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抗战中日本人为什么宁死不降,原来这才是他们畏惧的……

抗战中日本人为什么宁死不降,原来这才是他们畏惧的……

日本兵投降的少,但是对战争不满的,还是有不少的,后来还出现了一些反战组织。这些觉悟的日本人组成的反战组织,也得到日本共产党的支持,当然,他们也要与中国的抗日武装取得联系,并进行合作。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国民党的武装。这方面也是有历史事实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中,就有反战同盟的内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抗战成为了电视荧幕上最常出现的一种题材。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抗战在大荧幕上变得不再艰难,不再与苦难相伴。而给我们带来沉重灾难的日本人也变成了跟白痴无二的鬼子。这些神剧的存在给中国人带来的伤害远比我们预料的要严重。


不看那些神剧中的傻鬼子,历史上真正的日本士兵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实际上他们不但训练有素、诡计多端,而且还非常的残暴。人性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一个笑话。

在众多的神剧中,笔者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任何一部敢拍鬼子投降的情节,这一点还算是尊重历史。因为真正的战场上,当年日本士兵真的不会投降,当年的先辈们俘虏一个鬼子那是能够震惊全军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俘虏一个鬼子那么难呢?

在日本的文化体系中,投降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在日军的《战阵训》中,特别强调:“懂得羞耻的人才能自强。应该经常想到家乡门风的声望,更加勤勉,以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期盼。”“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的侮辱,死了也不能留下罪过祸害的坏名声。”

抗战中日本人为什么宁死不降,原来这才是他们畏惧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与传统,所以鬼子很少会在战场上投降。与死亡相比,投降之后所带来的耻辱感才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尤其是想到会给自己乡下的父母带来耻辱,这一点才是日本士兵最害怕的事情。

在1943年以前,那批日本士兵的主力都是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思想,被武士道毒害的年轻人。在他们心中,对于死的惧怕可能要远远低于对于自己投降或者被俘虏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耻辱的惧怕的。也正是这样畸形的文化熏陶,让日本鬼子在战场上表现的特别不怕死。

二战日军士兵的“拒不投降”是世界有名的,国人熟知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全歼日军辎重部队,却一个俘虏都没抓到。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日军的顽固和死不投降更是让美国人不可思议:弹尽粮绝就发起自杀的万岁冲锋,伤兵则拿手榴弹自杀。他们不饶恕敌人,也不饶恕自己。
因为死硬的非人类表现,美国士兵嘲讽过:最好的日本兵,是死了的日本兵。
日军战俘的丑态
侵华战争结束时,日军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统计称:“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另外,从延安返回日本的战俘约300人,200余名俘虏死在国方战俘营中。”

如果这个数字当真,那么算下来,不连滞留中国的其他日本兵(有参加反战同盟的,有帮助阎锡山等打内战的),中国战场在日本战败时,抓到的俘虏不足2000名。
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投降?
中国人普遍的说法是:日本兵不愿缴枪,因为武士道和法西斯教育给他们洗了脑,而他们也恐怕中国人报复。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则真正把握住了日本人的灵魂深处,书中写道:即使伤太重或者丧失意识而成为俘虏,他在日本也永无抬头之日了。他已经丧失了名誉,之前的他就已经“死”了。
1941年由日本陆军省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发布的“战阵训”,就是日本兵的催命符。
战阵训分三块内容,大致都是“皇国、皇军、团结、协作、攻击、必胜”之类的训词,其中第二块的第七条和第八条:生死观和爱惜名誉,明确警告日本兵:不能当俘虏,否则就自己受辱也让家人受辱,宁可自杀!
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再塞班岛切腹自杀时,留下一份遗书,上面写:“战阵训言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理当以忠孝赤诚之心勇往直前,虽死犹生。”而在更多的战斗中,“战阵训”直接导致大批士兵明明弹尽粮绝饿得皮包骨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也不选择投降,或者活活饿死,或者自杀。

无数日本兵,可以说是给战阵训逼死的。

小鬼子不投降的原因是连坐制度。。。当时的鬼军一个联队基本上95%都是由当地乡民和街道邻居组成。。。都是亲戚朋友。。。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起仗来非常的悍勇。。。一人投降传回国内马上就是名声扫地家产被夺。家人只能是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死了还能的抚恤金。。。活着全家生不如死。。。谁会投降?只有那些孤家寡人的才会投降。。

抗战中日本人为什么宁死不降,原来这才是他们畏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