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2019年11月22日,我們迎來小雪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時陽氣收而陰氣升,萬物藏而寒冬至,因此小雪三候為“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同時,小雪的到來為六之氣的寒冬正式拉開序幕。

小雪,十月中,雪還未盛。雨遇寒,將霰為雪。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霰為霏,飛揚瀰漫為小雪。

白居易詩:"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來自《釋名》對"雪"為"綏"的解釋,綏是安,霏霏綏綏,天地間就變得靜了,更顯人聲之喧。

《廣韻》解釋"雪"為"除",由"除"而"洗",莊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

每年11月22日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也是天蠍宮和人馬宮的分界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而小雪則成了寒冷開始的標誌。



小雪三候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虹藏不見

小雪之日"虹藏不見",陰陽交才有虹,此時陰盛陽伏,雨水都凝成陰雪了,虹藏而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小雪後五日"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閉塞而成冬

再五日"閉塞而成冬",冬為藏,為終。

虹是大氣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大氣中的小水球經日光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彩色圓弧,由外圈到內圈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彩虹的出現意味著晴天朗日,虹在小雪節氣裡藏匿不見,正說明天地間此時陰盛陽伏。

古人認為,如果小雪時節彩虹不藏匿,就會出現妻子不忠於丈夫之事;如果陽氣不升天,陰氣不落地,那麼君臣間就有相互憎恨之心;如果天地不閉塞成冬,社會上就會出現淫亂放蕩的現象。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小雪養腎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 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說到“腎”,那我們該如何養呢?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我告訴大家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從名字不難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顧名思義也就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如果腎水充盈,精之充足,腎的“原陽”或者說 “真水”才會發揮其作用,溫潤營養我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 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同時,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 對該養護的臟器也應不同對待。在這裡所說的空間是指人體和自然空間存在共性,即“天人合 一”的核心思想,人與自然的和諧 狀態。腎與自然界各氣相應,冬天是藏精固精的良好時機,應季養護腎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在冬季養腎的原因。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 9 點,一次按 30 下。

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 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痠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帶帽子、圍圍巾,重視頭部保暖

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並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小雪時節很多地方的氣溫已降至0°C以下,應特別重視頭部保暖。頭部由於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

因為“頭為諸陽之會”,當頭部受到風寒侵襲時,血管收縮,肌肉緊張,很容易引發傷風感冒、頭痛、面癱,甚者可引發心腦血管病。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為頭部皮膚薄、血管粗、毛髮多,故頭部散發的熱能也較大。由於頭部與人體熱平衡的關係非常密切,寒冬季節若不注意頭部保暖,體熱會很快從頭部散發出去,以至損害人體陽氣,消耗機體的能量。因此,小雪節氣人們外出時宜戴上帽子、圍巾等以防頭部受寒。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小雪前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

早睡晚起

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

人們之所以感覺身體發冷,多是陽氣不足。中醫有“動則生陽”的說法,因此建議大家多做一些鍛鍊,以室內運動為好,如乒乓球、羽毛 球、跳繩等,不要太劇烈,以免傷了氣血。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健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

冬季鍛鍊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小雪進補

小雪節氣,葉落草枯,雪花飄揚,一派銀裝素裹之象。此時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中醫認為這個季節最益於進補,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這個季節養生可以藉助“天”力達到延年益壽。

不要一說進補就想到補藥, 在冬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用好日常飲食達到身體補益的效果,比如五穀、五果、五蔬、五畜等,一日三餐的慢補更為有用。

紅棗

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 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

紅棗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 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朮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

栗子

冬天的食補重點是腎,栗子被稱為“腎之果”,具有補腎壯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適合冬天人 體的需要。栗子性溫味甘,有補腎強筋、健運脾胃和活血的作用, 老年人經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療腎虛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大便溏爛等症狀。

羊肉

羊肉在冬季食用對身體更為有益。因為,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症狀。羊肉中鐵、磷等物質的含量 比其他肉類高,適於各類貧血者食用。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堅持泡腳抗,養護陽氣

中醫保健理論關於一年四季沐足有記載:“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喜歡睡前泡腳,長期堅持,他曾作詩:“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這些詩句論述了泡腳的益處。

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冬天陽衰陰盛,同時因“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 素問·厥論》 ),故夜晚寒邪易從足部入侵,進而侵犯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所以容易出現“腳冷冷全身”的現象。

《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記載:“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所以將沐足時間定於夜晚臨睡前,沐足後覆被入睡既能保持整夜足部溫暖,顧護陽氣,更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質量,一舉兩得。



常練八段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養生體操。它是由八種如“錦”鍛般優美、柔順的動作組成,又因為此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常練八段錦可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也已證實,八段錦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等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

八段錦雖然是全身運動,但呼吸並不急促,而保持固有的自然呼吸並增加呼吸深度,每天堅持鍛鍊,對於防治高血壓、胃潰瘍、糖尿病以及許多慢性疾病有一定作用。八段錦動作簡單,易記易學,適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練習。

今日小雪,養生要點



小雪情志養生

小雪節氣,葉落草枯,雪花飄揚,一派銀裝素裹之象。此時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中醫認為這個季節最益於進補,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這個季節養生可以藉助“天”力達到延年益壽。

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中醫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古樂中的“角、徵、宮、商、羽”五音,當人們出現情緒問題時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關理論進行音樂治療。

清代醫家吳師機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如被煩惱困擾,出現抑鬱易怒等肝氣鬱結症狀時,應多聽“角”調式樂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賞此類曲目有利於平調旺盛的肝氣,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