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這口慈禧太后喝過的水井,不僅百姓競相品嚐,還以此來命名了衚衕

老話說:北京有多少衚衕就有多少水井。這句話不僅說明,在古代的北京,人們用水主要依賴水井,而且北京有許多衚衕也都是以水井命名的,如雙眼井衚衕、三眼井衚衕、四眼井衚衕、苦水井衚衕、甜水井衚衕等。

其中,四眼井衚衕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東起鮮明衚衕,南抵能仁衚衕,古時因巷內有一口四眼井而得名。由於衚衕北側也有一條叫做四眼井的衚衕,為了加以區別,於是改稱為南四眼井衚衕。

這口慈禧太后喝過的水井,不僅百姓競相品嚐,還以此來命名了衚衕

四眼井老照片

在古代,老百姓的日常用水都是從水井中汲取的。據清代史料記載,那時北京城內外共有1258眼水井,包括城內701眼井和城外557眼井。四眼井只是尋常巷陌裡的其中之一,然而有關它的趣味傳說卻一直在民間流傳。

明清兩代,王室貴族、皇親國戚的御用水都是從西郊玉泉山運送到皇城裡的,水車進出都城必經西直門。每天黎明破曉天剛矇矇亮時,西直門大街的居民都會聽到馬馱水車發出的沉悶聲響和城門打開時清脆的吱扭聲。

相傳,有一日,皇家水車像往常一樣準時出了城門,可是直到暮色四合,城門快要關閉的時候,水車還是沒有返城。看管城門的官差急不可耐,幾次走出城門張望,終於依稀聽到馬車滾動發出的“咕隆咕隆”聲,守城門的官差急忙準備關閉城門。看著押運水車的老差役搖搖晃晃地趕著馬車進了城,一個差官喊到:“又灌(喝酒)多了吧,誤了時辰看老佛爺要不要你的腦袋!”說完便如釋重負地關閉好城門,回差房去了。

原來,那個押運水車的老差役,快進城的時候,開始覺得有點不對頭,趕快停下車,向水車上一看,驚出一身冷汗。原來路上顛簸,出水口沒塞好,一車水流光了大半。

老差役害怕極了,本來自己就喝高了,已經誤了時辰,現在水又漏掉不少,這可如何是好。如果再出城到玉泉山取水已經來不及了。

於是,老差役藉著酒勁膽量越發大起來,他打算孤注一擲,聽說阜成門外有個甜水井,便偷偷地來到這口無名水井前,急急忙忙地補滿了一水車,再回西直門,所以回來晚了,進了城門,慌慌張張地押著水車趕向皇宮,提心吊膽地交了當天的差。沒想到,慈禧太后並沒有發現水有什麼異樣,可見井水和御用山泉水一樣甘美。

從此,老差役膽量變得更大了,每天進了城門,查看水車灑了多少水就用井水補上。慈禧太后對此全情不知。老差役一次次矇混過關,也就得過且過。

久而久之,他經常打井水送往宮廷的傳聞不脛而走,民間到處流傳慈禧太后喝井水的消息。方圓幾里的百姓聞言,紛紛到那口無名井裡打水,他們都想品嚐一下老佛爺喝過的水。漸漸的,來無名井打水的人絡繹不絕,為了安全起見,大家籌錢聘用石匠擴充井口,並以石板做了個井蓋,還在上面鑿了四個比水桶稍大的井口,“四眼井”由此得名。

一口默默無聞的井,因為運水差役的失職,竟變成了百姓眼裡的甜水井。四眼井自此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

無論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但從照片上看這口井,從四個井眼邊緣被井繩磨出的一道道深溝上,可以想象出當年方圓幾里的人們爭打井水的熱鬧場面。

有人考證,阜成門外的這口“四眼井”是當初修築明城牆時為了取水方便而挖的,可見“四眼井”確實是一口年代久遠又有著傳奇色彩的古井。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