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我們在看清朝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看到清朝士兵一般分為兩種,他們的前胸和後背分別貼著“兵”或者“勇”兩個字。那麼這兩種士兵,他們有什麼區別呢?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有人猜測,衣服上的字是“勇”的清兵是作戰比較勇猛的,也就是特種兵。而“兵”則是素質一般的,或者剛剛加入軍隊的新兵,也就是普通士兵。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我們都知道,清朝分為八旗。滿清剛入關的時候,士兵全部都是滿人,也就是八旗兵。後來,清朝政府將收編的明朝士兵和其他漢族的軍隊重新進行組編,用綠旗當標誌,稱為綠營。綠營兵和八旗兵都是清唱的常備兵。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雖然常備兵已經足夠對付國家的一般性事件。但是當有了大的戰事的時候,士兵就顯得不夠用。但是如果再增加軍隊,打仗之後,士兵的安置又會花費很多的經費。為了節省經費,當打仗的時候,清朝的皇帝就會在需要用兵的當地徵用臨時的士兵。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為了將原有的常備兵和臨時徵用的士兵區分開,就有人想到了一個主意,讓他們佩戴不同的標誌。為了顯眼一點,就在他們身上分別貼了兩個大字。常備軍中的八旗軍和綠營軍佩戴“兵”字,而為了鼓勵臨時徵用的士兵奮勇殺敵,就讓他們佩戴“勇”字,成為“勇”兵。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雖然“勇”聽著好聽,但是單憑一個字並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一點也不實在。這些臨時招募上來的勇兵,在戰事結束之後,就會別解散,從哪兒來,還回哪兒去。就算是立了戰功也不能留用。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常備兵立下戰功之後,可以得到晉升,甚至可以做到將軍。而“勇”兵就算打一輩子仗,不管立下多少戰功,也一輩子都是個普通的士兵,頂多是軍餉多一點。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除此之外,常備兵和“勇”兵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常備兵戰死沙場之後,他們的家屬會得到朝廷的撫慰救濟。而“勇”兵戰死之後,他們的家屬得到的撫慰金卻很少。他們作戰期間,得到的軍餉也是不一樣的。

“勇”兵時在乾隆時期才開始徵用的。因為那時候邊境總是有大大小小的戰事,尤其是大小金川戰役,耗時久遠,又難以攻克,所以需要很多的士兵。常備軍不足的時候,只好從當地和附近招募臨時的士兵。

清朝軍服“兵”和“勇”:一個正式工,一個臨時工,待遇天差地別

因此“兵”和“勇”的區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正式工與臨時工,有編制的與沒編制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