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情景難題

其實,我並不渴求那一層光亮的身份,我只是渴望愛罷了。

不是父母親人的愛(這個我還是自信的),而是社會對我的愛——注意到我的出現,記住我的名字,傾聽我的意見,寬恕我的過失,為我毫不猶豫地點贊。

沒有這層身份,我不僅是物質層面不如意,精神上更是痛苦。這關乎自尊,我薄如蟬翼的自尊。

一個可怕的現實是,所謂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差距是在日漸擴大的。

富人不僅追求財富,通過公益,他們的形象更加飽滿,影響力更加大而廣。

而作為小人物,我的行為真就那麼小:別人心不在焉的一句話甚至一個字眼,我會在意;發了一串微信沒回復,我會多想;午飯後同事給了我一顆葡萄,興許就是一劑興奮劑。

沒錯,我

對自己的認識=他人對我的看法。不然,為什麼他們不對我在意一點?

書中的答案

曾經國外流行用決鬥解決問題。說我住宅沒品位,決鬥!諷刺我作品沒內涵,決鬥!要跟我爭Elsa,來啊,決鬥啊!

這些都是自尊在作祟。

我不就在經歷這樣的困擾嗎?我沒勇氣,也不知道找誰決鬥。

聽聽德波頓怎麼說吧。

默唸道:請賜予我被愛的力量吧!

翻開書,裡面躺著“理性”兩個字。

有了答案,我坐下參悟。

長久以來,我對尊嚴的瞭解是這樣的:

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加入“理性”後:

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有了理性,我的身份可以由我的理智良心來確定,不再受他人一時想法的左右。如果理性分析證明,我受到誤導(如果非有人說2+2=5),那麼我大可不理會對方。

而當我的名氣足夠大到上熱搜,想左右我的人就更多了。

哲學家尚福林曾說:“公眾輿論是所有觀點中最糟糕的一種。

公眾不願意用理性來推敲觀點。就如面對運動員的退賽,放在幾年前和幾年後,本質一樣,輿論的導向卻完全不同。幸好當年我沒有譴責翔哥的退賽,多年後我才不至於被打臉。

遁世哲人叔本華給出了另一個方法:“要改掉希望被他人喜歡的毛病,最快的途徑就是對他人的品格進行研究。

如果一個音樂家已經知道,臺下除了一兩個人外,其他聽眾都是聾子,還會對震耳欲聾的掌聲得意自喜嗎?

我下了一個小決心,面對異樣的看法,先不急著自卑,不急著躲起來仰望45°的天空。而是動用我118的智商(硬傷),一來看評論我的對方是否夠格(能力如何、有無偏見),二來“理性”地看內容是否屬實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