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国中,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

幸運21


公元200年爆发了三国三大战役之官渡之战。

当时袁绍准备要发动官渡之战,田丰的建议1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2然后选精兵东西骚扰曹操的地盘。这样不用两年曹操就自败。

我不赞成田丰的建议:第一袁绍修养生息,可是曹操更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第二只靠小股部队骚扰并不能达到目的。曹操只需保境安民,再者曹操和袁绍地盘交界地数千里。小股部队那里能达到目的。战争的消耗是平时的十倍,只有发动大规模战争才能拖垮曹操。只在周边小股部队是达不到目的。而且曹操在腹地许昌一带开始屯田。

我认为这时马上大规模进军攻打曹操才是对的。


第一:袁绍据有冀、青、并、幽四州。曹操据有:司、兖、徐、豫、淮南(杨州江西部)曹操大部分地盘都饱受战乱。

徐州:刘备、曹操、吕布、袁术并争徐州。司、豫:更是由董卓之乱开始,残破不堪。(曹操迎汉献帝后归附的,公元197年)淮南:袁术据此称帝,常对外征伐。曹操当时也征伐,袁术大败。

所以曹操更需要时间发展。文有郭嘉、程昱、荀彧等,武有夏候诸曹于禁徐晃等。假以时间曹操的力量必将壮大,跟袁绍的差距越拉越小。

第二:此时曹操有内患

公元199年董承、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密谋除掉曹操。公元200因事泄,曹操诛董承等人。刘备跑到徐州把刺史杀了,然后徐州很多人叛曹归刘。据三志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昌霸就是后师表中:曹操五攻昌霸不下。于是曹操率军亲征刘备,虽然曹操胜了刘备输了。但也说明了曹操在徐州统治不稳。

许昌也是有不少人背后密谋投降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后获得了很多大臣给袁绍的书信。



第三此时曹操缺粮草

公元200元三月袁绍进攻曹操,一直到十月曹操烧掉乌巢粮草才改变大局。据三国志: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就是说曹操粮尽准备退军了。据三国志裴注许攸来投问曹操粮草能坚持多久,曹操讲半年。许攸认为曹操不老实,曹操再讲只有一个月了。也就是说此时曹操粮草不到一个月了。

粮草的缺少是曹操最大的弱点,曹操为此开始屯田。据魏书: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如果用田丰的计策,那么曹操就更加能养精蓄锐。袁绍是兵多粮多,曹操兵少粮少。曹操并非不能拿得出更多军队,曹操在兖州就有数万人,徐州也大数万,加上豫州、司州、淮南呢?只是因为缺少粮草而已。例如赤壁之战周瑜向孙权要五万人,孙权讲五万人一下难以集结。你先带三万人去吧,我在后方继续集结人马调度粮草。

第四袁绍是败在将骄主忲

很多人觉得袁绍如果听田丰的建议就不会有官渡之战大败。我认为是不对的,官渡之战曹操是险胜。是袁绍太过于骄导致的。

官渡之战时袁绍是有数次机会打败曹操的。

官渡之战前,曹袁小战了几回。沮授建议分兵进攻官渡,袁将军你坐镇延津。如果前方战事顺利,可趁胜进军。不利也可从容退军。(公元222年黄权就向刘备建议让他率一支军队试探吴人深浇,陛下您坐镜后方)袁绍不听。

1官渡之战时沮授建议:我们虽然人马多曹操人马少,但曹操的人马比我们的精。我们钱粮多,曹操钱粮少。曹操利在速战,我们利在缓战。只要我们打持久战,曹操定拖不起。袁绍不听。

2许攸建议:留一支部队跟曹操相持,派军偷袭许昌迎天子。这样一举可胜。袁绍不同意讲:吾当先取操。就是说我要先打败曹操。许攸大怒。

3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在乌巢巡逻防止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不听。

4张郃(此时是袁绍部下)建议:将军虽然连胜几场,但还是不要跟曹操开战。密派轻骑切断曹操粮草供应,这样不战自败。袁绍不听。

这时许攸因建议没有给袁绍采纳,家人在冀州犯法让人抓起来了。许攸投曹操并建议:乌巢那边防守弱,明公你可率军偷袭乌巢。这样袁绍大军不用三日就会大败。曹操马上率五千人去乌巢。因为乌巢距离袁绍大营只有四十里,袁绍马上就收到消息了。

袁绍决定派重兵攻曹操大营,派轻骑救乌巢。很多讲是郭图错误的建议,其实是袁绍自己的决定。据三国志裴注袁绍对儿子讲:就让曹操攻破乌巢,我就攻破他的大营营,这样曹操就连家都没有了。袁绍还是不明白粮草的重要性,粮草一失即使有百万大军也是无战心的。

5张郃(此时是袁绍部下)反对讲:曹操兵精,肯定能破乌巢。乌巢一失,我军注定败。曹操大营坚固,肯定攻不下。而乌巢又失了,我们都会成为俘虏。



曹操攻打乌巢也是非常的险的,据三国志: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也就是说曹操在率军进攻乌巢时,部下已经知道袁绍的援军来了。曹操讲等他们到了我背后再告诉我。

在官渡之战时沮授、许攸、张郃共有五次建议,袁绍都没有听从。是袁绍一误再误。所以袁绍的失败并不是不听田丰建议休养几年再战。当时袁绍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曹操的人马没有明确数目,可以肯定的是远少袁绍。诸葛亮隆中对讲: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公元200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坑杀了袁军降卒七八万。袁绍不久就气死了,几个儿子各自为政。但曹操直到公元207年才完全消灭袁氏。曹操都感叹:河北殊多士乎,惜袁氏不能用。

官渡之战袁绍又气又恨,不久就病死了。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乌林之役大败,从华容道冲出去后大喜。诸将问什么原故。曹操讲: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但他谋划不到位。如果早来这里放火,我就有来无回。曹操走后刘备果然来放火。同样是大败,曹操可以重整旗鼓。


小鸿哥


这个问题其实在三国中,跟田丰不对付的许攸已经帮忙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田丰的建议: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

这个建议在我个人看来是图霸。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

其次,我们再对比许攸的建议: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

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袁绍无论如何都是战胜不了曹操的,更谈不上会拖垮曹操。

1、实力方面。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实力和地盘远远超过曹操,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战,战机选择更重要。在曹操不如自己的时候铲除他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味等待,只会让曹操不断壮大,这样后面越来越难消灭他,况且,曹操手中有汉献帝,目前这个皇帝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等曹操利用完了,再抢过来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2、个人能力方面。袁绍和曹操的能力方面,无需多说,从最初的18路诸侯攻打董卓,却对董卓一点办法没有,一个华雄就把他这个盟主弄的焦头烂额,再到他完全有机会得到汉献帝,由于他的短见,让曹操捷足先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袁绍并不是一个明主。

3、团队稳定性。众所周知,袁绍的三个儿子一直在相互争夺权利,袁绍的内部是各自拉山头的,时间一长必然会生变的,这一点正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对比之下,曹操这一点做的比较好,所有的权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儿子和手下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

综上所述,袁绍不仅拖不垮曹操,而且完全没有机会能够战胜曹操。


左岸黄昏工作室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丰的建议到底是什么?

袁绍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开始集结十万精兵,准备南下,曹操听到消息后,就开始沿黄河布防,双方处于准备及对峙阶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刘备在徐州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背叛曹操,曹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亲率大军回征徐州。消息传来,田丰给袁绍提出第一个建议:建议袁绍乘曹操去征徐州,发兵攻击曹操的后方许昌。



袁绍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给出的理由是儿子生病了,当然以袁绍的能力,儿子生病只是一个借口,袁绍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征服北方四州,拥兵数十万,成为天下最大的诸候,绝对不是平庸之人。

袁绍为什么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击许昌呢?

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吗?许昌是什么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营兼汉献帝的临时都城,在袁绍看来,派兵去攻击曹操的重镇,没有太多的机会,曹操一定会严加防备,因此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丰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田丰的第二个建议。田丰的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袁绍与曹操对抗的战略建议,是对袁绍提出打败曹操的总体战略方针。



田丰建议:不要急着发动官渡之战,应该坚守为主,袭扰为辅,内部重农业并积极备战,外部联络曹操的敌人共同对抗,派出精锐奇兵以声东击西的方法,攻击曹操,使曹操疲于自救,不出三年,必击败曹操。

从田丰的建议可以看出,田丰与袁绍的争议是战略之争,袁绍主张速战速决,田丰主张坚守为主、袭扰为辅。

既然袁绍想速战速决,因此袁绍觉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机去袭击许昌没有意义,反正要决战也能击败曹操,当然这只是袁绍的想法。

田丰的建议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吗?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



从战略上看,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边的孙策、孙权,西边的马腾、韩遂,东南方的刘表、张绣,周边敌人众多,曹操必须不停的征战,是没法安心发展经济的,而袁绍不同,袁绍已平定北方,征服乌丸,只有南边曹操一个敌人,相对来说,发展环境优于曹操,而且袁绍占据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用不了三年,袁绍的实力将会增强数倍,速战速决只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有益,对于实力强的对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丰的建议并不是坚守不动,而是以奇兵出击,袭扰曹操的,曹操本来就不能安心发展,而一再袭扰,曹操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弱。

举个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刘表开战,田丰就会说,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险,救了都城,刘表又打不了,这样总有牵制,曹操就很难消灭其它势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诸候开战,田丰就会说去攻击曹操的后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丰的这个建议简直是十拿九稳,如果曹操受不了,来攻击袁绍,那么袁绍就能以逸待劳,总使自已处于优势。

田丰的建议,又避免了拿袁绍的短处去和曹操的长处相比,田丰明白,曹操善用兵,兵虽少,但谋略强,总处于不败之地,这样就主观上避免了袁绍的失败。

包括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是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

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只可惜袁绍不听啊,要不然统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完全可以,官渡之战是袁绍一生最大的错误,袁绍低估了曹操的实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与曹操的实力比较。



袁绍与曹操,同为汉末枭雄,两人还曾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汉灵帝时期,设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分别任左军校尉和下军校尉。十常侍乱政,袁绍和曹操支持掌权的大将军何进消灭宦官势力,何进大意无备,反为宦官所杀。董卓带领西凉兵入京后,擅自废立以立威,废汉少帝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绍耻与为伍,遂出走青州。

在汉末地方割据势力中,袁绍地盘最大,实力最强。

袁绍出身名门,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在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并互相攻伐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军阀长期的征战中,曹操与袁绍逐渐崛起,成为当时两大具有绝对竞争实力的军事集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将献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先后打败徐州的吕布,淮南的袁术,据有徐州、兖州,及司州、豫州部分地方,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而袁绍实力则更在曹操之上,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大败割据辽东的公孙瓒,解除了后方之忧,使其实力达到最盛。据有并州、青州、幽州和冀州,河北之地尽为袁绍所有,袁绍欲逐鹿南方,势必要与曹操引发决战,袁绍据有四州之地,地广人众,对曹操的实力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解决了辽东的公孙瓒之后,便迫不及待的与曹操决一死战。

袁绍虽占尽优势,但曹操绝非等闲之辈,官渡之战完全可以避免,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相比袁绍,曹操不管是地盘还是兵力,都与袁绍有着不小的差距。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没有几个诸侯会听命于他,官渡之战可以完全不用打,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曹操虽据有徐州、兖州,但南方的割据势力实在是太多了,所谓四战之地,是周边豪强拥兵自重,对曹操构成极大威胁。除了北方势力强大的袁绍,还有南边的刘表、张绣 不肯降服,江东孙策阳奉阴违野心勃勃,即便是暂时依附曹操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曹操处在一个如此凶险的环境下,面对虎视眈眈的周边诸侯,一旦立足不稳,或者引发各诸侯矛头一致对准自己,则曹操将陷于南北相胁的极为不利的局面。

袁绍以静制动,乘着曹操应付周边列强的机会,养精蓄锐,整军实操,坐待良机,直捣许都乃是当时的上策。袁绍的实力已非其他诸侯所能撼动,欲要南下,何必死磕曹操?




田丰所谏,极有远见。但如果非要尽快削弱曹操的实力,早在曹操攻打徐州的吕布的时候,就应该南北呼应,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曹操一旦分兵,两线作战,则于己更不利。很可惜,在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袁绍选择了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最终吕布被攻灭,河内郡被曹仁占领后,曹操势力扩大到黄河以北,其政权趋于稳固,袁绍选择这个时候与曹操决战,显然是冒险之举。


大国布衣


上结论:如果袁绍严格执行田丰的建议,最终拖垮的,只怕不是曹操,而是袁绍。

分析这个问题,要从四点入手。首先,明确田丰当时的建议:

  1. 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2.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袁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待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首先分析了袁军、曹军的优劣,然后依据这些优劣,给出如何决策的建议。

图:田丰

袁绍方面

袁绍有三个优势。首先,“据山河之固”。山指“太行山脉”,河指“黄河”,袁绍冀州的西壁,是太行山脉,山脉纵贯南北,可以有效阻挡西边羌胡入寇,袁绍地盘南边的边界,几乎完全紧贴黄河,一道黄河天堑的威力,是不用多说的。第二,“拥四州之众”。袁绍所占四个州的总人口数,约在700万到1000万之间(据《后汉书·郡国志》中汉顺帝时数据推测)。第三,“外结英雄”。田丰给袁绍提建议这会儿,曹操已经摆平了吕布、袁术、张绣、张杨,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小势力,剩下的主要势力,只有刘备、孙策、刘表、刘璋和西凉,而这里面的英雄,只有刘备和孙策。所以,田丰让袁绍“外结英雄”,指的就是刘备和孙策。当时,刘备和曹操,于公于私,都是不共戴天的,孙策和曹操,没什么私仇,矛盾主要在“公”这一方面。所以,结交刘备和孙策,就是袁绍的优势。

图:袁绍“据山河之固”,就是据太行山与黄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就是拥有冀州、并州、幽州和青州(北部)

袁绍也有两个劣势。首先,“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这是指袁绍和公孙瓒交战多年,不久前才打败了公孙瓒,这样年年出兵,必然导致老百姓的徭役、兵役繁重,徭役繁重的结果,就是苛捐杂税众多,粮食全部上缴军用,导致邦域之内,人民生活比较困苦,而且鲜有余粮;兵役繁重的结果,就是男丁大量死亡,而活着的,也因为常年征战而非常疲劳。第二,“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待之”。这是在婉转的告诉袁绍:打仗方面,您不如曹操。

图:袁绍

曹操方面

相比袁绍,我认为曹操当时只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个人能力比袁绍强”。论打仗,曹操用兵千变万化,袁绍这方面不如曹操(但并不弱,至少不逊色当时除曹操外任何一位诸侯),曹操说袁绍“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论智慧和勇气,曹操多谋善断,袁绍少谋无断。

曹操的劣势很多。首先,“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这一方面,曹操远不及袁绍。曹操南面有刘表,刘表虽是坐守之辈,但有刘备在,刘备会自愿当刘表的枪,这让曹操始终没有舒坦过。这里多说一句刘备当时的作用,官渡战役时,刘备实际是袁绍的“后方游击队队长”。战役初期,曹操就撇下官渡前线,让乐进在延津挡住袁绍,自个儿东征刘备;白马之战时,刘备在袁绍阵中抵挡曹操;火烧乌巢前,刘备跑到汝南(曹操后方),联合刘辟捣乱;袁绍死后,刘备又在汝南,联合共都捣乱。因此,刘备的作用其实很大,他让曹操不能专注于前线。至于孙策,田丰提出建议的时候,孙策还活着,史料明确说了,孙策当时已经策划着偷袭许都了,孙策的威胁,实际比刘备还大,但是孙策很快就死了。

图:曹操身处四战之地

曹操第二个劣势,当然就是兵力不及袁绍。袁绍当时的机动部队有十万人,曹操大约不到五万,而且双方单兵作战能力不相上下。并没什么曹军比袁军精锐一说。袁绍的部队主要是并州、冀州战士,并州兵(和凉州兵)在东汉末年的战斗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至于冀州战士,都出自河北,战斗力也不会差哪去。曹操的兖州、青州、豫州兵,顶多和冀州兵的战斗力平起平坐,肯定是不如并州兵的。从作战经验看,曹操剿灭黄河以南诸侯的日子里,袁绍一刻也没闲着,在四处征战。因此,曹操当时在兵力数量上不如袁绍,在战斗力上最多和袁绍平起平坐,这方面只有劣势。曹操第三个劣势,是他后方给养不如袁绍(但这一点,田丰只能推测,无法确定)。关于这一点的证据,史料说:“当时曹操粮少”,曹操本人也说:“袁绍粮食丰足”,可确信无误。

题主既然锁定了“拖垮”二字,那我这里补充一点:袁绍当时占据四州,曹操当时的地盘,不比袁绍逊色多少。虽然从面积上看不如袁绍,但从人口上看比袁绍还多。曹操当时占据的地盘有:兖州、豫州全境,青州南部,徐州北部,扬州北部、荆州北部、司隶东部,地盘并不少。辖区人口数量比袁绍多,仅豫州一个汝南郡,就有两百多万人口,抵袁绍小半个冀州人口数量了。总人口数估计在一千万以上。

图:曹操



根据袁绍和曹操的优势和劣势,田丰针对性地给出两个建议:养精蓄锐,打游击战。

养精蓄锐

田丰针对袁绍“师出历年,百姓疲弊”的劣势,提出了“进屯黎阳,渐营河南,务农逸民,并作舟船,缮治器械,内修农战”的建议。具体来说,田丰建议袁绍把触角伸入河南地界,多种地、广屯粮、减轻人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同时,修缮和制造兵器、舟船,厉兵秣马。这样一来,袁氏自然兵精粮足。

打游击战

田丰并没有让袁绍止步于养精蓄锐,他针对袁绍“不如曹操善于用兵”的劣势,提出了“打游击战”的建议。“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两个建议,意思相同,都是让袁绍打“到处乱窜,各种骚扰”的游击战。


明确了袁绍和曹操的优势和劣势,又明确了田丰建议的具体内容,我们现在来看,如果当时袁绍严格地执行了田丰的建议,曹操和袁绍方面,分别有可能发生什么。


袁绍方面

首先,如果袁绍严格执行了田丰养精蓄锐的建议,则袁绍这边,人民徭役和兵役负担减轻,满意度提升;务农力度增加,粮食产量和储量提升;军用器械得到修缮和新增,军事物资更加精良和充足;制作舟船,则舟船数量增加,水路运输和渡江效率提升。一句话:袁绍的整体实力会提升。

第二,如果袁绍严格执行了田丰打游击战的建议,则袁绍这边,会不断骚扰曹操边境。袁绍骚扰曹操边境,则有可能骚扰以下几处地方:首先,从曹操的东北方看,袁绍会以他在青州的地盘(济南国)为跳板,骚扰曹操兖州最东边的泰山郡,泰山郡在当时,是曹操统治下一个极不稳定的地区。一方面,这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占领,就要用大量兵力守卫,所以袁绍、曹操和江东孙氏,都不敢轻易染指这里。另一方面,曹操将这里委托给的臧霸和昌豨等人,当时并不服曹操,臧霸就曾反叛过曹操,昌豨更是一反再反。第二,从曹操的东方来看,袁绍会通过刘备,不断骚扰曹操整个豫州东面,这都不需要假设,因为刘备当时的确这么做了,只不过曹操剿灭了他。第三,从曹操的东南方和南方来看,袁绍有可能能够联合孙策,不断骚扰曹操占据的扬州北部,主要是淮南郡(合肥)、庐江郡(庐江),以及徐州南部(主要是广陵郡)。当然,孙策即便联合袁绍,也不可能出全力,这与张燕支持公孙瓒对抗袁绍时不出全力是一个道理,孙策虽然不愿看到曹操做大,也不愿看到袁绍做大。从曹操的南方和西南方来看,袁绍会通过刘备,联合汝南郡的各种势力,不断骚扰曹操豫州南部,这个也无需假设,因为刘备当时也这么做了,如前所述,刘备曾联合过刘辟和共都,袭击曹操后方。从曹操的西方来看,袁绍会从冀州西南和并州南部出兵,骚扰曹操在司隶的地盘。

图:田丰所谓的“袭击曹操边鄙之地”,红色箭头是曹操敌对势力对他发动的袭击

这就是前文所说,曹操最大的劣势,是身处四战之地。袁绍与之相比,局面就好很多。袁绍扫平公孙瓒后,后方基本没有大威胁,只是类似乌丸、羌胡和其它游牧民族的一些小势力的威胁,而这些势力,在袁绍和曹操没有分出高下时,是不会主动选边站的。

图:袁绍

曹操方面

如果袁绍养精蓄锐,曹操是不太可能主动进攻袁绍的,这并非因为他不敢,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实力不够。因此,如果袁绍不开战,则曹操也不会开战,袁绍和曹操,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陷入南北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下,曹操由于深知他和袁绍迟早会一决雌雄,一方面,他也会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另一方面——面对袁绍四面八方的骚扰——曹操的确会多些奔波,但却未必会如田丰所说的“疲于奔命”。这同样都不需要假设,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生动的事实。袁绍本人和曹操,一共交战了两年半,期间,除了官渡之战外,还有不少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战斗。曹操亲自指挥的战斗,袁绍军队全败。比如白马之战,打败颜良;延津之战,打败文丑;徐晃、史涣邀击袁绍运粮车,大破之等等。所以,这种小规模的战斗,袁军是打不过曹操本人的。曹操没有指挥的战斗,袁绍也没捞着便宜。比如曹操东征刘备时,袁绍曾出军攻打于禁,就没有取胜。

因此,即便袁绍不和曹操大战,而是骚扰曹操的“边鄙地带”,也未必能把曹操怎么着。曹操手下能征善战之将很多,能独当一面者,如曹仁、夏侯渊、钟繇等等,能据守一方者,如夏侯惇、张辽、于禁、徐晃、史涣、朱灵等等,曹操不至于事必躬亲。

至于其它几面的边境地带,也是一个道理,实际上,当时给曹操后方带来威胁的,主要就是刘备和孙策,刘备当时不是曹操对手,屡次被曹操打败,所以这个威胁也不算致命,至于孙策,的确了不起,可惜袁曹大战刚开始,就死了。

因此,如果袁绍听从了田丰的建议,黄河以北的袁绍,和黄河以南的曹操,都会同时壮大,并陷入僵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五年以内),袁绍无法拖垮曹操。这就是我的结论。

图:曹操


再进一步:袁绍和曹操僵持的时间越久(五年以上,尤其是刘表去世),对袁绍越不利。

袁绍和曹操僵持,曹操可不会无动于衷。僵持之初,曹操必然要疲于应付一段时间,一旦曹操适应了节奏,尤其从曹操三番五次离开河南前线,袁绍都“见事迟缓”,不敢袭击曹操来看,即便曹操南下袭击荆州,袁绍也未必就敢把曹操怎么地。况且,既然是养精蓄锐,自然不会出动大军,则袁绍也不会倾巢而出袭击曹操后方,如果不是倾巢而出,则未必能达到效果,要知道,曹操后方是有重兵把守的。

而这样拖下去,则曹操很有可能会南下,袭取荆州,至少是荆州北部到江陵一带的土地。当时荆州刘表手下有十万人,如果袁绍和曹操拖到207年,刘表病逝,那曹操占据荆州北部(荆州只有北部发达),问题不大。那实际上他和袁绍的综合实力已经分不出高低了,这时候,领袖的能力,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了。而这方面我们知道,袁绍是不如曹操的。所以,最终袁绍拖垮的,将是自己。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郡国志》《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图┃文:诸葛音

诸葛音


先表明观点:如果袁绍听取田丰意见,虽然可以做到养精蓄锐,但是也将自己局限在了东北一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势力做大,不出意外,被曹操征服更是早晚的事。那样做,只是向后推迟了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而且那时候袁绍会败得更彻底。

袁绍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在封建士大夫中威信很高,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兵强马壮有几十万军队,号称长戟百万,胡骑千群。是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军阀。公元199年,袁绍终于将眼中钉公孙瓒势力在华北彻底抹去,河内张杨、北海孔融等势力也消化吸收完毕。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自公元196年八月都许昌至200年初官渡大战前,曹操开许下屯田、揽颍川豪杰的两步走战略, 四年时间内平张绣、灭吕布、纳关中、杀袁术、驱刘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广大区域几乎都被其收入囊中。

于是,曹、袁两家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觉得曹操越来越势大,如果现在不趁机攻取,以后肯定是个威胁,就决定要先消灭曹操,进而统一中原。

那么在官渡之战发生之前,田丰是如何建议袁绍的呢?

田丰劝阻袁绍说:“曹操擅长用兵,人数虽少,不可轻视。我们不如长期坚守,凭借山岭、黄河的天险,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向外再多多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声东击西,袭扰黄河以南。敌人救援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让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样的话,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以战胜敌人了。如果不采用这种稳操胜券的计策,反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失败,后悔都来不及了。”

田丰的计谋说白了,就是持久战、袭扰战、消耗战,那么如果袁绍按照田丰的计策去做,能不能拖垮曹操呢?

一、得关中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无非是“钱粮”两样,而早期的八百里秦川可以说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一旦占据关中地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巨大的后勤保障基地。

此外,为什么说得中原得天下呢?古代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作战半径是有限的,而中原地处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央,这样从中原而征四方,到哪里都不会太远。

而当时的这两块区域,在官渡之战前,基本都被曹操占据了。假以时日,曹操会逐步吞并周边之地,势力会愈加强大。

而反观袁绍,虽然兵强马壮,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但那都是些什么地方撒?与东北、北方的少数民族接壤,气候寒冷,物产也不丰富,即使他按照田丰的建议,据守城池,养精蓄锐,又能如何呢?终归是地薄人贫、难成气候。

等到曹操实力壮大了,征讨袁绍,更加轻而易举。

二、实力决定成败,小打小闹终归游戏一场

再来看看田丰建议的袭扰战,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游击战,看似很高明,其实只是拙劣小计。游击战,说白了,既不能占领地盘,更不能消灭敌人,只是时不时地骚扰一下,想借此拖垮曹操,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曹操难道是傻子撒?手底下一大帮谋臣武将,用个计谋、打个伏击,就可以将这些小股的游击队彻底歼灭掉了。

我们说战争讲究的是正合奇胜,只有正面实力可以和敌人相抗衡,再使用奇兵,才能出奇制胜。单纯地依靠奇谋、骑兵,终归是游戏一场撒。

三、乱世称雄,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

当时的形势是群雄割据,哪个不是虎视眈眈,各家军阀都一心想着壮大自己,消灭敌人,还能给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时间和机会?田丰的计策听起来不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以战求和、以战养战,才是正道。把自己龟缩在一隅,妄图凭借天险和一己之力求得和平,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曹操答应,其他个那些军阀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说,袁绍当时攻打曹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而官渡之战的失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最后的失败,而否认了他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水月观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本来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胜利的天平应该是倾向于袁绍,结果却大跌眼镜。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在北方一家独大的局面。题中提到了田丰,其实还有一个叫沮授,这两人可以说是袁绍手下非常有远见和谋略顶级谋士,在袁绍攻灭公孙瓒统一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码?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袁绍占据幽、青、并、冀四州之地 地大物博 资源丰厚远非曹操能比

公元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占据四州之地,坐拥数十万兵马,实力达到顶峰,俨然东汉末年第一大军阀。而曹操只占领兖州一地,当时徐州被刘备占领,不管是比地盘、粮饷、兵力、将领、谋士等等,曹操远远比不过。在吕布占领兖州时,走投无路的曹操还曾想过去投靠袁绍。除了曹操军事方面的谋略和能力比袁绍要强之外,其他方面曹操与袁绍的距离差着十万八千里。




袁绍为何要急于发动官渡之战

在袁绍得到四州之地后,随之增长了袁绍的野心,只要消灭掉曹操,北方再也没有人可与之匹敌,到那时袁绍的声望达到鼎峰,随后就可定鼎中原。于是就有了袁绍起兵十二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曹操是不愿战的,但也不会坐以待毙,在荀彧、郭嘉等谋士的力主下,曹操发兵与袁绍对峙在官渡。




按照田丰和沮授的建议,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时机和战略是不正确的。

其一时机不对:因为经过多年的战争,虽然袁绍为获胜方,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袁绍的军队可以说是一群骄兵悍将,这样的军队再去打仗是有轻敌的隐患的。袁绍也需要时间去休养生息,安抚四州的民众,曹操就更不用说了,曹操的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兵员不足、粮食不足,只要坚持持久战,曹操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拖垮,袁绍占据四州之地,曹操没办法把地盘扩张到袁绍那里去。



其二战略不对:田丰和沮授的建议是一方面进军黎阳,驻军在河南境地,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另一方面是派遣精锐的骑兵,骚扰曹操的边境,使曹操疲于奔命,这样慢慢的就会把曹操拖垮,直到消灭曹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联合周边的诸侯比如刘表、刘备、张绣、马腾、孙策等,这样的话,曹操没有时间去积蓄实力,反而会在不停的征伐当中,把有生力量损失殆尽,这样袁绍在合适的时机发兵去攻打曹操,曹操怎能不败。

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可惜的是,忠言逆耳,财大气粗、急功近利的袁绍再也不像是当初的渤海太守,听不进去这种万全之策,而是急于与曹操决战,妄求一战消灭曹操。



结语:田丰因为过于耿直谏言袁绍,袁绍大怒,把田丰下狱,兵败后袁绍又不悔改,直接杀了田丰,若是悔改,有田丰这样的谋士,袁绍虽在官渡战败,但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一位沮授兵败被俘,后因想回到冀州,被曹操所杀。袁绍若肯听取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哪还有后面的曹操;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听了两者的建议,袁绍还是那个多谋而寡断的袁本初吗?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先说结论。

不能。

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曹操发展的更快。

曹操当时的好地盘比袁绍还大,只是有接近一半的地盘是刚刚拿下,还没整合,大家一起发展,曹操的力量会发展的更快。事实上,官渡之战后第2年,曹操就有足够的粮食进攻河北了。

另一个是,袁绍分兵骚扰的策略已经破产。

好多人都忽略一个基本事实,袁绍已经尝试了分兵骚扰策略,但是被曹操打得损兵折将,刘备战败逃跑,阎良文丑战死。事实证明,兵力没有绝对差距时,袁绍军根本打不过曹操军。

所以当时袁绍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就是尽快集中大部分力量,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曹操决战。

具体解释为什么曹操发展的更快。

曹操占据的核心农业区远比袁绍多。看看地形图,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官渡之战前,按现在版图,曹操有整个河南,半个山东,半个安徽,半个江苏,相当于两个半省的核心农业区。袁绍有河北山西半个山东,但核心农业区只有一半省。

只是当时袁家是东汉第一世家,袁绍又明确为旧官僚旧统治阶级代言,所以依靠旧官僚的力量,用政治阴谋轻松拿下大半个冀州,人口损失较少,所以当时单靠河北,可掌握的人口就比曹操多。

而曹操的地盘经过了军阀反复混战,人口损失比较大,而且徐州和南阳又是刚刚拿下,又因为曹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地方豪强不是很配合,大量被豪强隐瞒的人口还无法利用,军事屯田还没有在新占领的地盘建立起来,接近一半的地盘还没来得及整合。

但是曹操的优势正在于他一定程度上打击豪强,并且实施军事屯田,从豪强手里抢人口抢耕地,只要给曹操再发展一两年,曹操在徐州南阳的军事屯田搞起来了,实力倍增都有可能。

继续拖下去,就不是袁绍讨伐曹操了,而是曹操讨伐袁绍。


瞬间永恒60247138


田丰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一个谋士,他为袁绍出了很多建议,其中袁绍采用田丰的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而且田丰还建议袁绍攻占曹操的许县,把汉献帝抢夺过来,但是没有被袁绍所接受。纵观田丰的一身,他还是很有才华,可惜袁绍不能听取他的建议。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沛县背叛曹操。曹操亲自率兵征讨刘备。田丰对袁绍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束边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军队根据时机出动,造就是时候。”袁绍推辞说儿子生病,田丰的计策没得到施行。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这话让袁绍听到以后很恼怒,从此就疏远了田丰。

后来刘备兵败投奔袁绍,袁绍这才想进兵攻打许县。田丰认为既然失去前面的时机,眼下不宜出兵,就劝阻袁绍说:“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丁。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

同时还建议袁绍“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敌人空虚轮番出战,用来骚扰黄河南面。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样好的消耗曹操的计策,可惜袁绍不听,并且将田丰关入大牢。然后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北方的局面。

当时袁绍的实力比曹操强大,袁绍坐拥四州,地广人众,相应的曹操只有两州之地,且处于四战之地,若是袁绍采取了田丰的计策,采取持久战进行消耗曹操,曹操定然不能持久,就会找袁绍决战,这样袁绍的胜算更大一些。

曹操后来评价说:“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可见田丰的计策的确能诛心。可惜这样的谋臣,却因为袁绍担心被嘲讽,就给杀了,袁绍失去天下命运。


帝国烽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可以,事实证明田丰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全国最强有力的军阀,其实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

他们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强大力量,起点非常高。

当时汉朝有十三个州,袁绍控制了北方4个州的主要领土。其中核心冀州就有60万人口,加上其余3州(受黄巾荼毒人口较少),总人口肯定是超过百万的。

也就是说,袁绍拥兵超过10万之众。其中冀州作为大本营,受到的黄巾摧残较少,经济实力比较强。

而袁术的地盘也不小,一度是全国仅次于袁绍的大军阀,占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其中,袁术地盘的核心是南阳、汝南,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也多,受黄巾波及少。

所以,所有人都说袁术兵精粮足,鼎盛时机也有10万以上兵力。

更夸张的是,袁术粮食最多。他为了笼络吕布一同作战,开口就是给十万斛粮草,够吕布用一二年的。这在当时是超级大的手笔了。

可以说,如果袁绍和袁术兄弟联手,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兄弟两人不断内讧,最终袁术被打垮。

即便如此,袁绍相对曹操也有相当的优势。

官渡之战前,曹操实力也不弱,占据兖州、豫州、徐州三个州加上南阳,淮南和司隶东部各郡。

可惜,核心的兖州、豫州、徐州、司隶东部各郡都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有常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七八成。而南阳,淮南经过袁术的胡乱经营、横征暴敛,曹操接手时也一塌糊涂了,赤地千里。

当时曹操地盘人口应该也有七八十万,可以出兵六七万人,还算不错了。

但是,曹操的地盘以战火导致经济上几乎破产,勉强依靠屯田才能维持基本生存,不能提供持续大战的粮食。曹操只要一出兵,无论打袁术、打吕布还是打张绣都有严重的军粮问题。

就经济上来说,袁绍可以进行持久战,打几年也没问题,曹操则不行。

更重要的是,曹操地盘的战略地位太差。

袁绍占据了北方,击破公孙瓒以后就没有敌人。剩下的只有辽东公孙渊,兵微将寡,割据一方,没什么威胁。而乌桓、鲜卑的少数民族骑兵,当时实力不强,各自为战,也不难对付,对袁绍没有大的危险。

也就是说,袁绍基本可以将全部主力用于南方和曹操作战。

但曹操就不同。他的地盘周边都是敌人,南面是实力强大的刘表和孙策,还有战斗力不弱的张绣,东面又是吕布、刘备,西面还有马腾韩遂集团以及张鲁。

曹操最少也要分兵一半,才能对付这些敌人,不然很可能被他们趁火打劫。

那么,曹操实际可以用来对付袁绍的兵力,大概是4万,而袁绍则可以出兵10万。

更关键的是,袁绍有持久战的条件,完全可以向田丰说的那样不断派兵南下骚扰,袭击,消耗曹操的兵力和粮草,破坏曹操地盘的经济。

如果曹操分兵去攻击其他诸侯,袁绍就可以借机主动主力南下猛攻,就像匈奴人掠夺汉朝一样对付曹操。

这样拖上几年,曹操实力也就消耗很大了。

诚然,曹操的军队战斗力强,但好汉敌不过人多。其实即便是官渡之战,曹操4万多对袁绍10万,也差点打败了。

如果听从田丰的建议,将曹操兵力逐步消耗,只剩下二三万能用,军粮又严重不足,哪里是袁绍的对手。袁绍军队就算战斗力不强,三四倍兵力优势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压倒性获胜的。

但是,袁绍却是一个军事战略目光短浅的人,认为曹操实力不如他,只要一击就垮,擅自跑去决战。

其实,曹操虽然只有4万多人可以对付袁绍,但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在双方兵力不是非常悬殊下(当然如果兵力相差好几倍就不用打了),曹操发挥战斗力的优势,还是有至少五成机会打赢的。

其实,就算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逃回北方搜罗残部和留守部队,也有五六万人马,地盘经济又好,还是可以和曹操继续争夺天下的。

遗憾的是,袁绍又死了,留下几个草包儿子互相内讧,被曹操轻松搞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