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战争利器——狙击之王——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

本期的战争利器呢老王想跟大家聊一聊二战战功卓越的一把枪其实说这把枪改变的当今的世界格局也毫不过分它就是——狙击之王--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

战争利器——狙击之王——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是二战期间著名狙击步枪之一,之所以如此著名还是因为它同样优秀的对手德国毛瑟98K狙击步枪。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狙击的运用方面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在苏联建国后,红军似乎对狙击也并不怎么热衷,主要努力都是在朝机械化方面发展。这个情形一直持续到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后才改变:进攻的红军遇上了芬兰军中担任狙击手的职业猎人,芬兰的民族英雄"白色死神" 西蒙·海耶,死伤惨重,经过血的教训后才开始重视狙击。

在二次大战期间,苏军也仿效芬兰的策略,招募各地的职业猎人做为狙击手的骨干,使用加上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91-30步枪做为狙击枪之用,并且首倡两人或三人的狙击组,跟德军的狙击手分庭抗礼,毫不逊色。不过这种高段的狙击手,只占少数,大部份苏军中的狙击手跟其他士兵一样只受过很短的训练,充其量不过是射击较佳的步兵罢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苏联狙击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扎伊采夫上士,他和德国的科尼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之间的著名故事,已经被小说和电影《兵临城下》传遍世界。扎伊采夫最终的战绩是击毙149名敌人,但战绩最高的是齐坎,击毙敌人的数字达到224名。伊林本人是一个政委,他的战绩是185名,为此获得功勋狙击手称号。帕萨尔中士也达到103名战绩。也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狙击手或者说神枪手顽强的抵抗才能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几场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胜利。

战争利器——狙击之王——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

二战末期,苏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可是狠狠的教育了日军什么叫狙击战,我军的东北抗日联军也是其中一股中坚力量,1939年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时为保存抗联有生力量将不少精英骨干送入苏联学习,也就系统的学习了苏军的狙击战,日军有不少机枪手和步兵死在苏军狙击手的枪口下。越战时,有不少侵越美军被手持1944/30型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击毙。我军在1979--1989年的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与手持莫辛。纳甘1944/ 30型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交战,并从被击毙的越军狙击手身上缴获了莫辛-纳甘1944/30型和S V D型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由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研制。1891年与M 1891式莫辛-纳甘M 1891式步枪弹一起列装于俄国军队。7.62 mm口径,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1891/1930式步枪,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的设计缺陷在于:重量大。瞄准镜的倍数小:只有3.5倍,只适合进行600米内的狙杀。加上因为瞄准具重叠地安装在机匣盖的后方,挡住了弹夹插口,狙击步枪不能装入普通的五发弹夹,只能一次装一发子弹。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战斗效率。在中国呢可考证采用莫辛纳甘步枪的历史大约在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苏联提供数万支枪支给国民革命军,广州的国民革命军以及北方的冯玉祥部在苏联的援助下,莫辛-纳甘步枪为援助步枪的大宗。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有提到第七军"由驻粤办事处领到了苏制七七口径步枪一千枝"。这批步枪成为后来北伐战争时的重要装备,而后国共决裂苏援也告中断。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才重新修复关系并向苏联购买军械,并于1939年年中第三期贷款第一个合同中引进了5万支莫辛-纳甘步枪。

战争利器——狙击之王——莫辛纳甘M 91-30狙击步枪

中国成立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苏签订采购36个师的武器协定,其中包括莫辛-纳甘步枪。志愿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所使用的是莫辛-纳甘M 1944卡宾枪。在中苏关系高峰期苏联将M 1944卡宾枪生产设备与技术资料卖给中国,于1953年开始制造M 1944卡宾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53式步骑枪。中国53式步骑枪除枪杔使用木质不同外,与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7年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直到1970年代53式步骑枪仍然继续为中国大陆民兵部队使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也曾使用53式步骑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