

作為當事人 ,楊廷和的這一記載說明封鎖武宗暴斃的消息其實並不嚴密 , 早已在外界傳播 ——外面滿街俱傳言取白衣 , 安得無事!只要江彬不聾不瞎,就應該很清楚他的皇帝陛下已經駕崩了,所以江彬不可能始終是無知的狀態,也就說明了對外確實曾一度封鎖武宗亡故的消息 , 難道真的是為了防止江彬謀反嗎?其實並不是,只是為了順利而快捷地選出新君 。其實 , 對於江彬在武宗死後的一切行為 , 楊廷和早就心知肚明:

"旋聞晏駕之變 , 十五日彬不出 , 十六日出聽遺詔。"——《明史·江彬傳》

事實上很明顯人家江彬就算知道武宗暴斃之後,也一直乖乖的沒鬧事情,幾乎沒有任何跡象能夠表明他想調兵遣將,倒是楊廷和等一干人在武宗暴斃當日 , 楊廷和等一干人就在忙著調兵遣將、遣散邊軍

"擬旨散豹房官軍 , 命太監張永、張忠、武定侯郭勳 、安邊伯許泰 , 兵部尚書王憲提督優恤;命威武團練營官軍各回原營操練;各邊鎮守太監各回本鎮管事;原調各邊並保定官軍各回本鎮...

"及帝崩 , 大學士楊廷和用遺命分遣邊兵 , 罷威武團練營 。彬內疑 , 稱疾不出 , 陰布腹心 , 衷甲觀變 , 令 (許)泰詣內閣探意 , 廷和以溫語慰之 , 彬稍安 , 乃出成服。"——《明史·江彬傳》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上晏駕後 ,既遣散邊兵:帝崩 , 楊廷和用遺命分遣邊兵 , 罷威武團練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武宗實錄》 上卻寫著這麼一句話:"上晏駕後 ,既遣散邊兵 , 彬與諸子所從家卒尚眾。"也就是說,此時

江彬僅僅是與諸子所從家卒尚眾,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面對邊軍遣散的情況,江彬僅僅選擇增加了部分家卒護院——

雖然在《明史·江彬傳》裡用詞很是詭異:彬內疑 , 稱疾不出 , 陰布腹心 , 衷甲觀變(話說都把江彬的邊軍全部遣散了,他僅僅增加了點護院,這真的算不正常嗎,正常人都要懷疑才對啊),然後楊廷和幾句好話一說,江彬又很安心了,“廷和以溫語慰之 , 彬稍安”。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明代武人的影視劇照

到底是誰在調兵?百姓都說是江彬!那就是他了

那麼,江彬既然很清楚武宗暴斃了,又明顯不打算謀反,難道天真到想要憑藉著幾百人的家丁來自保嗎?如果真是這樣,既然江彬不會謀反,智商也就這樣,幹嘛還非要急著在先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把他給活捉呢,江彬怎麼說也是先帝寵臣,這樣真的不會落下一個吃相難看的罵名嗎?

實際上,在武宗暴斃後 , 江彬等倖臣尤其關注自己在新朝的命運。畢竟江彬 "非有他能 ,特倔強勇悍庸材耳 。其能恃權寵、作威福之至極者 ,投武宗之間耳 , 非智略之過人也。"所以啊,在明武宗暴斃之後,江彬內心不管從什麼角度都希望與楊廷和等人和解。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朱厚照:好了,朕知道了,都是我的錯,你們不要難為他們

比較有趣的是 , 武宗在臨終前似乎對身後政局將要發生的變化亦很清楚 ——他在遺言中發出了懺悔,似乎打算一人扛下所有,讓江彬等寵臣得到原諒,當然了,對此遺言 ,還有另一種說法, 說是因為武宗近侍恐朝臣追論其罪 , 故矯傳此命以託為解免之:

"皆由朕而誤 , 非汝眾人所能與也 。"

但是不可否認,這種遺言確實在為明武宗曾經的親信開脫罪責,從客觀上講的話,也確實具有穩定政局的積極作用 , 可使其親信不致因擔心被治罪鋌而走險:比如人家江彬,只是在惶恐不安以及靜觀其變 , 以期免罪,對於楊廷和的調兵遣將權當沒看見——只要有一線希望 , 江彬絕不會以卵擊石 , 自取滅亡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明代軍卒的形象

然而詭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在武宗去世當晚 , 本意是為了確保京城的安全與穩定 , 楊廷和以遺旨的名義調兵遣將 ,卻被不知內幕京城居民 ,誤認為是江彬等人趁機佈置兵力 , 準備發動叛亂 :

是日晚 , 調西官廳參將宋贇三千人防守各門 , "京城街市間人馬介介有聲 , 意以為江彬部曲 ,人心皇皇 , 競夕不寐 , 以為彬且反矣 。"

就這樣 ,從楊廷和調兵開始 , 江彬謀反的謠言便不脛而走,且愈演愈烈。而如果外界將江彬謀反與楊廷和的寬縱聯繫起來 , 對當時正急於重塑個人形象的楊廷和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退一萬步講,萬一人家江彬真的想不開要飛蛾撲火呢?朝廷重臣楊廷和成了什麼人了?必定是同黨啊!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越傳越離譜的謠言

所以楊廷和必須採取非常手段來平息輿論 , 與江彬劃清界限。換言之 , 儘管楊廷和深知江彬並非如外界所言已策劃謀反 , 但為了穩定京城居民的情緒 , 只能向已失去警覺的江彬動手。

那麼 , 以何種罪名逮捕江彬呢 ?顯然 , 謀反之罪不能成立。由於楊廷和等人沒能掌握江彬謀反的確鑿證據 , 故只能在武宗生前和江彬的所作所為上大做文章。為此 , 閣臣與太監們進行了秘密的討論 :張銳疾言:彼何有罪?楊廷和說:“江彬挾著皇帝著處巡遊 , 安得無罪?”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江彬挾著皇帝著處巡遊 , 安得無罪?

很明顯, 逮捕江彬是因楊廷和等人調兵加強京城防守一事而直接引發的 。面對洶洶人言 , 楊廷和不得不首先拿失去靠山和警覺的江彬做典型,殺一儆百 , 以安定處於惶惑之中的京城居民

誆他來,再活捉:“打虎將”江彬被擒記

江彬勇武過人,當年甚至在明武宗豹房猛虎暴起的時候挺身而出,親自和老虎較量了一番,救下了明武宗,所以要想抓這種人,風險還是蠻大的——要是讓他靠著家丁的掩護跑了,他萬一真去邊地召集舊部,那問題可就大了去了。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打虎將”江彬的光輝往事

不過好在江彬之前 , 從未發生過武將單獨起兵反叛的事例 ,所以文武百官都很自信。楊廷和明確指出:"朝廷何負於江?江以何為名而欲反邪? 江即欲反 , 雖其家丁亦不肯從 , 與誰同反耶?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皮之不存 , 毛將焉附? 武宗一死 , 江彬弄權的支柱早就轟然倒塌

要不怎麼說讀書人的心思最深呢,事實上,楊廷和的分析完全正確,從之後的“打虎將”江彬被抓的結果來看,“打虎將”江彬養的那幫如狼似虎的家卒沒一個人願意鬧事,乖乖的領罪受罰——皮之不存 , 毛將焉附? 武宗一死 , 江彬弄權的支柱早就轟然倒塌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我們東廠太監一向是對皇帝忠心耿耿”

不過楊廷和還是做了一些準備的,比如說對宮裡的宦官進行警告和安撫:"與江彬同惡相濟者 ,止李琮 、 神週二人也 , 他無與也 。" 這就消除了太監們的疑慮 , 使得他們能夠嚴守機密 , 一致參與了逮捕江彬的行動 (江彬和宮裡的宦官有姻親關係)。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影視劇中妥協的明代宦官

閣臣與宦官聯合而迅速地拘捕江彬一事 ,集中反映了武宗死後朝中各種勢力的聚合與分化。江彬作為一名邊將而能夠在朝中狐假虎威 , 恣意妄為 , 完全在於武宗對他的倚信和放縱 。但是 , 江彬無法嵌入明代宦官內閣體制當中去,這是致命的破綻 。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朱厚照:本將軍的時代過去了,堂弟你好好看看這幫人

如果說調兵的誤會是逮捕江彬的直接原因 , 那麼 , 江彬與宦官和閣臣的矛盾衝突則是江彬率先受到打擊的根本原因 ——閣臣和宦官聯合逮捕江彬 , 客觀上也是清算武宗朝弊政的開始 。

結語

正德暴卒,江彬伏誅的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這一事件看上去很是簡單——江彬圖謀不軌,被及時掐滅。然而如果仔細推敲,卻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細節,這些細節證明了其實是楊廷和等人的秘密調兵 , 不僅沒有增強京城居民的安全感 , 反而引起了更大的恐慌 , 使人們誤把楊廷和的調兵看成是江彬謀反前的準備。面對因調兵而引起的民心不穩 , 楊廷和等人只得率先向江彬開刀 , 通過拿下江彬來安定人心 , 穩定政局 。

在武宗死後 , 江彬也許的確有過自我防備意識 , 但由於邊兵被及時遣散 , 江彬身邊僅剩一些家卒 , 故無反叛實力 , 也不足以威脅政局 , 所以 , 江彬自我本能的防備意識不可能上升為必然的反叛意識 , 更不可能出現反叛行為 。

明武宗屍骨未寒,義子江彬便被拿下,是自保、謀逆抑或是偶然?

朱元璋:朕真的好累,為兒孫規劃了這麼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可見當時的明代朝廷在失去皇帝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控制政局 ,這就說明 自朱元璋以來不斷強化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仍能在此時有效運轉 , 區區江彬不可能失去靠山武宗後在此體制內繼續興風作浪。江彬的輕易被捕 , 也恰恰說明明代政治體制的穩當非凡 , 這與後來崇禎皇帝輕易除掉魏忠賢的情形基本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