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富平有道美食叫炒馍花,你吃过吗?

日前,战友从老家回来,给我带回一包关中的炒馍蛋,看着那熟悉的、香味扑鼻的“馍蛋蛋”,金黄的样子让人馋涎欲滴。当着战友的面,我撕开包装,心急地抓起几个就塞进了嘴巴里,然而,几经咀嚼,除了香味,我却没有咋吧出小时候的味道来。

以前,在陕西关中,有“二月二,炒豆豆”的说法。每年到了二月二,家家户户都要炒“馍蛋蛋”。那时,由于粗粮多,馒头凉了难以下咽,因此,小孩子经常吃的剩下半个馒头。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勤劳节俭的妈妈就及时收集这些剩馍,掰成馍蛋蛋,在太阳下晾晒,收集起来,到了二月二,就开始炒“馍馍蛋”。将春节炼好的猪油拿出来,加点茴香、花椒来炒,炒到金黄色泛出来,就出锅了。也许是那时油水少的缘故,这些嘎嘣脆的“炒馍蛋”吃起来特别香。

富平有道美食叫炒馍花,你吃过吗?

在关中,还有一小吃“炒馍花”,就是将经过饺头发酵而成蒸出的馍馍,晒半干或者晾干后,摆成块用凉水泡过,捞出用手捏干水份,加面粉,盐拌匀上锅蒸,出锅后用筷子打散,待凉下来后,用菜籽油炒馍花,配上葱花和辣椒,好吃极了。

经查证,农历二月二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基本是同一个时节,意即通过爆(炒)豆,惊醒 “入蛰”的 动物。由于豆类稀少,人们通过炒“馍蛋蛋”,来庆祝开春,呼唤着春苗的苏醒。

富平有道美食叫炒馍花,你吃过吗?

而今,“炒馍蛋”、“炒馍花”,作为关中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已经商业化了,被开发出许多做法,形成了新的生产工艺,加入了许多佐料,其色、香、味,早已与当初我吃的剩“馍蛋”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细品之下,却怎么也品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曾读过清代文学家周容的散文《芋老人传》,感慨芋老人“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乃时位之移人也!”

看来,今日之“炒馍蛋”、“炒馍花”,没有了当年的香味,正应了那句“饥不择食”之说。还如今日农村人司空见惯的“蒲公英、马齿笕、苦菜”,已登大雅之堂,进入了城市人的餐桌并被奉为上品,津津乐道。也是基于很多农村成长起来的城里人,在食物相对充裕的今天,还想找回当初的感觉!

富平有道美食叫炒馍花,你吃过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传诵“炒馍蛋”、“炒馍花”,宣传一种美食,更是弘扬一种精神。当下,全国尚有千万贫困人口,为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与全国数万名下沉基层农村的机关干部们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带领农民群众向着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不断奋进!

作者简介:杨强娃,新疆民政厅驻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布拉克村工作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