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现在终于到了我能为大家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易某说。

近日,刚刚解除定点(集中)隔离的易某来到浙江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捐献了血浆。

“原本想要捐400毫升的,但是体检的时候,护士跟我说,我太瘦了,让我捐200毫升。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一个多月前,易某和家人回武汉探亲,回到杭州后,她和丈夫以及妈妈,三个大人都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要到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一家五口,两个孩子,儿子8岁,女儿2岁。兄妹俩,也需要接受医学观察。

谁来照顾两个娃娃?

在滨江,两个孩子有了一个“新家”:爱心天使驿站。七个“爱心妈妈”主动报名,轮流照顾他们。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两个孩子怎么照顾,是大问题。尤其是妹妹才两岁,离开家人能不能适应?处理起来,真的很棘手。”滨江区疾控中心主任胡建江说,但棘手归棘手,孩子还是一定要照顾好。

1月28日,滨江区社会发展局发动了三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征集6名志愿者。结果,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报了两名。

“一开始,我还担心没有人报名,因为这个任务有一定的危险性。”滨江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徐建说,如果孩子没有被感染,志愿者得陪他们在医学观察点待满14天,承受14天的高压工作。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中午接到报名通知,我想,这种时候,党员带头上呗。”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邵慧霞给自己报了名后,转头就给党员傅静打了电话。傅静是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2019年曾在黔东南州麻江县挂职帮扶半年,接到电话,立马就答应了。

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护士们群发了消息后,报名的人不少,经过筛选,程红梅和汤春燕入选。

筛选的要求是:要么选有经验的,要么选没成家,没有后顾之忧的。

程红梅当了20多年护士,参加过2003年抗非典工作。

汤春燕的爱人是滨江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朱炜,疫情发生后,除了年三十,两人就基本没见过面,“我也没跟他商量,自己报了名。都不用考虑的,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位被选中的年轻护士,一位叫黄绿宝,一位叫柴聪聪。她俩都曾报名赴恩施州建始县帮扶。

两位70后,两位80后,两位95后,不到两个小时,一支6人医学观察护理队就成立了。

参加陪护的,还有孩子父亲的同事尤丽。“孩子跟她熟悉,照顾起来会方便些。”胡建江说。

这7个人,就这样成了两个武汉娃娃的“临时妈妈”。在孩子隔离的14天里,临时妈妈们每6小时就要轮班一次,值班期间,需要全副武装:不能脱防护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这7位“临时妈妈”上岗前,滨江区社发局邀请了浙大儿院专家还给他们进行了防护知识培训。值班的6个小时里,她们都不能上厕所,为此都要穿上尿不湿。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刚进医院的时候,我一直在哭,特别担心小孩。” 易某说。

其实,易妈妈真的不用担心。两个孩子在观察点期间,面对穿着“奇怪”的阿姨,也没有任何不适应。但对“临时妈妈们”来说,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哄娃。

1月29日,兄妹俩住进观察点的第一个上午,房间空荡荡的,两个娃娃和值班的柴聪聪“大眼瞪小眼”,有点坐不住了。

柴聪聪通过对讲机“求援”。当天中午,滨江区疾控中心和西兴街道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哄娃“利器”:书本、拼图、玩具和两个IPad。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来煜婷在西兴街道做志愿者,听说兄妹俩的事情后,立马联系了街道。“我们学校有个‘钱塘抗疫空中课堂’,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给孩子们私人订制课程,我可以给他们上课。”她说。

就这样,来煜婷在西兴街道防疫指挥部,通过视频给两个娃娃上起了数学课。有了书本和远程授课,偶尔玩一下IPad,哄一下妹妹,懂事的哥哥很安静。

不过,妹妹就黏人一点了。爸妈不在身边,她就黏哥哥,哥哥上课她跟着听,睡觉时也要在哥哥身边。

“妹妹可能年纪小,乖的时候很黏人,阿姨阿姨叫个不停,但每天都会闹闹脾气,怎么哄都没用,只能让她先冷静一下。”比起已经结婚生子的傅静、程红梅,黄绿宝、柴聪聪这两个95后面对爱闹脾气的妹妹有点没办法。

因为妹妹总爱黏着哥哥,也爱学哥哥,每次测体温,总是哥哥先测,妹妹才肯乖乖地测。

妹妹爱吃零食,但护士们总是控制着量,不敢多给。

护士递给兄妹俩一盒薯片,俩人坐在床上分着吃,最后一片被哥哥吃了,妹妹气鼓鼓地往床上一躺,蹬着腿闹起了脾气,打了个滚,捡到一片掉在床上的薯片,乐呵呵地塞进嘴,转头玩起了IPad。

没过几分钟,见护士进来,想起薯片的事,妹妹又坐在床沿哭了起来。

“就是闹一下,会闹说明精神好,精力旺盛,有别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慢慢安静下来就好了。” 柴聪聪说。

妈妈们的另一个挑战,就是晚上哄妹妹睡觉。每天睡觉前,妹妹都吵着要妈妈。“第一晚,她抱着哥哥睡着了,后面有几次半夜醒来也会闹一下,我们就抱着她哄。” 柴聪聪说,担心妹妹闹腾吵到哥哥,兄妹俩就分房间睡了。哥哥很乖,10点就自己睡了,我们主要就哄妹妹。

到了晚上,妹妹特别想妈妈。“希望两个孩子的家长尽快出院,这样等观察期结束,他们就能一家团圆了。” 孩子已经上初中的程红梅,特别能理解妹妹的哭闹。详见报道:《滨江区│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

2月28日,易某正式解除隔离,终于又见到了两个孩子。

易某看着孩子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捐献血浆,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我记得每一双医生护士们的眼睛,每一个‘爱心妈妈’的名字,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支撑着我战胜了病魔。她们都是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来照顾我的孩子的,我真的很感激她们。”易某说。

现在,家里的3个大人都已经痊愈,孩子们也结束隔离,回家了。易某说,现在,他们一家已经离不开滨江了,这里是他们“第二个故乡”。

通讯员 | 王艺霖 宋桔丽

爸妈和外婆确诊,兄妹俩有了7个“临时妈妈”后续:妈妈出院后说爱杭州,捐献了血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