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钱多,人傻!大多数老板需要返璞归真,去做“小而美”的企业!


疫情一个多月以来,世界已经面目全非。中国惯性巨大的经济列车居然慢慢地停滞下来,现在重启也是问题重重。

就在成都人放松警惕的时刻,昨天,成都华西医院的新增就是来自于凉山州的输入病例,这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成都市连续11天没一例新增病例的安全感被撕裂了。密切接触的数十人甚至是更多人都被隔离了。

看不见摸不着的冠状病毒让欧美和全世界风声鹤唳,它的威力就来自于不断地基因突变和永无休止的进化,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也必须在恐惧中进步。

冠状病毒致死率不如癌症和艾滋病等很多疾病,但是,它的传染性极强,据钟南山说,病毒还在进化和变异,会变得更加强大;可惜的是人类无法跟随病毒的变异而进化,人类并非天之骄子,其实就是众多其他生物包容的结果,而并非人类可以战胜一切其他生命力。

市场中,竞争也像是冠状病毒那样,具有传染力。

这次复工,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在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活下去,这个产业链才是完整和高效率的。

大企业能够死扛,小微企业要想活命,就不得不按照竞争的要求去进步和进化,适者生存对企业来说,就是不赚钱会死掉,人类不能够呼吸也是如此。

据说,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大约在三五年,企业的生生死死原本很常见,只是每一个企业都在渴望生存下去,它们抵御市场竞争的方法不是戴口罩,而是建立起自己公司强大无比的免疫力。

有两种企业可能在疫情之后活下来:一种是庞然大物,比如:华为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京东和百度等等巨无霸企业,他们充裕的现金流和富裕的资源储备足够让他们抗拒经济危机的任何打击;另外一种就是小而美的企业,它们对企业破产拥有强大免疫力。

什么是小而美的企业?

1、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

企业虽小,但能够成就大市场的案例不少,这些企业一般都必须拥有核心的知识产权。比如,吴晓波的IP资源和传播渠道,可以让他用个体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超越很多文化类的上市公司,我们的资本之鹰品牌也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这些小巨人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不是它们去众星捧月,而是月亮需要的光芒除了来自太阳,还需要群星璀璨。

当然,也有很多大公司都是从小而美的技术垄断开始发迹的,但它们如同华为公司一样,都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比如,可口可乐从小企业发展而来,核心技术就是一张配方;腾讯QQ(0700.HK),2004年6 月16 日,以3.7 港元发行4.8 亿股,市值仅接近18 亿港元。如今,通过多次扩张股本,腾讯已达18.6 亿股,股价直冲600 港元,总市值达到了惊人的1.1万亿港元,增长520倍。

《借贷》小说的第一批读者朋友中,有一位是腾讯公司的一百零几位入职的员工。2008年,我的书还在网络上发表,没有出版,他就赶来成都拜访我。闲谈之间,他告诉我:在深圳,他不会买房,只是租房,其余所有节衣缩食的钱都会一分不剩地买成腾讯的股票,只买不卖.

如今,他收获满满,长期投资,那是时间的玫瑰,必然芳香。

2、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在温州,在欧美,都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只是生产和销售一个,最多几个产品即可,但是,这些产品都是其他任何人,任何公司都无法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如,日本就有一家生产螺丝帽的小企业,它能够生产出全世界需要的的螺丝帽,除此之外,世上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这样的能力。

3、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的企业。

它们不在意豪华的办公室和庞大的人力资源的支持,办公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不是按部就班的八小时工作制;有的公司,已经引进了全员持股,人人都是老板,人人皆是员工,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共享的支持下,十几个人甚至是几个人的市场中枢就能够利用外协和外包做出很大的生意,最低的组织成本保证了它们可以在更低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竞争。

据说,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所有的员工也就是十来个人,办公室很小,处于一个小镇上,但谁又能够否定他的公司?它的能量远远比在上海滩拥有一栋写字楼的公司更强大!

4、跟随市场形势的应变能力极强的企业。

它们一直处在市场的前端,敏锐的市场能力可以让这样的企业随时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面对市场的喜新厌旧,这有点像是海洋里的水母,看起来随波逐流,其实是顺应市场的波动而变化,最终,生存下去。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在成都市磨子桥附近步行,看见了旁边有一栋楼上悬挂着一条红色巨幅的售楼广告。我按照广告上留下的销售电话打过去,却不是甜蜜的女声,而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亲自接听的销售电话。后来,见面交流的时候,我请教他,董事长说:我是乡镇企业家出身,何必要去求专家和漂亮姑娘来做营销呢?我把给他们的高额费用都折算为优惠价格给客户,所以,我的楼,很快就卖完了。

现在,董事长低下高傲的头颅去玩微信,在朋友圈做业务广告已经屡见不鲜。十年来,我凭借《借贷》系列书带来的数百万粉丝还在等着我的复出,本人也想尝试网络直播课程,重新聚合新的人气,或许,这些措施都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5、有适度的市场策略的企业。

恰如其分的市场营销让它们和气生财,但也不会曲意迎合客户的任何需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精神让它们不会做石油生意又去卖菜。过度的市场营销会令人生厌。

同样的,百年老店的小而美的企业,大多数都拥有固定的客户,它们的经营管理策略已经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写的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交易,而是努力去客户中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市场契合度,这是客户的粘性,也是扎根市场能够让企业成为不死鸟的能力。

例如:位于鲁尔区哈根小镇的卡尔倍公司是一家有177年历史的润滑油制造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公司一直保持着每年15%至20%的稳定增长。秘诀是卡尔倍公司有一支专门为客户服务的工程师队伍。一旦客户遇到问题,一个电话、一封邮件,工程师就会马上飞到现场帮助解决。客户和工程师都是老相识,除了产品的链接,还有情感的融洽,这种为客户提供的“一对一”服务是大型企业做不到的。

老舍的《茶馆》里描绘的老板和茶客其乐融融的场景,也说明了小企业的生意秘诀在生意之外,接近客户甚至比营销更为重要。

昨天,我给一个在丽江开客栈的朋友说,疫情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客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研究一下香港电影《龙门客栈》讲述的故事?用市场的知识去判断,龙门客栈开在沙漠之地,也是交通要道,但是,让它真正生存和名扬天下的绝对不是它的地理位置,也不是美艳无比的张曼玉。而是客栈演绎的风云天下的英雄豪杰反抗邪恶的正义在激荡人心。

所以,好的客栈,不管是在丽江还是在三亚后海,不仅是要有美丽的风景,更要有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而故事,是社群凝聚的力量源泉,也是市场形成的开始。

二、如何去做一个“小而美”的企业。

总之,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如同战争那样,不是讨论是非对错,而是决定成败得失。做不了大而全的企业,我们就要放弃“做大、做强”的惯性思维,静下心来,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小店面,小公司,小工厂,找到生存下去的足够理由。

1、重新制定企业目标和愿景,现金流为王。

这次疫情只是催化剂,它在无情地逼问每一个企业家和老板,你的企业凭什么赚钱?凭什么生存?以前,流动性泛滥的时候,钱越多,人越傻,那种动辄就要上大项目,一有机会就使用资金杠杆铺摊子的经营模式甚至是难以为继。作为资深投资人,我犯的错误和亏损也不少,所以,如今看见一些大项目,我条件反射地会提问:“当初,为什么要投资这个项目?”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却是投资者难以启齿,怎么也难以回顾的隐痛。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如同秋风扫落叶,无数人生和数不清的企业都走向消失,但最惨的不是已经倒闭的企业,而是资产和资源雄厚,但却没有现金流的企业,这和冠状肺炎的死亡状态一模一样:因为窒息而死。

2、回归生意的本质:价值和交换。

世界上的生意形形色色,但商业的本质一直都是价值和交换。

没有价值的企业生存下去等于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让它随风而去;不会讨价还价成交的企业也会因为无法建立稳健的现金流而干涸而死,见死不要去救,那也是无奈之举。

从2020年开始,做好企业的内功,在拥有技术和产品构成的核心竞争力之后,才有可能去做市场营销和资源的重组,而不是相反。

话说到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家成都的“苍蝇馆子”(成都方言,小馆子),地处肖家河小区肖家河沿街附近,十几年来,靠一两个特色菜支撑着这个小馆子,生意兴隆。这个让北上广深朋友们都喜欢点名去品尝的小馆子,叫做“罗姐芋儿鸡”。

那里的座位很少,如果你排队之后,进入饭馆大快朵颐之际,那样的感觉也是“小而美”。

或许,找到这样的小饭店不管是品味,还是做些小投资都是你力所能及的,很愉悦的事情。据说,已经有一批小而美的投资者,开始在餐饮行业和科技行业去搜寻类似的小投资,大市场的项目。

3、放下亏损和少发牢骚,要赚钱那就行动起来。

苏醒早,起床晚,只说不做,都是企业家的大忌;在生意场上,经常会听见有人在说风凉话:那个项目都是我放弃不做的,别人之所以能够成功,那不过是运气来了。其实,不管你做什么样的生意,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记住:市场经济就是试错的经济形态,不会是计划经济那样看起来很精密地运行;行动力才是任何企业的竞争能力,未雨绸缪和于无声处听惊雷都是从商的境界之一。

冠状病毒是可恶的,但是,它的生存力是强大的。中小微企业一旦走上了“小而美”的成长之路,那么,企业家和老板们就获得了比病毒生存力更加顽强的能力,活下去,活得更好,那是必然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