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湖广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清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四川地区人口大幅度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康熙年间四川省仅有人口9万余人。可是,四川地区土地肥沃,水利设施便利,是有名的“天府之国”。而且清初经历了大规模战乱,急需恢复生产。在生产力落后的清朝初年,靠9万人显然是不行的。


湖广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清朝统治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从其它省份移民到四川,以充实四川人口,恢复当地生产。

在康熙三十三年(1649年),朝廷正式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其实,不只是湖广地区,当时河南、山东、陕西、贵州、福建、甘肃等地区均有移民迁入四川。根据清朝末年《成都通览》的记载“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可见移民范围之广,涉及人口之多。
湖广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之中,湖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移民最多。估计大约有一百万人之中。因此,后人将这一四川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事件称之为“湖广填四川”。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任为,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一观点认为:移民的大量涌入,对四川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四川地区灾害频发;还使四川地区人口激增,各类资源的使用大大增加,不利于四川的可持续发展;还会造成迁出地的人口流失。

其实,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一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它对四川地区的发展绝对是由极大的好处的。首先,移民解决了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性问题:劳动力。有了劳动力,天府之国的四川地区就可以持续繁荣发展。其次,移民进入四川,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方式。四川在唐末至清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战乱之苦,文化发展也收到制约,战乱更是对生产力极大破坏;移民正好可以补四川之不足。对于迁出地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口实际上已经非常多了,在不少省份,由于人口的激增,存在着一大批没有土地的流民,他们没有职业,常在各地流窜,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而将他们迁到四川,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让地方治安稳定。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湖广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