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太空探索的步伐,航天飛機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很好的自由進出太空工具,其既能像運載火箭一樣把人造衛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而且還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滑翔著陸,是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迄今為止,也僅有美國用航天飛機成功進行過載人任務。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哥倫比亞號作為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飛機,揭開了航天史上的新一頁,哥倫比亞號於1984年第一次執行任務,至2003年總計完成飛行任務27次,而在第28次執行任務時,發生了航天飛機史上數一數二的大事故。

原計劃2001年升空的哥倫比亞號,由於技術故障,一直被推遲到了2003年1月16日這一天發射,此次執行STS-107科研任務,搭載了6個國家的實驗項目,包括中國設計的“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實驗。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在升空過程中,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外部燃料箱表面脫落的一塊泡沫材料,擊中了航天飛機左翼前緣位置,被擊中的材料名為“碳-碳複合材料”這種材料主要作用就是抗熱,最高理論溫度可達到2600度,而航天飛機返回時穿過大氣層所產生的溫度接近2000度,可以有效的保護飛機內部不被高溫破壞。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撞擊,為返航事故埋下了第一個伏筆。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飛機順利進入到太空以後,宇航員在太空的16天時間,完成了多達80項實驗,同時地面人員也沒有閒著,美國宇航局內部有聲音建議,應當在軌道上對飛機受損情況拍下進行進一步分析,甚至美國國防部主動提出利用他們的間諜衛星對飛機進行詳細拍照,而美國宇航局負責人卻婉拒了這些好意,認為並不必要,再次為返航事故買下伏筆。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按預定計劃返回地球,在當地時間上午9點左右,速度大約是音速的18倍,距地面高度大約60公里即60000米處發生爆炸,伴隨著數百噸燃料,整個飛機瞬間粉碎。

事後事故調查顯示,正是由於左側機翼破損,導致飛機返航穿過大氣層摩擦時瞬間形成的近2000°高溫氣體從破損處灌入機內,引發了這次巨大的悲劇,7名宇航員瞬間就被高溫汽化。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隨後對殘骸的搜尋又耗費了數週時間,最終找回8萬多塊飛機碎片,僅能拼出40%左右的機體,可以推算出,整個2000噸重的哥倫比亞號被“分解”成了20多萬塊。

而這次的航空事故也堪稱慘烈,除了7名寶貴的宇航員損失壞,一架航天飛機也變成了碎片,要知道,這一架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加上研發費用,平均單價已經超過了130億美元,摺合近1000億人民幣,如果再加上其它損失,早已超過15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