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在当时的人口环境下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了,作为因材施教理论的创始人,那孔子最喜欢他的哪位弟子呢?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孔子作为中国教育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他的教育事业都教弟子一些什么知识呢?主要是“六艺”——礼仪、音乐、射击、驾车、识字和计算,当时这是主流的学习内容,但是一般的老师,主要教授后面四样,因为这四样比较实用,掌握了这四种技能当时的仕人就可以去给贵族们打工了。礼仪和音乐因为不实用就不受重视,到了孔子的时代,能在重大场合正确的实用礼仪演奏音乐的人越来越少,违反规定的事情层出不穷,孔子想改变这个现状,所以他的教学以礼为主,孔子教授的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他要求弟子认真思考和研究蕴藏在礼的深刻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社会秩序,只有理解这些发自内心的遵守它,礼才不会流于表面变成一种形式主义,以礼为主的教学是孔子和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别的老师根本不关心这个,所以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教授弟子如何做人的哲学家。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也是因为以上的原因,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颜回,颜回对人生哲学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这种纯粹是其他弟子做不到的,颜回十三岁追随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好学不倦从不抱怨,孔子对颜回非常欣赏,他有许多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都是专门跟颜回讲的。

除了礼孔子还提出过另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仁。有一次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按照礼仪的规定去做就叫仁,颜回又问,老师能说的再具体点吗?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凡是不合礼仪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通过问答孔子把仁的概念解释清楚了,也把仁和礼的关系说明白了,孔子把颜回和其他弟子做比较,得到的结论是,颜回能连续三个月不违背仁的标准,而其他人能保持一个月甚至一天就不错了,这说明颜回打心眼里认同孔子的学说,而且在生活中努力实践,孔子观察到在追求学问方面颜回不断进步,重来没有止步不前,这让孔子非常感动,鉴于孔子这么喜欢颜回,他是想把颜回培养成接班人,传承自己的学问和精神,可惜的是颜回40多岁就死了,比孔子还早走了两年,这对孔子的打击很大,后来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里哪些比较好学,孔子回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可是命短死了,现在没有好学的了。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另一个孔子喜欢的弟子是子路,子路和颜回完全是两种风格,颜回内向,子路奔放,颜回甘心过平淡的人生,子路想做大官治理国家,颜回在孔子面前一直是一个好学生,乖孩子,子路却敢于当面顶撞老师,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弟子孔子都比较喜欢,实际上孔子最核心的72名弟子,风格各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孔子只教人生大道理,只要遵守这个大道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生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这就是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最伟大的地方。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由于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都各有所长,根据《论语.先进篇》里面的记载,孔门有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每科都有代表人物,德行科就是道德品质好的人,代表人物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言语科擅长沟通演讲,能说会道,代表人物有宰我、子贡,其中子贡还很会做生意,被后事的生意人供奉为财神,政事科善于处理一些行政事务,治国理政,代表人物有冉求、子路,文学科指的不是今天学艺术的文学,而是指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在古代查阅和引用历史文献是很重要的技能,代表人物有子游、子夏。

孔子弟子三千,但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