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是煮夫啊


19世纪60-90年代,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如火如荼之时,东方的岛国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不过,明治维新新并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到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同一时期的中国,晚清自救、自强的洋务运动也在开展。不过,中国却受封建势力的阻扰太甚,并没能实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

放眼东亚,中国是世界一流地缘大国,而日本只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因日本自身地缘实力有限,它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国家,侵略相较落后的中国利于其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日本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依靠工业先机及军国主义军事扩张获得了胜利。这场战争,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获得了大量土地,高达2亿两白银的赔款,国力大增,也为其跻身列强之列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迟迟不能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此后难以与日本匹敌,俄罗斯对日本鲸吞东亚大陆绝不会重视不理。一是因为中俄之间紧密的地缘关系,日本若是得手了东亚大陆,对俄罗斯的威胁也会非常严重,二是因此时的俄罗斯虽然不及西方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但实力也在日本之上,而且俄罗斯一直渴求占有更多领土,他又怎么会让日本独吞。

不过,俄罗斯本部核心区在东欧,制约了对其亚洲领土的影响力,再加上北亚的恶劣环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地缘实力受到工业文明发展的限制,以致于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凭借地缘关系的优势,打败俄国,取得了对中国东北、黄海和朝鲜地区的绝对主导权。日本的国力再度大增。

大家都知道,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场鸦片战争。而作为海洋霸主的英国,因与中国的地缘关系太过疏离,只能假他人之手来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早在1902年,英国便与日本结盟。俄罗斯实力远在日本之上,相较之下,英国更愿扶持日本来扼制俄罗斯在东亚的势力。

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一战爆发。在战争中,沙俄也被推翻,被新生的苏俄政权取代,又被卷入到列强封锁,内部混乱的局势中。一战同样大大损伤了英法等国。同时,中国内部也是处在军阀混战时期。一时间,东亚形成了日本一家占优的局面,给日本全面侵华提供了绝好时机。不过,日本毕竟家底太薄,要想全面侵华,无异于蛇吞象。

而一战中大发横财的美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有了能力去干涉地缘关系疏离的东亚地区。《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太平洋地区,已由英法主导,转变为美日主导。那么,美国掣肘日本,也就顺其自然。

但日本毕竟与东亚大陆有更为紧密的地缘关系,美国虽主导太平洋地区,但其对东亚大陆的影响远不及日本。

不过,美国出于在华利益,以及对整个太平洋板块控制的考虑,绝不会容许日本独霸东亚大陆。东亚是世界一流的地缘板块,虽当下处在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格局下,但其地缘潜力巨大。一旦被日本整合,实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度,其释放出的地缘实力必锐不可当。而那时,对美国的威胁也就非常大。美国为了将这各巨大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必须加强压制日本,支持中国。

而苏联经过短时期的发展,再次崛起,实力大增,更是让日本独霸东亚的梦想难以实现。

面对实力非凡的美苏重压之下,日本要怎么做?在国内,日本进一步强化军国主义,加快侵略东亚的速度。在国外,与德国结盟,利用纳粹牵制美苏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北,到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

美国开始对国民政府展开援助、并在经济上封锁日本,来扼制日本。

日本处在两难之下。若就此收手,其还是那个地缘小国,多年对外扩张效果并不大。而且,还有被美苏两国开刀的可能。若执意下去,首先,中国太大,会加大对日本的消耗;其次,有美国的掣肘,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有相当实力抵抗日本;最后,日本只是资源小国,在美国的经济封锁下,对日本的发展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大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激烈,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期望靠对美宣战,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现有军事力量,来转移美国的视线,从而放松对东亚大陆的警惕,获得生机。

美国得花时间来恢复军事力量,在此同时,日本还可以大举东进,摧毁美国西海岸核心区的工业基础。就算美国报复,他也需要长时间的自我修复。如此一来,美国便放松了对中国的警惕,日本也可以迅速拿下中国,全取东亚大陆,然后迅速开始工业化整合,提升东亚地缘板块的整体实力,以此来对抗复苏后的美国。

其实,这是一种赌徒行为。因为美国的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也只能心存侥幸,期待对美宣战后局势朝它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过,最后还是赌输了。虽然,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但并没有打击到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军事力量,也没有撼动到美国的工业基础。经此一站,美国被彻底激怒,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而等待日本的就只有一个结局:无条件投降!

有句话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日本想将东亚大陆鲸吞,这无异于蛇吞象。而在实力不如美国时,发动对美战争,最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不得不说,日本的野心太大,赌得太大,往往跟头也会栽得更大。

二战后,日本丧失了所有的对外势力范围,国力跌入谷底,一度有灭亡的危险,最后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不过,奇葩的是,日本却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很快恢复过来,甚至超越战前,重新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那么,战后的日本凭什么能够东山再起,重新走上复兴之路?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地缘政治:日本系列》的下一节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34节——日本之第三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因为日本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不足以支撑战争给日本带来的消耗所以失败了。



1.日本与中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消耗战,已经让日本的兵力出现枯竭,中国的大多中小城镇已经失守,日本只能改变策略,集中兵力防守大城市。

2.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疯狂报复。日本联合舰队损失惨重,例如山本五十六等优秀将领几乎都被打死了。而日本大部分军队陷入在中国的战场上无法抽调,这让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3.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很快攻克缅甸大部分被日本占领的领土,最终消灭了东南亚一带日军的主力。日本的工业生产速度不足以弥补战争的损失,所以日本节节败退。

4.德国战败后苏联对日宣战。几百万苏联军队横扫中国东北,俘虏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让日本失去了在中国东北控制权。

5.美国在1945年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进行了原子弹袭击,造成日本几十万人伤亡。日本在二战与中国、美国、苏联、英国等很多国家为敌,日本除了举白旗投降外没有任何选择。


香堂风子


日本在二战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小编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它的扩张政策上!日本在二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在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了,这造成它的陆军富得流油而海军倍受责难!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花大价钱建造的战舰,作用还不如陆军那些简单廉价的野战炮,征服大陆的陆军为日本国内源源不断的抢来财富,而海上的海军一无是处。这导致当时的海军迫切想要参战。

而海军参战能发挥作用的只有南洋地区!因此海军代表疯狂主张南下的扩张政策。然而南下对陆军来说非常不利,且不说南洋湿热环境对陆军的考验,一旦南下进行岛屿作战陆军就离不开海军的帮助,这样依赖海军就会让两大军种的依附关系发生转变,这是陆军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为了防御苏联,陆军在东北地区屯兵百余万人,这些力量都因为气候原因不愿意南下太平洋作战,因此陆军主张北上扩张。

那么问题来了,陆军主张北上、海军主张南下,这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一场副作用不可忽视的扩张政策之争。结果是一心准备北上的陆军不适应太平洋战争,一心准备南下作战的海军连寒冷气候下作战的棉衣都未曾考虑。让这样的两支军队配合作战问题百出,在太平洋担任掩护工作的联合舰队打的美国海军损失惨重,但是岛屿上蹒跚前进的日本陆军根本来不及扩大战果,最终限制了它们的整体作战能力。

比较有名的就是珊瑚海海战,这场海战中精疲力竭的联合舰队牺牲一艘轻型航母重创了美军主力舰队,本应该乘胜追击攻占莫尔兹比港,但是无奈海军陆战部队在海战中损失惨重,无力再进行登陆作战了。轮到陆军出马时问题又来了!陆军没有热带岛屿作战必要的装备,刚刚攻占几内亚岛莱城的陆军,无力跨过热带雨林支援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这最终导致了整个作战计划的失败,给了盟军喘息之机,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利刃号


日本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简单的说说。

一是失道寡助,贪得无厌。日本近代以来就开始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给世人留下了残忍的形象,侵略中国、印度支那等导致西方国家利益受损,美国对日本进行制裁,石油禁运,最终日本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开战,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二是缺乏总体战略。日本这个国家比较重视战术方面的基础教育,缺乏有战略眼光的大家;抗日战争中国"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战"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相反,日本以当时的国力、军力如果战略得当,是可以迅速占领中国的。

日本占领东北后,应该好好巩固其东北基地,不要去招惹美国、苏联等国。相反,日本在二战中的表现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章法而言。石油禁运,可以不通过战争去解决能源问题,与美国开战,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导致失败。

三是深陷中国战场。在中国战场上最大的问题是战略上的失误,日本侵占东北后信心大增,又接着侵占中国的平津、华北方面。如果日本侵占东北后,好好经营,不着急侵占华北等地,努力把东北办成侵华的大本营,把东北变成侵华的桥头堡,那么对我国就是个灾难。另外,战争开始日军分为两路,一路从东北沿平津,华北,进攻山西,要把中国军队赶往黄河以南。此为陆军。另一路从上海进攻,此为海军,也就是"淞沪会战"。我们知道山西多山,我国南方多河流、水泊都不利于机械化运行。如果日军饶过山西,进攻陕西、四川、重庆,沿长江而下进攻,这样抗日战争我们就失去了大后方,这对我国是个灾难。

四是对自身认识不清。日本是个小国,占领东北后信心满满贪得无厌,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全面侵华,又挑战美国最终导致失败。我国古人尚且知道,"远交近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战略,日本也许感觉我们实在是太过弱小,不值得用战略战术就可以对付我们。事实证明,日本侵略者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低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时的凝聚力,爆发力,最终导致其失败。


秋仔爹


我认为是人力资源。

除了我们常谈的煤,铁,石油,铜等等资源外,战争潜力还有一个根本依托就是人力资源。尽管日本在战前建立了完善的国防动员体系,储备了大量战争人力,但没法弥补在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尤其是大量有经验的士官,飞行员,维修技师,海军士兵等。

飞机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快速组装建造,但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则不可能。通常老兵带新兵,新兵经过一年的训练才基本掌握战斗技能,而技术性兵种则需要更长时间。

图:1945年5月26日,神风特攻队队员在出征前合影,怀抱小狗的日军飞行员年仅16岁,作战人力资源油枯灯竭的日本什么也顾不上了

以飞行员训练为例,培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从进入航校到飞上蓝天,再到自由驰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与金钱。而在战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飞行员要到前线执行作战任务,下一批次的飞行员培养质量就很难保证。一旦进入消耗期,飞行员的新陈代谢就会被打破,没有充足飞行员的飞机就是一堆废铁,这一点在与美军的作战中越来越明显。

反观美国,一方面人口远远超过日本,再加上完善的兵员征召和储备体系,为美国海陆两军提供大量的作战人才。美军还经常将在战斗中获得经验的飞行员送回航校任教,以提高飞行员培养的质量。

图:在航母上准备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军B-25机群

尽管日军从半岛,中国宝岛征集兵员,但也无法抗住中美苏三国的围攻。战争的主体终究是人,人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根本因素么。


兵说


1.天皇无能

明治天皇是日本崛起的转折点。

他把权力收回自己手中,天皇当得像个真正的天皇,掌握实权,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全方位改革,使日本一跃成世界强国。

(明治天皇睦仁,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

他的儿子嘉仁儿时脑膜炎,成人后发展为精神病。但他就这一个儿子,所以当10几年天皇过渡了一下,1912年明治死后,1926年嘉仁没死,他的儿子裕仁21岁就替父摄政了。

如果裕仁有他爷爷那样的机遇和能力,兴许也不会带领日本做错那么多事。

但他21岁当权,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才30岁,能有什么经验、能力、作为?

战败时他44岁,当权才20年不到。40岁前,是男人的经历积累期、执政的“初级中学”,连“实习”的年龄都不够,日本就这样在他手里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

1945年战败后,他总结战败教训,最后一条就是:他“没有明治时期山县有朋、大山岩那样的陆海军名将”。

这句话是在说大臣,实际上也是在否定自己。

(裕仁替父摄政时)

2.内斗太乱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手段、军事战略思想,以及军制都在发生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来实现彻底的驾驭、统帅、改革。

日本在昭和初期海军、空军崛起时,就缺少这样的统帅,导致海军越来越牛,陆军越来越不服气,两派越斗越烈。

他们相互敌视争宠,国防路线必不同,所提方案必被对方否定,你搭台他必拆台。

举个例子。

1940年初,关于是继续解决中国相持形态,还是南下太平洋战场,陆海军一直在互斗。

(日本太平洋战略)

这是个攸关日本国命的关键问题,陆海军又开始干起来。

此时的陆相是前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他作为昔日海军一把手,深知日本海军实力,虽然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相比有明显优势,但与美国比,那又是天壤之别。

米内认为,日本绝对不能与美国开战,海军拼不过美国的。

所以,1940年5月德国闪灭荷兰法国后,日本陆军立即提出建立德意日轴心国时,首相米内是不同意的。

但陆军坚持缔结轴心国,气焰日甚一日。

此时的陆军大臣是畑俊六。

陆军总参谋长是皇族闲院宫载仁。

他逼迫畑俊六辞职。

日本内阁有个规定:陆军大臣必须由军部举荐,陆军不举,陆相就空缺,内阁就必然倒台。首相就不得不辞职。

这是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日本内阁改革的一个恶果:陆相出身军役制。

就这样,畑俊六陆相一辞职,米内就垮台了。

接下来,接任陆相的是东条英机,首相是主张德意日结盟的近卫文麿。

其实说到这里,也可以算作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内阁完全被军部控制。

这是日本走向法西斯的内部制度原因。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

我们直接说第四个原因:

4.中国抗战奇迹

说奇迹一点也不夸张。

日本认识中国是肤浅的,教训是深刻的。

如果说中国抗日胜利要总结一个根本原因,这第四点一定要记住,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明白: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日,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这里用两句话解释:

①.一击论的失败

无论九一八事变吓唬张学良,还是七七事变吓唬蒋介石,日本陆军都叫嚣“一击论”,闪电式解决中国事变。

有的叫嚣1个月,有的叫嚣3个月,石原莞尔甚至说拿竹刀就可以赶走张学良。

(少帅张学良)

1937年蒋介石真正决定抗战后,我国兵力虽然很落后,却也没有如日本想象的那样,遇到事变一吓唬,就退却让步。

他们妄图胜利似长熟的桃子,像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那样,一碰就到手。

从第一次淞沪会战,到南京攻城,再到徐州会战、汉口会战,最后他们都胜利了,但只是战术上的胜利。

他们达到目标了吗?

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说,两军会战,以消灭对方部队为根本目标。

日本消灭我国军队了吗?

南京大屠杀引起国际不满后,日本撤掉松井石根,换畑俊六任华中派遣军当总司令

他在亲自指挥徐州、汉口两大会战后,彻底迷茫了。

他说,会战前蒋介石有300万军队,会战后他逃到重庆,还是300万军队。而日本呢?国内只剩余1个师团了。

所以从1938年12月武汉会战后,日本基本就是强弩之末了,劲儿伸完了。


②黄河天堑、长江巨险、重庆雾都,还有华北游击,以及怎么诱降都不降的吴佩孚等,都是日本败于中国的原因。

更关键重要的,老百姓与军方结成了天然、牢固的抗日阵线,军民一心誓死抗日。

这些都是日本怎么也料不到、没经历、无预案的事。

硬打打不赢,怀柔诱降软暴力也不行。

这也是中国“耗死”日本的重要原因。

5.世界局势不容

世界局势中,日本陆军犯了武士道的短视遗传病。

最大的错误是一看德国希特勒在欧洲连胜,就慌忙喊出“别耽误了搭公交车”。

意思是借着德国之势,迅速趁机而为,夺取日本在亚洲的全胜。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南下太平洋,夺法国、荷兰殖民地资源,这是完全依附于德国胜利为前提条件的极为冒险的战略。

德国“公交车”一爆胎,搭车的日本必完蛋。

德国当时之所以没有爆胎,是因为美国没有参战,苏联德国处于互不侵犯期。

这两个大佬一出手,先把德国解决了,扭过头就收拾亚洲小日本。

所以1941年美国被偷袭珍珠港后,没有大规模举兵日本。

1942年英美中苏同盟国一成立,1944年诺曼底一登陆,德国受两侧夹击,二战基本结局已定,小日本命运已定。

所以1943年开罗会议上,罗斯福问蒋介石,“中南诸岛有意乎”?那是在谋划日本投降后的南亚蛋糕呢。

至于原子弹、苏联参战,那只是日本战败的表面原因、直接终结力量。

导致日本根本失败的原因,个人总结以上这5点。

飞春读传,揣揣浅见。


飞春读传


日本没有金刚钻,但是非要去揽瓷活,仗着自己在亚洲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优势,开始了对外的野蛮扩张,但是侵略者一定没有好下场,日本从一宣战,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第一,有限的国家资源。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又缺乏,如果打击落后的小国家,当然是手拿把捏,但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有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只是因为暂时的国势微弱,没有赶上世界的发展,才导致被欺负,所以日本一旦插手进来,那有限的资源,就是耗也能把他们耗死,而正是因为日本的石油被美国掐死,日本逼急了只能偷袭珍珠港,阻止美军插手日本进攻太平洋的事务。



第二,历史传承。

古代中国天下分分合合,历朝历代并不缺乏能带兵打仗,一统天下的能人,日本也一直派人来华学习,只不过经过清代愚民政策的洗脑,很多人思想保守,并且一直把满人视为外夷,以至于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很多人领着洋人直接进园子王府抢东西,甚至给他们装车,但是经过近代中国的动荡,国人也开始觉醒,虽然国内仍然动乱,但是在面对外敌时,都能不计前嫌的一致对外,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最后取得抗战的胜利!



第三,小人得志。

日本古代,原本就不是个富裕繁华的地方,都得靠天吃饭,但是资源又不行,更有“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的说法,所以普通人的生活过的十分拮据,日本更加没有自己的历史,全靠一个天照大神撑着,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力大增,内心是极度膨胀,颇有种小人得志的意味,自认为是天下无敌了,所以在侵占东北后,更加自恋,于是开始筹备全面侵华,这个过程比较顺利,他们就更加认为自己所向披靡了,拉美国下水和南进太平洋,虽然是形势所逼,但是还是有那点自信,认为可以最终统治亚洲。



所以日本本身实力在世界上看是三流,却在当时工业化程度低的亚洲称霸一方,导致越发贪婪,竟想要和德国,意大利三分天下,实在是痴心妄想。


风云一点通


系统性的说一下日本战败的原因吧,任何战争的行为都是对利益的争夺,利益无外乎:资源、空间,日本正是基于这两个因素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先说明一下观点,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的缺少,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抗战、美国的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

一、资源的缺少

1、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家逐渐强大,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由于日本国小资源贫乏,国内的发展急需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日本急需对外扩张。



图注: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2、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在东北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大量往东北移民,开拓荒地,对于东北的侵略,日本看中的更是煤炭、钢铁等资源的攫取。

图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教育

3、当德国进攻苏联时,日本制定了南下的策略,去侵犯美国和英国的利益,当时爪哇的石油、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都是日本最想要的资源,不惜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4、要知道日本的战略资源90%靠进口,还主要是进口美国的,1941年美国通过租界法案后,禁止出口日本石油和其他物资,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只够2个月,战争对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

4、二战后期,太平洋上日本节节失利,美军切断了日本的海上生命运输线,基本上断了日本国内资源的供给,特别是战争最需要的石油和钢铁煤炭,没了资源日本支撑不了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战争。

二、中国的抗战

1、日本当时狂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中国的抵抗完全出乎了日本的意料,全民族的抗战使日本长期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牵制了大量的兵力和资金。

2、经过多年的大规模作战,日本国内经济一塌糊涂,1944年日本的全面国民生产总值全部用于军费,国内人民苦不堪言水深火热,日本再进行战争的温床已经大大失效。

3、中国战场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是为了打通南北战场,实现战略转移,可是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三、美国的原子弹

美国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实际上当美国投放原子弹后,日本政府有打算把天皇及政府机关搬迁到中国东北的计划,以此继续抵抗。

图注:原子弹

四、苏联出兵东北

1、1945年8月9日苏联进攻关东军,势如破竹,短时间就瓦解了关东军,段了日本的后路。

2、当时关东军大多是老弱病残,装备又差又少,精锐基本都调往太平洋战场和本土了,苏联可以说捡个便宜,收割人头。



图注:日本关东军战俘

以上四点基本是日本失败的因素吧,实际上日本自发动九一八时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小小罗罗蛛


众所周知,日军在二战初期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勇猛的,早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刚刚爆发时,日本大本营就对外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尽管日军后来并没有将其兑现,但是不到一年,中国的绝大多数沿海地区,都被日军所占领,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从这就能反应出,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多么的强悍,但就算这样,也依旧改变不了日本最后战败的事实。
日本当初之所以要选择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并参与二战,完全是因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极其匮乏,如果不能获取工业发展的各类所需,那么将严重威胁到日本国内正常的工业生产。所以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成为了当时日本在短期内获取大量工业资源的最快捷的手段,再加上前几十年来,日本在对中作战中是无一败绩的,所以更加坚定了当时日本政府,将中国列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决心。
然而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成功将日本拖入到了消耗战的境地中,除了正面战场之外,八路军、新四军还不断在敌后发起破袭战,让日本根本无法按原先的计划来“以战养战”,迫使日军转而向作为欧洲殖民地的东南亚地区挺进,继而危害到了欧洲各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利益,日本此举也成功为接下来美国的参战,埋下了伏笔。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可以说给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坏,所以美国出于报复等方面的考虑,宣布限制向日本出口钢铁和石油,可以说美国的这一举动,直接命中了日本的要害,要知道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其使用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就有了后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事件的发生,彻底将原本中立的美国,拖入到二战当中,尽管原本日本首相是希望借此机会来和美国政府进行和谈,并没有直接和美国开战的打算。
但是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美国政府就直接对日宣战了,至此日本彻底陷入到了多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当中。日本由于受到国家实力的限制,根本打不起长时间的消耗战,日军光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战线过长而导致部队后勤供应不上的情况发生,连中国都没有打垮,更没有可能去打败当时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美国,对局势的误判和对本国实力的盲目自信,就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的根本原因。

利刃巨透社


一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家面积狭小,山区多,资源少,没有安全感,因此一直想扩张,几千年从未停止这种想法。

奈何实力不济,一直没成功,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才开始逐步增长,靠着当时的清政府的战争赔款,综合国力也是迅速上升,1931年占领东三省,这时候积贫积弱的中国在日本看来三个月就可灭亡,于是发动侵略战争,只是日本小看了中国!

在中国陷入了持久战,这是日本大本营没有预料到的,很快日本经济就支撑不住了,所以他们边进行所谓的以战养战,资源的不足让日本瞄准了东南亚,于是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惹怒了美国。

说白了日本这个国家根本就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争,综合国力不强,短板明显,因此二战之前的战争都是赌上国运的战争,甲午海战,日俄战争,很幸运日本赢了,但是二战日本不可能赢!

战争拼的是实力,国力,既打中国,又招惹美国,后来苏联出兵,日本怎么不输!根本原因还是综合实力不行,但是又狼子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