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文明古村趣事一

文明古村趣事一

芦田乡河源沈家村,座落在江西省鄱阳县的南部,是一个有着六七百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显赫一时。村子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高楼林立,学馆相迭,不仅有启蒙发模的私熟小学堂,而且还有讲授五经四书的经学堂(相当于现代的初中或高中)。清朝咸丰年间考中进士的王达财王大人,就曾在沈家经学堂读过书。据说王大人小时家境很贫穷,想到娘舅家借钱读书而遭拒,恰巧碰到沈家一位余姓老先生,那老先生真是慧眼识英才,不仅资助他读书完成学业,并以女妻之,出资送他进京科考。王大人考中进士后,分到广西做知府,并带了好几个妻侄到广西读书,有一个妻侄竟在广西中了举。封建社会时期,中了进士可以全国各地分配做官,而中了举人只能在本省内做官,因而那个在广西中了举人的乡人,在江西鄱阳是没有一点记载的,也只是我们沈家老辈人引以为荣的闲谈古迹了。至于考中秀才的也是大有人在,民国以来,更有多人考起新式学堂,成为近代科技人才,如民国时期考取浙江大学的余树槐老先生,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因而周围四邻都说沈家载秀,被誉为真正的钟灵毓秀之地,风流才子之村。其间,神奇传说,文坛佳话自然不少,下面仅采几朵奇葩以饗读者。

一,松岗古塔藏玄机

翻开沈氏宗谱,上面载有,在村东北部的关山上,曾建有一座古塔,叫松岗塔(后人也叫关山塔),高七层,砖石结构。这座塔的建立还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相传在元末年间,有一青年才俊沈万山,曾替一江姓员外管帐,某夜曾意外捡到十二颗夜明珠而发大财,成了江南首富。也有人说是捡到了一个聚宝盆,只要把一点点碎银子放在聚宝盆里,那聚宝盆就会把银子象变魔术似的,哗哗地不断增多。夜明珠也好,聚宝盆也罢,不过都是传说而已,毫无科学根据。但正史上对沈万山这个人有详细的介绍:沈万山,元末明初人,曾名沈秀。因垦殖田地,发家致富,又曾得到豪富陆道源的资助,而开展海外贸易,因而成为江南首富。他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基地,不断将事业做大做强。苏州周庄的沈厅,就是沈万山的故居。现在是苏州的旅游景点。当时,另一支反元义军领导张士诚曾得到沈万山的支助,而建立大周政权,张也为沈树碑立传。后朱元璋张士诚大战,张败退,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山又助朱元璋筑都城三分之一,可见沈的财富之多,如今南京玄武湖一带的城墙旧址,就是沈万元山所筑城墙的遗迹。朱元璋很高兴,封沈万山为大夫,并加封他两个儿子为官。一日,皇上宴请群臣,沈万山在酒宴上称,要犒军,皇上突然龙颜大怒,定要宰杀沈万山,多亏皇后相救,才保下一条老命。史载:“帝忍曰,匹夫犒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陸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朱元璋早就眼红沈的财富,并忌恨他曾支持对手张士诚,这次抓住把柄,岂能放过,于是沈被发配到云南边疆,最后死在云南松岗地方。他的兄弟家人也不得安生,到处逃难。其中有一弟沈万昌,逃出苏州后,辗转来到江西四处流浪,最后就在鄱阳河源一风水宝地安家落户,落脚谋生,由于家业兴隆,子孙繁多,就将该村更名为河源沈家。

明朝永乐年间,沈万山的弟弟沈万昌(河源沈氏之发祖)的子孙们,得知还有这样一位身世显赫的前辈,便去云南松岗祭奠,并挖开坟墓带回一顶乌纱帽。为了纪念他,后辈们便在关山上建起一座砖石塔,仿制了一顶石质的乌纱帽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松岗塔的来历。说来也真巧,自从建起那座塔后,沈家村就年年太平无事,岁岁风调雨顺,人们幸福安康。可是几百年来,沈氏后代读书人多,中秀才的也不少,就是中不了举。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沈家又出了个大先生,叫沈哲文,几次考试,都中秀才,就是中不了举,他也很纳闷,凭他的文才,中个举是不在话下的,当时鄱阳城里一位周姓秀才对他很是敬佩,常来沈家谈诗论文,交流心得。因多次乡试不第,他也百思不得其解。其时,邻村桥头张家本比沈家早来居住,但人丁不如沈家兴旺,各方面条件也不如沈家,有些人很是嫉妒。后来张家有一个道士认为,沈家关山塔对沈家有利,对张家不利,于是抓住哲文先生中举心切的心理,放出冷言冷语,说沈家某某先生中不了举,是因为关山塔压住了他的心宿。此话传到哲文先生耳朵里,他大吃一惊,联想到几次都中不了举,或许是真的,于是命人把古塔拆除。当民工们拆到塔脚时,发现有七条末开眼的蛇,当即打死了六条,还有一条被打断了尾巴逃走了。哲文先生赶来一看,顿时气得目瞪口呆,顿足捶胸,说自已中了小人的奸计,成了千古罪人。几年后沈氏七股房有七个孕妇,先后生下七个男孩,就有六个夭折,剩下一个还是残疾人。几十年后,人们还津津乐道,如果不拆除古塔,如果不打死那些蛇,说不定那七个男孩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据说他们都是和孙中山等伟人同时代的。传说归传说,谁也无法考证。如今,塔是早已不在了,文革时还曾有一个纱帽式的塔顶在关山桥旁,现在也不知去向,只是关山古塔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着子孙后代们为祖宗的基业,为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