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關注後星標 ★ ,看穿複雜的金融世界


這段時間,

聽到越來越多人在比較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

也有很多人千里迢迢跑到香港,只為購買一份保險。

當然,這裡需要拋開香港的局勢而言。


有人說,香港保險比較好。

我有點忐忑。


因為我很清楚,

這裡存在更多的是信息差,

以及雙方的誤解。


所以,我想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

再結合官方資料、權威保險代理人的觀點,

希望給大家還原最真實的——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1 香港保險流行的真相


哪些人在買香港保險?


①在廣東生活、工作,收入較高的人群;

大多數香港人是從廣東遷移過去的,

人文、語言接近,所以兩地沒有什麼障礙。

而香港金融業起步早、保險的歷史更長,

一定程度上有了口碑。


②從廣東擴展到其他發達地區的人;

比如:有移民打算的人,在境外工作或有固定資產的人,有孩子、父母在國外的人。


③跟風的人,根本不清楚具體情況。

而其實這兩年內地人在香港購買保險的總量,

不過是三、四百億。

和內地每年萬億級的保費規模相比,

也只是零頭。


大陸居民購買香港保險的動機?


很多人以為“香港保險更便宜”、“香港回報率更高”,其實都有認知誤區。


早期去香港買保險的人,

不是因為便宜,

而是比內地的產品功能設計更完善、更匹配。


另外,很多內地的保險代理人專業水平有差距,

沒有診斷出真實保險需求,

也就沒有推薦出更合適的產品。


而現在,內地也有了豐富的產品,

和專業的代理人。


2 投保幣種


香港保險投保或理賠是用港幣、美元計價。

針對這一點,

購買香港保險就要考慮匯率問題。


如果人民幣升值,

那麼香港保單就沒有資產配置的優勢,

畢竟交錢多,理賠金卻會縮水。


反之,如果人民幣貶值,

香港保單就有配置的必要性。

其次,如果考慮移民,

或者對美元資產有必要需求,

購買香港保單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很重要的一點,

未來20,30年,或更長時間內,

匯率會怎麼變化,誰也不敢保證。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1985年至今,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


3 投保成本


首先,購買香港保險,

那就必然會去香港簽字(時間成本,費用成本)。


其次,香港保險要求體檢的時候,

體檢項目比內地多,而且某些項目的檢查很多醫院都無法做。

因此,只能選擇去香港體檢或者在內地的昂貴醫院檢查。


當然,如果去購買大額保單的,這些成本都是微乎其微的了。

如果是首次投保,

有一些體檢項目也由保險公司承擔。


4 法律條款


內地保險,

投保基本可以在網上填單支付,

或者直接去保險公司營業部購買。


香港保險,

投保需提前預約,親自赴港填單繳付保費,同時提供入境記錄,或許還要求錄製視頻作為本人投保的佐證。

否則保單無效,不受任何法律保護。


比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

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

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另外,法律條款也不同。

例:內地法律失蹤2年可宣告死亡,在香港是規定失蹤7年才能宣告死亡;

如果在內地長期生活,在香港需要重新請律師準備賠付法律證明。


內地壽險,對於2年內自殺、投保人對被保人的故意傷害、酒駕、吸毒、戰爭等造成的身故均責任除外;


香港保險,對於1年內自殺、投保人對被保人的故意傷害、被保人的犯罪行為導致的身故不賠。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5 保費與保單收益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香港保險的時候,都聽說香港保險比較便宜。

這一點,我持中立態度。


香港保險的設計,主要針對香港人群。

香港醫療水平較高,重疾發病率低於內地,所以重疾類保險定價時,香港重疾險費率較低。

但一切都不能以偏概全,

內地其實也有一些很有優勢的重疾和醫療險,這裡就不做產品推薦。


另外,對於分紅保險,

目前內地絕大多數保險公司萬能賬戶結算利率在4%-6%之間(每月公佈,可於官網查詢),同時還有1.75%-3%的終身保底結算利率。


香港的分紅險,收益在5%-7%之間。

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證收益,

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率。

簡單來說,風險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所以,希望也請所有的代理人、經紀人別簡單對比就下定論,說哪個保險更便宜、收益更高,誤導消費者。


6 保險責任


很多人說香港保險保障更全面,

其實不然。


重疾,以前香港保險的疾病種類確實優於大陸保險產品。

但是目前的大陸產品,

在疾病種類上已經超越香港保險,

無論在重疾種類,還是輕症種類。


在輕症賠付上,

香港重疾險的輕症賠付一般是預支保額,

即輕症理賠後,未來重症理賠時保額會相應減少(部分產品有保額還原功能);

內地重疾險的輕症一般為額外賠付,

不會影響到未來重疾或身故的理賠金額,有一些產品甚至能增加身故或重疾的保額。


而關於保險豁免,

香港保險,只可以給兒童附加投保人豁免,

內地可以給成人附加投保人豁免;

香港重疾險一般為累計賠至100%保額可豁免保費,

內地的重疾險,輕症即可豁免後續保費。


另外,在疾病的定義上,

不管是內陸的還是香港的保險,

都有賠付條件寬鬆和嚴格的疾病,其實都是大同小異。

但總有部分代理人以偏概全,拿他們寬鬆的部分來比較另一方嚴格的部分,又有什麼可比性呢?


還有一點要注意,

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大陸不盡相同。

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

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7 健康告知


很多自媒體上說香港“無限告知”,

其實有一些誤解。


大陸的健康告知,屬於具體性詢問告知。

詢問的非常的具體,疾病名稱都一一羅列出來了。


香港的健康告知,屬於概括性詢問告知。

詢問得比較寬泛,有時候需要回答一些概括性問題,不過這並非是“無限告知”。


只是香港保險的健康問卷,確實會相對嚴格些。

下面是一份港險的健康問卷,因為保險都秉承最高誠信原則,如果全回答出來,確實比較考驗投保人、被保人的健康狀況。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而關於不可抗辯條款,

大陸和香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受到“欺詐”的限制。


根據大陸保險法的規定,因投保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成立兩年後的保險合同仍然不得解除;

而在香港保險法上,對於存在“欺詐”情形的保險合同,保險人可以免除“不可抗辯條款”的限制。


8 保單權利


內地保單,

依約定可獲得的生存保險金、保單紅利及退保後保單的現金價值,

均屬於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財產權。


而香港保單,

依約定可獲得的生存保險金、保單紅利及退保後保單的現金價值,

均屬於保單持有人的資產。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不過保單可以設立第二持有人,

當受保人為未成年人(未滿18週歲)的香港保單,保險公司一般准予為保單設立第二持有人。

主要的作用是當保單原本的持有人身故後,自動成為保單的新持有人,

而不需要委託律師辦理複雜的轉換手續。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9 外匯管制及風險


如果要購買香港保險,你就要考慮外匯的一些問題。

首先,每人每年只有5萬美金的換匯額度,

超過5萬美金的保險理賠款如何安全、快速的轉移到大陸,

是你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


香港的理賠金要打到我們的香港賬戶,

一般需要1-2個月。

然後超過5萬美金的部分再轉進內地,

需要多久?


如果是正規途徑,就需要向外管局申請,大概一個月的時間;

或者是把一部分轉給另一個親近的人,讓那個人再轉進內陸,

如果金額較大,就需要重複操作。

或許,還有一些“地下錢莊”,但就會涉及法律風險、資金安全問題,這個是要自己權衡的。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現在來說,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屬於我國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例如香港地區發售的人壽和分紅險。

境內個人購買上述產品及收取相關賠款,目前都屬於未實現可兌換的項目。


不過,隨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逐步推進,

我們可以用匯的資本項目肯定也會不斷增加。


而內地的保險公司,

賠付會在一個月以內,

甚至有一些大公司有閃賠服務,1-2天就能到賬。


對於需要救命的錢來說,刻不容緩。

所以,關於拿到錢需要多久,這也是我們要考慮好的。


此外,外匯政策風險是第二個要考慮的問題。

內地居民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

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如以期交保費方式購買長期壽險保單,

也可能存在因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10 免責條款


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事先約定的、

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來責任的條款。


香港保險免責條款較少,一般就三四條,

而內地保險免責條款一般都是十幾條。


香港保險免責案例:

(一)投保前或保單繕發後90日內已出現徵狀或病徵的疾病或因此而引致的手術;

(二)除自閉症外,任何受保人17歲前已診斷的先天性疾病;

(三)任何因愛滋病(AIDS)或人體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感染導致受保人罹患的暴發性病毒性肝炎或癌病;及

(四)自致之傷害。


內地保險免責條款案例:

(一)投保人、受益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

(二)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拒捕、自傷身體;

(三)被保險人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四)被保險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復效)之日起二年內自殺;

(五)被保險人酒後駕駛、無有效駕駛執照駕駛,或駕駛無有效行駛證的機動交通工具;

(六)被保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呈陽性)或患艾滋病(AIDS)期間,或因先天性疾病身故;

(七)被保險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復效)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內患重大疾病、或因疾病而身故或造成身體高度殘疾;

(八)戰爭、軍事行動、暴亂或武裝叛亂;

(九)核爆炸、核輻射或核汙染及由此引起的疾病。


但這裡要注意的一點:

香港保險免責條款第一條,

“投保前已出現徵狀或病徵的疾病或因此而引致的手術”。

投保前出現的徵狀或病徵屬於免責,未來拒賠的概率很大,或許會引起糾紛。


11 寫在最後


對於只生活在內地、收入普通的家庭來說,

不建議購買香港保險。

目前內地的保險性價比也越來越高,而且投保、繳費、理賠都比香港保險要便捷。沒必要為了跟風而跑去香港投保。


人在哪裡,就在哪裡買。

適合,才是最好的。


畢竟當你躺在病床上需要救急時,

而理賠金卻無法及時轉移到內地,這樣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但對於有境外資產配置需求的人來說,

購買香港保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後出國留學、移民等都能派得上用場。


但在購買之前,建議先找一個靠譜的公司、靠譜的財富顧問。

可以先做好內地的保障,

再做境外配置。

當然,所有的資產都要適當配置,而不是一窩蜂的湧進去。


一個靠譜的保險公司,

它能給到你更好的賠付、資源以及附加服務。


一個靠譜的財富顧問,

也有可能是你一生的朋友。

ta 除了能給到你最優的保險配置方案,拿走擔憂、解決心願;

還能給到你更專業的金融知識,幫你解決理賠等問題,以及一連串的附加價值,包括工作、生活、家庭關係、教育、健康等等。


權威解讀: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


「 End 」


中國保監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外匯保險業務常見問題答疑”,

人民精算師,理享家,鄭榮祿博士,部分權威保險代理人(包括大陸、香港)。

如有解讀錯誤,歡迎留言指正,我們會置頂以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