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我始終覺得利用孩子的“內疚感”去達成父母想讓孩子達成的目的,是一種耍流氓的行為方式。等到孩子長大了,孩子的智力健全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受控制,孩子還會模仿家長用同樣的方法來讓家長有內疚感,然後大家一起互相傷害,這種模式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問家長要錢的時候。內疚感其實就是我們的行為意識超越了我們的道德標準,而產生的一種情感。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家長總是認為孩子有了內疚感,就是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孩子就會往好的方向長。家長以為賣慘可以激發孩子的內疚感,就能激勵孩子向上,可是想要孩子發自內心的努力,不是幾句話就能成功的。

一、家長常用的教育方式:以賣慘激發孩子內疚感來激勵孩子學習

在商場裡,家長帶著孩子買書買文具,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指著白雪公主說“媽媽我想要白雪公主。”

媽媽說:“你已經有很多布娃娃了,還要那麼多有什麼用,我給你買故事書好不好。”

小女孩強調說“我想要。”

媽媽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小女孩得不到滿足就開始哭鬧起來,媽媽就給孩子解釋“媽媽今天並沒有帶夠那麼多錢,再說家裡也沒有多餘的錢了”說著說著媽媽就想起了家裡的事情和自己內心不能滿足的慾望,難過傷心煩躁的情緒一擁而上,孩子敏銳的感覺到了媽媽的情緒,一下子就不哭了。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小女孩說:“媽媽,媽媽我不要了,我們去買書和文具吧!”

小女孩並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突然難過,她認為是自己的行為讓媽媽難過,小女孩也想做一個媽媽的好孩子,就放棄了自己的願望。

當聽見媽媽說“你真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乖寶和媽媽一起去買書,要好好學習”時,女孩也就獲得情感上的滿足了。

從那之後,小女孩就會有一種行為模式,放棄自己的願望,滿足媽媽的需求,不然就感到愧疚。事實證明,這種辦法是真實有效的。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大家或許正在高興,孩子出於內疚感而做出了迎合家長的事情。然而孩子只是被內疚感控制了,孩子正在漸漸地失去自己。

二、以內疚感激發孩子學習,是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失責

為什麼長大了,這種辦法就失效了,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父母通過利用孩子的內疚感來掌控孩子,就是讓孩子忽略自己去滿足他人,小時候是滿足父母,交朋友了就迎合朋友,工作上永遠配合領導的意願,永遠不能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也懶得去想。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如果你常說“我都可以”,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你是不是小時候有被內疚感控制著拋棄過自己的想法。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也可以說孩子內疚的背後,是家長教育的失責。

內疚感,有點類似於道德綁架,家長往往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是一個空白的娃娃,孩子願意依附於你,以你的意願為己任,家長好孩子好,大家都好。這樣看來其實可以算是孩子單方面的輸出對父母的愛,而父母並沒有做到為人父母的本職,正確的去教養孩子。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孩子的明天是家長做夢也到不了的,與其控制孩子,不如引導孩子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坦坦蕩蕩,瀟瀟灑灑。

三、與其讓“內疚”激勵孩子,不如讓孩子自主學習

1、尊重孩子的意願

想讓孩子有自主學習的動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家長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適當交還給孩子,比如說,寫作業的時候,可以按照孩子喜歡的順序來寫,這樣孩子就有了自己給自己做主的感覺,孩子就會認為他們是自己想做作業,他們所做的決定都是自己願意的。

孩子可以自願的選擇先學習英語還是數學,當孩子的自我意識提高了,也使得他們的內驅力提高。讓孩子自己明白努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意願而努力,或者滿足教師而學習。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2、幫助孩子樹立目標

人有了信仰和目標就變得不一樣,引導孩子在成長的軌跡上,樹立一個目標,最好是結合興趣愛好來樹立,畢竟愛好是最好的動力。孩子喜歡芭比娃娃,那就許諾說考試考多少分可以得到它,孩子會自發的努力去得到她想要的那個娃娃。孩子會明白要想滿足自己的願望,就得通過自己努力學習而得到,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心裡訴求,也滿足了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的心願。

3、來自心靈深處的被肯定

孩子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犯錯誤,或者通過努力並沒有得到想到的芭比娃娃。這個時候作為心裡成熟的家長,要站出來肯定孩子的努力,雖然孩子沒有得到芭比娃娃,但是你可以拿出維尼小熊去肯定孩子。

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美,來自親人的鼓勵更加的重要,我們常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最親的人放上去的,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是那個拿下最後一根稻草的父母,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總結經驗,下次減負前行,山高路長,未來可期。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用孩子的內疚驅動學習,而是讓孩子自主努力

最糟糕的教育方法是以孩子的內疚感控制孩子去努力,所以,家長別在以內疚感讓孩子努力了,而是讓孩子明白,你沒有虧欠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沒有虧欠你,你可以做你自己,沒有必要放棄自己的願望。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有沒有以內疚感去要挾孩子做些什麼事情呢?或者現在還被內疚感控制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