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新疆菜。它既具清真菜特性,又具有中国西北菜系味重香浓的烹饪特点。 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等,蔬菜在调味上与其他菜系一样,差异主要就是在用肉、蛋方面,有着独特的习惯和讲究。

新疆菜以清真菜系为主,大多吃牛羊肉,多采用爆、烤、涮、烧、酱、扒、蒸的制作方法,著名的佳肴有烤全羊、大盘鸡、馕包肉、手抓羊肉等,口味偏酸辣。

新疆羊肉

新疆人制作的羊肉好吃是出了名的,口感滑嫩并且没有膻味,食之爽口也不用担心上火。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新疆传统小吃,正宗的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槽上烤炙,用无烟煤作燃料。烤肉很大气,首先将净肉剔下来,肥瘦搭配地穿在细铁钎上,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的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维族汉子左手握着铁钎不停地在煤火上翻烤,右手娴熟地撒上精盐、辣椒面、孜然粉等佐料,数分钟即熟。其色焦黄、油亮。瘦肉入口香嫩,肥肉外脆而焦,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鲜嫩可口。

烤全羊

历史悠久的烤全羊是新疆菜的一大名馔,其风味可以同北京烤鸭相媲美。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选取周岁以内的羊羔为主要原料,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入特制的馕坑或大型的烤箱,焖烤 1 小时左右即成。烤全羊是最名贵的新疆菜肴之一,一般用来招待贵宾,是高级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因此,全羊烤好后不能拿上来就吃,要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造型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再放在餐车上,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烤全羊色泽光亮、皮脆肉嫩、香浓味美。吃的时候剔肉切片,蘸盐而食。

手抓羊肉

新疆菜中,羊肉还有一种出了名的吃法就是手抓羊肉,既然有手抓饭,羊肉自然也可以下手去抓。手抓羊肉的做法倒是简便易学,关键在于羊肉的质量。新鲜羊肉切成大块,一般按腿、肋骨、胸等部位分块,剁成大块,下锅煮至半熟去尽血沫捞出,再取洋葱、辣椒,留一大片洋葱,其余剁成末,辣椒剁碎。将肉块摆放盘中,上放洋葱片并撒少许精盐,入笼蒸烂取出,滗汤,吃的时候用手抓着吃。吃完手抓肉,再喝碗肥美清亮的原汁肉汤,以达到“ 原汤化原食”。

手抓羊肉

羊肉最香的吃法或许就是这种嫩肉白水一把盐的大块手抓,它拒绝酱油排斥孜然,护卫了本质的纯正;原汁原样非烤非炒,

袒露着天然的诱惑。这种古朴的、独特的、带有原始风趣的吃肉方式,让人充分享受盈满口颊的肥美,细细地体味咀嚼柔韧的快感。

羊肉小吃

以羊为原料的风味小吃也是种类繁多,米肠子与面肺子便是其中的代表。制作米肠子和面肺子,一般都在宰羊之后,细心地将羊内脏完整地取出,用清水灌洗羊肺至白净无色,羊肠翻洗干净。将羊肝、心和少量肠油切成小粒,加适量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拌和均匀做馅,填入羊肠内。把白面洗成面浆,和清油、鸡蛋等灌入羊肺,再把米肠子、面肺子、洗净的羊肚和卷有少许辣椒粉用绳扎的面筋用水煮熟即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

烤馕

烤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 胡饼”、“ 炉饼”,是一种烤制而成的圆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馕大都呈圆形,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馕的花样也很多,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 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烤馕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在新疆,这是维吾尔族人的家常食品。

酿皮子

酿皮子也颇具地方特色,既可作主食果腹,又可作消闲的小吃,虽简简单单一盘面、一盘菜,但其中滋味,非不尝不知其美。酿皮子是一种蒸制的凉面,又称作凉皮、面皮。酿皮的做法是先调制面团,调面时要加进少许盐,调好的面用冷水洗 ,一直洗到淀粉与面盘完全分离为止。洗好后将面筋拿出另放,剩下的洗面水就是做酿皮子的原料。把淀粉糊加工成酿皮子还需要涮盘。将经过涮盘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小指宽的细条,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卤汤等佐料,搅拌一番,就可以“ 哧溜”、“ 哧溜”地开吃了;酿皮子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酸辣咸香。

 共20张

新疆菜

手抓饭,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主食之一,从味道上分甜咸两种。甜抓饭的主要原料为米、鸡蛋、清油、葡萄干、杏脯、花生仁等干果;咸抓饭多为肉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做抓饭一般用生铁锅,先炒肉,后炒胡萝卜、洋葱、孜然,最后放入大米、清油、食盐焖熟。上桌的抓饭油亮生辉,滋味鲜美,香气四溢。抓饭必得手抓了才好吃,但如今,餐厅多采用筷子、勺子,抓饭也就徒有其名了。吃抓饭要就着清淡的小咸菜,吃完再喝一碗酽酽的砖茶才好,否则真有点降不住那油水丰厚的抓饭了。

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属清真小吃中聚餐方式食用的新派品种,因用大盘盛装鸡块而得名。在新疆流行已有近10年的历史,是新疆新疆大盘鸡已基本形成了系列化品种,每到新疆来的游客,都能以品尝,新疆的大盘鸡为一快事。此品成菜后,红,白,绿,酱红几色相间,使人观后爽心悦目,口感微甜,辣中带麻,肉质软嫩爽口,特别适合2-5人的聚餐方式食用,是聚朋待友的一种风味佳肴,此小吃在新疆主要以回、维、哈、汉等民族消费为主。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此小吃属荤素搭配型品种,且荤素比例可自行调节,可做下酒菜,也可作为主食的下饭菜。一般吃大盘鸡,都会配有白皮面,吃完鸡块后用汤汁下面,味美可口。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将羊肉清水煮熟后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羊肉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常食的一种肉食品。在这些穆斯林民族居住区,牧业非常发达,牛、羊是这一牧区的基本牲蓄品种。善于烹制牛羊肉是这些民族的一大特长,手抓羊肉便是这些羊肉制品中一个古老而又焕发着无限青春与活力的肉食品种。手抓羊肉因其用清水炖煮,不加任何调料,熟后手拿肉蘸盐而食故称。

从营养科学饮食观上讲、羊肉味甘性温,对虚劳、赢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等症都有一定的疗效。羊肉中含有重要的营养成分,它是生长肌肉和维持机体活力的高质量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羊肉很容易为人体吸收消化,非常适宜老人与孩子食用,其次在羊肉中含有大量的肉碱和左旋肉碱,这种成分对运动员提高体力、耐力和抗疲劳能力及对人体增强酶和激素的活力,尤其对心脏的营养起重要作用。羊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

品尝手抓羊肉时,一般配有洋葱碟、食盐碟和烤馕,还备有热的砖茶水,边吃肉边食馕,同时在食完几块肉之后,还会上一碗煮肉的原汤供你品尝,一般在汤内要放一些洋葱末和香菜末,有一些地方还在羊肉汤中放一些切薄片的西红柿片,则风味更佳。

胡辣羊蹄

烹制味美适口的羊蹄、羊头是新疆维吾尔、回等穆斯林民族的传统习俗,胡辣羊蹄由于其味辣而故名。胡辣羊蹄作为新疆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在新疆各城镇的农贸市场、夜市及晚上的街头巷尾等均有摊点销售,您可尽情任意选择,品尝胡辣羊蹄时,一般手执而食,尤在夏秋季节,吃胡辣羊蹄喝新疆啤酒,可以说是一种邀朋聚友的最佳消闲方式。但是由于调料等等原因,那些东西保存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一次吃够,吃爽。

馕包肉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属新潮小吃品种,是新疆风味名食之一。馕包肉这种面肉合一的风味食品非常能代表新疆的传统民族特色。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小吃推车或店门前兜售,也可以作为一种风味菜食,登上清真宴席的的大雅之堂,作为一种名菜供中外宾客品尝。

馕是维吾尔族的主食品种,如同汉餐中的馒头一样,维吾尔族的饮食除午餐较少食馕外,一般早晚两餐馕都是必备之品,羊肉更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肉食之一,在维吾尔族中,羊肉是其主要肉食品,简洁粗犷的羊肉烹调方法更是西北历史文化的遗留。馕与羊肉的充分结合,制出了多种多样的清真风味食品。

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馕包肉属主副合一性食品,馕的大小及肉及汤的多少都可随客人的要求而定,随要随焖制,十分方便快捷,立等可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风味佳肴。

炒烤肉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为了使烤肉串更加方便卫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也为了尽早使本小吃走出本土,清真师傅们则将烤的方法改为炒,炒出的烤肉同样鲜嫩,滋味醇厚。它既是新疆的一道名菜,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风味小吃品种。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炒烤肉没有炉烤烤肉的那种烟熏味,以及油烟叶中的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相对而言,营养成分丰富,口感更具原料与调味品的本味。炒烤肉制成后,外观色泽红亮,油润感强,肉嫩,咸辣,孜然香味浓郁,新疆一般的居民家中都会烹制此种菜,即使是新疆的汉民,也不乏烹制炒烤肉的行家里手。

炒烤肉分两类,一类炒烤肉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如挂浆炒烤等制成品直接上群众筵席,做为一道名菜。另一类是干炒类炒烤肉,食用时如同于炉烤肉,用薄馕饼夹而食之,风味非常独特。炒烤肉的发展将是电烤、液化气专用灶烤和专用调理锅的烹制,都将成为炒烤肉这一名吃拓宽新的加工领域。

新疆炒面

炒面,因其用锅炒故名。在新疆炒面也是一个独立的大家族。新疆炒面在新疆的面食小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说可以将它推之为新疆方便小吃之榜首。在新疆任何一家中小型餐馆中,都能找到新疆炒面地名称。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此小吃是饭菜合一型品种,面片为主,肉菜为辅,非常符合中国北方人的饮食,也符合中国人基本的膳食营养结构。

成品的炒面,片片成型,红油亮汁,引人食欲。

品尝炒面时一般不配什么菜,用小匙食之,一杯清茶足已。炒面的品种变化也非常多,一般是在面的形状发生变化和调辅料发生变化,炒制方发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新疆炒面的品种有:爆炒蝴蝶面、丁丁炒面、炒猫耳朵、素炒面、羊肉炒面、鸡肉炒面、牛肉炒面、炒拉条子等品种。

新疆拌面

新疆拌面是我国面条家族中一个成员,因其制法独特,并拌以菜食而得名。属清真食品,为维,回,哈,汉等民族所喜食。

新疆拌面作为一种先煮制成熟后再炒菜拌制而食的面食品种,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本身的发展就反映出维吾尔族人从牧业生产到农业生产的一个转化过程。因此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新疆拌面属菜面合一性食品,以面食为主、菜食为辅,且菜可荤可素,口味也可随客人的口味而定,此食品非常适宜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在新疆,拌面是一种人人会做且喜食的风味佳肴。

新疆拌面发展到目前为止,也已成为一种系列化的品种,如:羊肉拌面、鸡蛋拌面、酸菜拌面、过油肉拌面、碎肉拌面、牛肉拌面、鸡肉拌面、土豆丝拌面等许许多多的品种。一般品种的变化是面条拉制和煮制方法都一样,主要是辅助菜上的变化,符合拌面要求,略带汤汁的各种清真菜都可以作为拌面的菜。

品尝拌面时,一般将菜覆于面上,食用前先用筷子将面与菜拌和一下,使面条吸收一部分汤汁,然后用筷子挑着食用,则面条更加有味。另一种食法是将菜单独盛于小盘内,与面同时上桌,边食菜边食面,也另有一番风味。

抓饭

抓饭是汉语名称,维吾尔语称波劳,原为波斯语,意为用(牛)羊肉、大米、黄萝卜、植物油混合焖制的米饭,因用手抓食故称抓饭。抓饭是新疆各族人民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馕是新疆各民族兄弟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一般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有的也用玉米粉和白高梁粉混合发酵,一般不对入碱,制成饼型后,贴入馕坑中烤制而成。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因其含淀粉质丰富,经馕坑烘烤后,淀粉进一步糊化,并在美拉德反应和焦化糖作用下,使馕产生焦黄诱人的颜色,色泽黄亮,食之酥软,非常易消化,尤其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的疗效。

在吐鲁番的高昌故城的阿斯塔拉古墓群出土的干尸,陪葬品除饺子外还有干透了的馕。墓主葬在地下已有1200多年,这就是说,早在1200多年前,新疆就有馕了。维族人对馕的膜拜不亚于对真主安拉的尊崇。当地有句民谣:一天不吃馕,心里就发慌;两天不吃馕,腿子如筛糠;三天不吃馕敢骂老达当(爹);四天不吃馕,准备拆房梁;五天不吃馕,就拜麻扎(坟墓)王。这说明了馕在维族人心目中的地位。

馕非常耐储存,干馕放半年都没有问题,油馕也可放一两个月。吃时也特别方便,一杯茶就馕吃最简单,吃馕喝一杯奶茶是一种享受,奢侈一点,要一份红烧羊肉连汤带肉倒到自带的馕中央的窝窝里(不论什么馕,都类似盘子形状,边上厚,中间薄,放上菜可做到汤水不漏),汤把馕浸透了,馕里有了肉香,大块吃肉,大口吃泡软了的馕,顿时有了西北人的豪气。常在新疆的人,在外面放牧或干活,腰里也装几个馕,饿了,找条小河,把馕像掷飞碟一样,抛到水的上游,人在下游不紧不慢地洗手洗脸,这时馕随着流水飘下来了,顺手捞起被水浸软了的囊,吃时连杯水都免了。在新疆走亲戚看朋友出门旅游都免不了带上几个馕。

据说到内地做生意的人,走时要带百十个馕,有的不惜让家人花航空邮费寄馕,就是到北京开会的代表们走时也不忘带几个馕,宴罢,回到房间,掰几块馕解解馋,就是不吃看一眼心里就踏实了些,馕和新疆人民相依相伴了1000多年,已成了新疆人的伴侣。在一些地方,在小孩出生40天左右,要举行一个祝福仪式,只让小孩子们参加。主人要给小孩子们吃托卡西馕,那是一个茶杯口般大的馕,中间有个小窝窝,里面装满了蜂蜜。小巴郎(孩子)们把馕贴在嘴上,用舌头先把蜂蜜舔净,然后一边玩耍一边把小囊吃完,带着满脸的蜂蜜回家。

烤包子

烤包子是维吾尔族的名小吃之一,因其包馅用馕坑烤制而故名。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羊肉与洋葱配合为馅后,其营养成分能得到互补,被称为菜中皇后的洋葱,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类外,还是有祛风发汗、解毒消肿的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洋葱具有溶解血栓、扩张血管的功能,所以经常食用烤包子的维吾尔族得血栓疾病得人较少。

烤包子在新疆是极普通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在食用烤包子时,一般配有汤饭和茶水,边吃烤包子边吃汤饭,有时一次3-4个烤包子、一碗热茶水即可解决一次修下休闲餐食。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中国特色菜《新疆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