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满洲人的餐具“刀筷”

满洲人的餐具“刀筷”

本人所藏清代黑漆镶嵌刀筷

清兵入关之前,铁骑征伐、刀头舔血的生活习俗中有着粗犷的草原特色,比如吃饭时并不使用筷子和盘盏,而以刀大块吃肉,以皮囊壶大口喝酒。清兵入关以后,清王朝统治日益巩固,为缓解满汉矛盾,着力恢复汉文化礼仪,力图改变“蛮族”、“鞑虏”等民族印记,彰显皇家威赫,其中餐具的改变便是重要的一项。

紫禁城内,以刀和手吃饭显然不符合皇家礼仪,学习使用筷子成为清朝统治者的诸多改变之一,但满蒙八旗皆以用刀吃饭为祖制,不敢丢刀忘祖,于是有人创造出刀与筷子合二为一的新式餐具。即将原来吃饭的短刀刀鞘稍加设计改进,加入一双筷子的位置,名曰解手刀,俗称“刀筷”,这种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产物,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成为满汉融合的历史见证。

满洲人的餐具“刀筷”

全部打开的样子

“刀筷”一经推行,迅速风靡八旗子弟乃至平民百姓,这种使用便捷,满汉皆宜的新式餐具得到了八旗贵族的一致称赞,并装饰以金银、宝石,佩戴使用成为时髦的象征。到了后来,装饰华美,用材考究的“刀筷”竟成为八旗贵族随身携

带的必备物事。从清代小说笔记中可以看到,清代满族官员腰间大多挂有此物,几乎与佩刀居于相同地位,上行下效,以至于有些豪门望族也多以此物彰显身份。据考证,《红楼梦》中史湘云和众佳丽割食鹿肉使用的便是这种“刀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