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裡有一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當下的半導體產業再適合不過。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去年底旨在限制中國獲得高科技技術裝備的《瓦森納安排》進行了新一輪的修訂,增加了兩條有關半導體領域的出口管制內容,主要涉及計算光刻軟件以及12英寸晶圓技術,目標直指中國正在崛起的半導體產業。此外,生產7納米芯片必備的EUV光刻機仍然處於《瓦森納安排》的管制範圍內。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不過凡事有弊也有利,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也刺激了中國推動芯片自主的決心。一些中國高科技企業為防止被美國掐斷供應鏈,開始加速佈局本土供應鏈。在這方面,華為對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貢獻非常大。華為曾連續多年投資京東方,將京東方生產的屏幕用在最高端的手機上,幫助京東方提升液晶面板技術,助力成為僅次三星的OLED手機屏幕供應商。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而在美國不斷打壓下,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開始扶持國內的芯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據悉今年年初海思向中芯國際下單14納米工藝的芯片代工,此前,海思的訂單主要由臺積電南京工廠生產。而中芯國際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14納米工藝的量產,剛量產就有訂單,海思對中芯國際的支持可見一斑。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有了華為海思的扶持,中芯國際開始加速擴充14納米工藝的產能。根據中芯國際最近的公告顯示,中芯國際接連從三大半導體設備巨頭採購生產設備,其中向美國泛林集團採用購6億美元設備,向美國應用材料集團採購5.43億美元的設備,向日本東京電子集團採購5.51億美元的設備,累計達到16.9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38億)。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如此大手筆的採購生產設備,為的就是儘快滿足華為海思的訂單需求。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表示,14納米和改進後的12納米工藝月產能將在今年3月達到4000片,7月達到9000片,12月達到15000片。此外,在上個月的中芯國際財報會議上,梁孟松透露,中芯國際已經向更先進的晶圓製造工藝進軍。預計今年年底試產N+1、N+2代工藝,這兩種工藝分別對應臺積電7納米低功耗和7納米高性能工藝級別。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從2019年量產14納米工藝到2020年底試產7納米工藝,中芯國際在芯片製造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這一切的成就離不開“臺積電大將”梁孟松的加盟。梁孟松是半導體代工領域的超級大牛,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1992年加盟臺積電,負責領導臺積電的芯片開發團隊。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讓梁孟松一戰成名的是2003年臺積電與IBM的“銅製程”之戰,在130納米工藝節點上,臺積電首次領先IBM開發出芯片製造工藝。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後來評價,130納米工藝的成功,梁孟松居首功,並獎勵了他3000萬元。可惜的是,後來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蔣尚義退休,原本以為能夠上位的梁孟松卻沒有升職。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這讓梁孟松十分鬱悶,一氣之下從臺積電辭職並遠走韓國加盟三星。梁孟松加盟三星後讓三星在芯片製造技術大幅上升,率先實現了14納米工藝的量產,首次超過臺積電的16工藝製程。而他加盟三星的行為,也被臺積電扣上了“臺積電叛將”的帽子。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2017年梁孟松突然選擇回到中國大陸加盟中芯國際擔任聯席CEO,梁孟松的到來成了中芯國際的“發動機”。僅用了幾個月,就幫助中芯國際一舉突破28納米工藝製程。隨後梁孟松又力主上馬14納米工藝,一年半的時間就實現量產。如今中芯國際又成為繼臺積電和三星之後,第三家向7納米制造工藝進軍的半導體代工企業。梁孟松以一己之力左右中韓兩國的三大半導體巨頭的技術消長,由此成為半導體行業的傳奇。

砸117億擴產14納米!年底試產7納米,臺積電“大將”成中芯發動機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僅2018年從海外進口的芯片就高達3800億美元。而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向獨立自主發展,這是國內半導體企業最好的時代,連格力和恆大都開始宣佈造芯了。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國芯片的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