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萬億美元市值之前,蘋果的三大隱憂

萬億美元市值之前,蘋果的三大隱憂

本週二,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發佈2018第三財季財報。第三財季,蘋果營收532.7億美元,高於華爾街的預期,利潤達到115.2億美元,同比增長32%。

財報發佈後,蘋果股價高漲,估值達到9500億美元左右。蘋果很可能成為史上第一個市值突破10000億美元的公司。過去一年,蘋果股價增長了28%。

庫克在對分析師的財報電話中表示,“我們觸達了新興市場,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並且在服務業務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的大環境下,蘋果交出這份成績單實屬不易。根據IDC日前發佈的2018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總共出貨3.42億部手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這已經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下降。

此次財報中,iPhone貢獻的營收佔蘋果總營收的56.13%,說明蘋果還是以iPhone製造商身份為主體。而高單價策略是蘋果交出漂亮財報的重要因素。

第三季度,iPhone的銷量為4130萬臺,只增長了不到1%。但iPhone貢獻的營收增長了20%,達到299.1億美元。很明顯,iPhone的高端定價策略得到了回報。但是,長期來看,蘋果不得不考慮以下三個挑戰。

萬億美元市值之前,蘋果的三大隱憂

一、 高單價維持的營收增長是否可持續

分析師預測,史上最貴iPhone產品iPhoneX在第三財季中貢獻了大約1/4的營收,並且成功把iPhone產品的平均售價提升了20%,從原來的606美元提升到724美元。

進化君認為,在亮眼財報和高增長的驅動下,可能會讓蘋果更徹底地堅持高價路線。此前,砍掉低端產品第二代iPhone SE也是一個例證。

定位高端,高質高價自然有高利潤。不過,即使是蘋果也犯過對iPhone X過於自信的錯誤。2018年前兩個季度,iPhone X銷量走低,供應鏈廠商手中的零部件積壓了大量庫存。來自供應鏈廠商的消息稱,截至6月底,iPhone X零部件庫存量仍高達實際出貨量的3倍。

3月份,針對“為什麼不升級到iPhone X”這一問題,美國調研公司Piper Jaffray對1500名iPhone用戶進行了訪問調查。結果顯示,44% 的受訪者表示目前自己正在使用的iPhone產品仍然能夠滿足日常需求,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花999美元去置換一臺新手機,還有31%的受訪者表示,iPhone X實在太貴了。

二、對新品的高期待與實際產品表現之間的缺口

雖然近幾年消費者對新款iPhone的期待值有所下降,但每年秋季的iPhone新品仍然是手機消費者最值得關注的產品。新品的實際體驗可能撐不起此前外界的高期待。

此前有媒體爆料稱,9月份發佈的三款新品為5.8英寸OLED屏iPhone X升級款、6.1英寸的LCD屏廉價iPhone X和6.5英寸OLED屏iPhone X Plus。今年的新品能否如願吸引消費者買單呢?華爾街日報援引了一位重點投資了蘋果的投資公司高層的看法,“人們對新發布iPhone產品的期待很高,如果沒有全面突破的創新功能,人們不願意花大價錢。”

在智能手機行業整體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蘋果也面臨著兼顧創新與保持業績高增長的挑戰。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在沒有顯著創新突破的情況下,iPhone還要繼續維持高單價、擔起蘋果營收和利潤高增長主驅動的重任。

進化君認為,如果這種缺口足夠大而且持續一定時間,肯定會由競爭者的替代品補充。

從經濟學角度看,當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增加時,這兩種物品被稱為替代品。對於消費者,目前已有的前代iPhone手機、其他品牌高端手機,都是潛在的iPhone新品的替代品。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的影響逐漸滲透,消費者可選擇的替代品只會越來越多,選擇彈性越來越大。

三、 中國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中國市場大約佔據蘋果1/5左右的營收規模。第三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也表現不錯,營收增長19%,達到95.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中華區收入下滑,已經明顯扭轉了局勢。但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面臨國產手機巨頭的夾擊。

8月1日,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報告,華為手機以5420萬部的全球出貨量超過蘋果的4130萬部出貨量,第一次位列全球第二。第二季度華為的市場份額為15.8%,蘋果為12.1%。

根據IDC發佈的2018一季度中國手機銷量排行,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國產手機巨頭佔據了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的75%左右。雖然目前蘋果在高端手機的地位無人撼動,而且國產手機與蘋果平均售價相差很大,但不代表國產高端機就沒有市場,沒有機會。

萬億美元市值之前,蘋果的三大隱憂

圖片來自WSJ

不過,在iPhone的創新和市場潛力觸達天花板之前,蘋果也在努力轉型,其正在從硬件驅動為主,轉型為硬件兼具付費訂閱和軟件服務的業務模式。這些服務包括:app store、付費的iCloud存儲空間、流媒體音樂服務、Netflix、HBO等娛樂業務。

第三季度,蘋果在服務方面的營收破紀錄地達到了95.5億美元,同比增長31%。服務已經成為iPhone之外驅動蘋果盈利的又一大引擎。

財報雖然證明了蘋果逆勢增長的實力和在資本市場的成功,但是,蘋果不再具備讓消費者必須擁有的理由。“能夠擁有新款iPhone的確很棒,但沒有也不影響”這種消費者認知依然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