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

1861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中國的慈禧太后,美國的林肯總統,日本的明治天皇同時登上歷史的舞臺。也都同時面臨國家分裂的局面,他們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對各自的國家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1861年11月,25歲的慈禧太后聯合小叔子奕訴發動辛酉政變,把咸豐皇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殺頭、流放、革職,自已垂簾聽政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權力。而這時她面臨的首要問題,一是鞏固權力,二是鎮壓南方的太平天國起義。巧合的是咸豐一死,一個月後天王洪秀全也死了。太平軍群龍無首,很快就被湘軍、淮軍剿滅了。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鎮壓太平軍後,為了鞏固權力。慈禧外用漢族大臣李鴻章、左宗棠等,內用滿人重臣恭親王。通過平衡兩方的鬥爭,維持自己的地位。表面上支持“洋務運動”,興辦了一批軍工企業,讓中國可以自行製造一些洋槍洋炮,但本質上還是為了穩定統治。為了保持滿漢平衡,防止漢人造反,一直不給李鴻章的淮軍發展的資本。比如甲午戰爭前夕都在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祝壽。 戰爭爆發後,又坐看淮軍以一已之力對抗日本全國,終於導致局勢不可收拾。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當西方人侵略清朝的時候,也沒放過日本。自從美國炮轟日本江戶後,日本被迫和美、俄、英法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為了救國圖強,1867年,15歲的明治天皇一上臺,就聯合變革勢力討伐腐敗的幕府。第二年,天皇軍戰勝幕府軍,明治統一日本後,開始學習西方變法,積極“脫亞入歐”。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對內開展西方教育,培養技術人才。統一貨幣,發展工業,取消關卡,推動工商。對外大舉借債,訓練忠於天皇的新式軍隊。海軍軍費不夠,明治天皇不僅自己掏了30萬的梯己錢,還強令官員6年內上繳俸祿的一成,籌措海軍軍艦的費用。民間更是掀起了為國家籌軍費的狂熱運動。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在1895年的甲午海戰中一舉打敗清朝洋務強軍的象徵北洋艦隊。接著用《馬關條約》得來的鉅額戰爭賠款,經營十年,在1904年,又擊潰了俄國,正式步入列強行列。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在慈禧鎮壓太平軍的同時,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也面臨著分裂的危險。1861年4月,由於對剛當選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廢奴不滿,美國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面對前期北方不斷失利的危局,林肯發表廢奴宣言,實行徵兵制,允許黑人參軍。同時剷除軍隊裡的南方同情者,調整軍隊統帥。這些措施增強了北軍的實力,最終打敗了南方,統一了國家。
清朝為何成不了日本那樣的後進列強,原因很簡單,慈禧不同意​打敗南方後,為了開發西部,林肯簽署《宅地法》。讓普通人用10美元就在西部擁有160英畝土地,大大加快了移民速度。引進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讓東西海岸的旅程從半年縮短到七天。這些舉措讓美國迎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在19世紀躍居世界頭號工業強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